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技术变迁的间断性平衡研究

技术变迁的间断性平衡研究

  • 字数: 205.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 姜晨 著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003856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近年来,技术变迁中的间断性平衡现象日益受到靠前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这是由于不连续性或革命式技术的出现,引致了旧有成功的组织和地区突然面临不适应,并无法在下一波技术竞争中保持其行业的领导地位,而一些新兴组织和地区则在新技术下迅速崛起。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任何组织和地区的优势都不能较为地保持下去,这在技术变迁的间断性平衡中显得尤为明显。对后发地区或国家来说,探求间断性平衡对组织和地区演化的影响,并利用规律寻求技术跨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目前作为技术优选者的企业多数集中在发达国家,而后发地区或国家在传统的或旧有的技术追赶一直存在着后发劣势,以往的模仿创新战略并不能很好地实现技术跨越目的。如今,人类社会技术创新加速,导致新技术的产生比以往更频繁,不断带给后发地区或国家的企业赢取下一场技术竞争优势的机遇。基于此,姜晨编著的这本《技术变迁的间断性平衡研究》在研究了技术变迁的间断性平衡的内涵以及组织和地区演化的特征和规律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间断性平衡对组织和地区演化的影响,为组织和地区如何把握问断性平衡的“机会窗口”,进而实现技术跨越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
姜展,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2009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型国家建设的R&D资源配置研究”(批准号:08BJY033)。
作者一直致力干科技发展战略、创新体系、刨新绩效和演化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作为青年教师,曾主持科研项目有上海高校选拔很好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基于颠覆性创新的技术跨越机理研究》(编号:RYQ309012)。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技术崛起中的制度变迁与地区竞争力研究――以北欧创新型城市的实践为例(编号:11692-104500)。在《经济学动态》、《科学学研究》、《管理评论》、《系统管理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多个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主要研究方法
1.4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1.5章节安排
第二章技术变迁的间断性平衡研究述评
2.1技术变迁的传统隐喻
2.2间断性平衡理论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2.3间断性平衡与传统隐喻的区别
2.4本研究相关概念辨析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基于适应度景观的技术组织演化模型
3.1技术组织演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3.2技术组织演化的适应度景观隐喻
3.3组织演化的特征与规律
3.4景观变形中的技术组织演化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间断性平衡中的技术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
4.1间断性平衡中的在位企业对策
4.2技术组织结构模式及其适应性分析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技术变迁的间断性平衡与企业成长悖论研究
5.1技术组织演化的非遍历特征和“惰性”
5.2间断性平衡中的企业能力观
5.3间断性平衡下的能力演化观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技术变迁的间断性平衡中的主导技术竞争研究
6.1路径依赖、技术团体与主导技术
6.2技术竞争的非对称复制动态博弈模型
6.3技术锁定破解的博弈分析
6.4企业技术竞争策略
6.5本章小结
第七章技术变迁的间断性平衡与地区竞争力研究
7.1创新系统的“由下而上”分析
7.2共同演化中的产业与区域
7.3地区产业变革的演化博弈分析
7.4间断性平衡中的地区能力观
7.5本章小结
第八章新技术崛起中的机会窗口与跨越研究
8.1间断性平衡与地区(国家)技术跨越的机理
8.2新兴技术与创新型地区发展
8.3新兴技术与中国的跨越
8.4本章小结
第九章结论与展望
9.1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启示
9.2主要创新处
9.3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各章表格索引
表3.1不同学者对组织变革的分类
表4.1基于不同部门关联度的整合模式和集权模式的平均适应度”
表6.1技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支付矩阵
表6.2修改后的技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支付矩阵
表7.1产业政策制订者和企业的支付矩阵
各章图形索引
图1.1本文的技术路线
图2.1现有技术和新技术之间的比较
图2.2企业演化的模式
图2.3间断性平衡模型中的技术周期
图2.4基于间断性平衡的技术变迁过程图
图3.1基因型空间
图3.2组织变革涉及的层面
图3.3景观中的组织演化方式
图3.4K=0时组织的演化动态
图3.5K=3时组织的演化动态
图3.6适应性景观随着K增大的变化
图3.7当N和K增大时局部高峰数量和平均绩效的变化特征
图3.8间断性平衡中的组织演化过程
图4.1两部门基因独立下三类技术组织结构在适应度景观中的演化(适应度景观保持不变)
图4.2两部门基因独立下三类技术组织结构在适应度景观中的演化(适应度景观不断变化)
图4.3两部门基因独立下三类技术组织结构在适应度景观中的演化(组织定期发生重大调整)
图4.4两部门基因关联下三类技术组织结构在适应度景观中的演化(适应度景观保持不变)
图4.5基于不同部门关联度的整合模式和集权模式的平均适应度数值图
图4.6两部门基因关联下三类技术组织结构在适应度景观中的演化(适应度景观不断变化)
图4.7两部门基因关联下三类技术组织结构在适应度景观中的演化(组织定期发生重大调整)
图5.1知识管理围绕核心能力的实施过程
图5.2基于知识的核心能力发展图
图6.1技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演化趋势
图6.2邻里的5人博弈图
图6.3技术选择的演化趋势
图7.1产业政策推动者和企业的演化趋势
图8.1路径依赖的原理
图8.2中国技术发展路径
图8.3基于新技术的创新型城市演化模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