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清江南的州县行政与地方社会研究

明清江南的州县行政与地方社会研究

  • 字数: 575.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 冯贤亮 著
  • 出版日期: 2015-03-01
  • 商品条码: 978753257508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18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冯贤亮编著的这本《明清江南的州县行政与地方社会研究》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州县行政与社会关系为切入点,从历史社会学的分析层面,通过一系列有特色的个案研究和对行政官员的大量实践活动的考察分析,说明当时的州县政府作为国家行政很好不错下延的终点和地方意志表达的起点,对于维持地方社会安定、经济运作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是如何进行操作的。明清时期与近现代历史相衔接,其王朝统治、地方行政的制度设计与调整,对后世中国政治与社会有重要影响。本书所涉及的州县衙署建设、地方利益分割、府县秩序、地方治安与思想教化、刑事操作、民变控制、吏治问题等,都在专题研究的形式下展开,既呈现出与明清时期典章制度设计之间的距离,也为现代中国基层社会的管理与官治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作者简介
冯贤亮,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江南区域史、明清史、中国社会经济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曾被评为上海市高校很好青年教师、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等。著有《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岁时节令:中国古代节日文化》、《太湖平原的环境刻画与城乡变迁(1368―1912)》、《近世浙西的环境、水利与社会》等。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州县的治所与衙署
一、府州县形势
二、城墙与治所
三、城市形态与规模变化
四、衙署的建设
五、行政人员的置配
六、工食俸银的比较
第二章 州县的责任
一、亲民莫如州县
二、吏治的期许
三、州县的责任
四、州县官的负担
五、蠹吏的危害
六、民生的救护
七、粮长与赋税的征解
八、行政的烦难
第三章 疆界管理与利益分割
一、苏南与浙西
二、政区的分割
三、疆界的问题
四、乡村的错壤
五、疆界的厘正
六、合理的分区
第四章 治安与秩序
一、乡约教化史
二、江南乡约
三、基层体系
四、盗匪防范
五、王朝更替
第五章 政治变动与日常生活
一、紫陧侯氏
二、侯岐曾的日记
三、与官府的周旋
四、抗清活动
五、抵抗的失败
六、绝望的绅士们
第六章 水灾与社会反应
一、水患问题
二、万历年间的大灾
三、灾害的程度
四、生活救济和水利重建
五、感受与比较
第七章 江湖坍涨与地方社会
一、公占隙地
二、河湖的坍涨
三、利益驱动
四、水利的规复
五、嘉靖朝以后的治水及评价
六、州县课税与调控
七、共同利益的问题
第八章 府县秩序与行政
一、行政地理与府县秩序
二、湖州府的事例
三、埭溪乡村社会
四、边界地方的控制
五、府县矛盾
六、县政的困难
第九章 命案尸场
一、制度规范与法律表达
二、“图赖”诈财
三、仵作的准备
四、改革整顿
五、战后的新举措
六、吏治的要求
第十章 匪乱控制
一、三省交界
二、广、建反乱事件
三、匪徒的追缉
四、巡检与保甲控制
五、官方的反应
六、社会危机感
第十一章 地方政治和社会变化
一、地方评判与感觉
二、乡宦巨室的影响
三、风气恶化
四、下层绅士变化与地方政事
五、区域的发展
六、政治参与及竞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