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竺可桢

竺可桢

  • 字数: 106.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敏 编;王建成,吴文智 丛书主编
  • 出版日期: 2015-02-01
  • 商品条码: 978756721237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2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1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为了全面掌握气象科学方面的知识,竺可桢攻读了和气象相关的十多门课程。课后,他又到一家又一家的书店里去寻找和气象学、地理学相关的书籍,买回了一大堆书书。别的留学生参加各种聚会、运动会、演讲会,竺可桢就一个人在图书馆读书。在哈佛的这一年,时间过得特别快,竺可桢学到的知识也特别丰富,他确定了自己的科学目标。
是一本引人入胜、让读者受益无穷的书,在轻松的故事叙述中阐释深刻的哲理,引导青少年步入科学殿堂。本书不仅介绍了科学家的人格、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思想历程,还阐述了科学家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基本知识及其意义,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到本书面向的是青少年读者群,编写者有意跳过了那些深奥难懂的技术细节,在对这些大科学家别样人生的讲述中,注重诠释科学精神,展现大家风采,激励读者登攀科学高峰。
目录
1  故乡生活
觉醒的时代
故乡与家族
父亲和母亲
小阿熊的童年时光
学堂里的趣事
坚定的求学理想
2  美国的留学生活
考取公费留学生
“黑土带”上的新发现
关心祖国的命运
再去“黑土带”
选定研究的新方向
哈佛的优等生
硕士论文里的雨量研究
成立中国科学社
台风研究的新成果
回国!回国!
3  回国任教
幸福订婚
回故乡,见亲人!
武昌高师的教学生涯
漫步西子湖畔
喜结连理
南京高师展才华
孩子的降生
编译百科全书
南开大学的新生活
组建中央气象台
修缮北极阁
建成气象研究所
收回气象主权
幸福的一家
天灾与国难
探寻高空的秘密
专注气象事业
新家里的欢笑
气象理论体系的初步建立
4  浙大保姆
浙大换校长
校长的职责
蒋介石来访
浙大校园里的活动
战乱中的几次迁校
家庭的变故
组建新家庭
关心教授生活
保护学生安全
严格录取标准
5  新中国成立后
拒绝迁往台湾
建设中国科学院
加入中国共产党
野外考察工作
身遭迫害无怨悔
硕果累累
用生命写就的日记
摘要
    学堂里的趣事
    5岁的阿熊正式走进了学堂,开始上学了。虽然很初竺可桢上的只是大哥竺可材临时开设的私塾,这里招收的也不过是七八个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但是竺可桢还是穿上新鞋,换上崭新的衣服,在大哥的带领下,同一帮小伙伴向着“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磕头,然后开始上课。
    大哥竺可材从《三字经》教起:“人之初,性本善……”阿熊一板一眼地跟着大哥诵读。竺可桢学得很快,竺可材就给他增加一些学习内容:“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大哥教竺可桢对对子,给他讲有趣的历史故事,开阔了竺可桢的眼界。小阿熊也很好崇拜大哥,希望能像大哥一样知识渊博。
    很快,大哥要离开家里,去城里做事了,竺可桢十分不舍,真希望大哥还能留下来给他讲书。为了不耽误竺可桢的学习,竺嘉祥又请来了章镜尘先生来家中坐馆,教授竺可桢。章镜尘先生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君子,他也很好喜欢好学的竺可桢。他将深奥的“四书”“五经”明白易懂地讲给上私塾的这些孩子们,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章先生也感到了满足。就这样,章先生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上了中国文化的种子,这粒珍贵的种子也在竺可桢的心里生根发芽,滋润着竺可桢的心田。
    1899年的春天,东关镇这个小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学堂,叫毓菁学堂,地点就设在天华寺的藏经楼。这是因为“百日维新”的缘故。光绪帝发起的“百日维新”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清政府命令各省兴办中小学堂的新政却保留了下来,特别是在竺可桢生活的江南地区,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章镜尘先生要转到学堂教书,竺可桢顺理成章地进这个新学堂读书了。学堂里的老同学不少,老师也来了一批,竺可桢和同学们不再只读圣贤书了,还要学习数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各类新知识,这让竺可桢感觉很新鲜,学习的兴趣也很好浓厚,常常学到很晚,同学们有问题都会先问竺可桢,称他为“万事通”。
    竺可桢很好喜欢野外的自然风光,学习之余,经常和同学们到附近的河边或者小山上玩耍。有,竺可桢和一位同学在河边捉鱼,潺潺的流水,轻轻的微风,呢喃的水鸟,一派水乡景色让竺可桢心旷神怡。忽然,竺可桢看到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正跪在另一个人的脚边,不停地磕头,好像在苦苦哀求着什么,谁知那个人却毫不留情地一脚踢过去,把他踢到了河里。竺可桢和同学赶紧跑过去,把那个穷苦人扶上了岸,那个凶汉看见了,指着竺可桢的鼻子就骂起来:
    “你这个小毛孩,管什么闲事?”
    “我就管了,怎么样!”
    “好,你要管是吧?他欠我一斗米,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替他还吧!”    原来是穷人借了这个人一斗米,如今还米的期限已到,可是他家中五口人已经忍饥挨饿很多天了,哪里还得了米?所以才苦苦哀求这个人宽延几天。竺可桢听了后拍着胸脯说:
    “我还就我还!你跟我来!”
    竺可桢带着这两个人回到了家,见到母亲并对母亲说明了情况。顾金娘听了之后,夸奖竺可桢做得对。虽然竺可桢家也不宽裕,但是善良的顾金娘还是量了一斗米给凶汉带回了家,又送了些米给穷人回家救急。顾金娘对竺可桢说:
    “孩子啊,如今家家都不容易,但是做人还是要积点德啊!”
    这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简单想法,却让竺可桢知道了善良和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
    P11-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