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 字数: 174000.0
  • 装帧: 软精装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林海音 著
  • 出版日期: 2015-03-01
  • 商品条码: 97873051455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城南旧事(林海音儿童文学精品集)》是有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她的小说集《城南旧事》《烛芯》和《婚姻的故事》中多篇是追忆她童年居住的北平城南的景色和人物。其中如《惠安馆》和《驴打滚儿》等篇,虽是透过童稚的眼睛看大人的世界,却更启人深思。由于孩子不诠释、不评判,故事中的人物能以自然、真实的面貌出现,扮演他们自己喜怒哀乐的一生。《金鲤鱼的百裥裙》和《烛》进一层探讨女子在不合理的婚姻中抑郁终生的悲剧。她的长篇小说《晓云》写的是台湾的一个自主自立的现代女子,“暗中摸索”人生与爱情。作者常用近似意识流的自叙法和象征性手法,故事的发展和她内心的困惑有平衡的交代。文字风格的超逸,给予全书抒情诗的情调。晓云的处境引起的同情反而多于道德的评判了。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她原籍台湾,生于日本,长在北京。她的父亲在她12岁时离世,剩下她与母亲一起照顾三位妹妹和两位弟弟。她曾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成功地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林海音提出“纯文学”的概念,提倡不含政治及商业目的的文学创作。她成立纯文学出版社,创办《纯文学杂志》,发掘鼓励了无数青年作家,写下独树一帜的出版传奇。林海音一生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代表作有《城南旧事》《冬青树》《绿藻与咸蛋》《晓云》《婚姻的故事》等,她说:“我在北京度过的二十五年时间,是金色年代,可以和故宫的琉璃瓦互映。”
目录
城南旧事
自序
惠安馆传奇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童年·冬阳·骆驼队

集外
初恋
两粒芝麻
玫瑰
贫非罪
穷汉养娇儿
母亲是个好榜样
爸爸不在家
谢谢你,小姑娘
鸟仔卦
周记本
白兔跳
会唱的球
萝卜干的滋味
摘要
    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被来蒙住脸,怕尘埃把我呛得咳嗽。
     宋妈的鸡毛掸子轮到来掸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掸到了,掸子把儿碰在床栏上,格格地响,我想骂她,但她倒先说话了:
     “还没睡够啊!”说着,她把我的被大掀开来,我穿着绒褂裤的身体整个露在被外,立刻就打了两个喷嚏。她强迫我起来,给我穿衣服。印花斜纹布的棉袄棉裤,都是新做的,棉裤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里,就知道那棉花多厚了。
     妈正坐在炉子边梳头,倾着身子,一大把头发从脖子后顺过来,她就用篦子篦呀篦呀的,炉上是一瓶玫瑰色的发油,天气冷,油凝住了,总要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擦。
     窗外很明亮,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我在想,什么时候那树上才能长满叶子呢?这是我们在北京过的第一个冬天。
     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正在告诉宋妈,今天买什么菜。妈不会说“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她说:“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
     宋妈梳完了头,用她的油手抹在我的头发上,也给我梳了两条辫子。我看宋妈提着篮子要出去了,连忙喊住她:
     “宋妈,我跟你去买菜。”
     宋妈说:
     “你不怕惠难馆的疯子?”
     宋妈是顺义县的人,她也说不好北京话,她说成“惠难馆”,妈说成“灰娃馆”,爸说成“飞安馆”,我随着胡同里的孩子说“惠安馆”,到底哪一个对,我不知道。
     我为什么要怕惠安馆的疯子?她昨天还冲我笑呢!她那一笑真有意思,要不是妈紧紧拉着我的手,我就会走过去看她,跟她说话了。惠安馆在我们这条胡同的最前一家,三层石台阶上去,就是两扇大黑门凹进去,门上横着一块匾,路过的时候爸爸教我念过:“飞安会馆。”爸说里面住的都是从“飞安”那个地方来的学生,像叔叔一样,在大学里念书。
     “也在北京大学?”我问爸爸。
     “北京的大学多着呢,还有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呀!”
     “可以不可以到飞安——不,惠安馆里找叔叔们玩一玩?”
     “做晤得!做晤得!”我知道,我无论要求什么事,爸终归要拿这句客家话来拒绝我。我想总有一天我要迈上那三层台阶,走进那黑洞洞的大门里去的。
     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便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要回头再张望一下时,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臂制止我。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昨天,我跟着妈妈到骡马市的佛照楼去买东西,妈是去买擦脸的鸭蛋粉,我呢,就是爱吃那里的八珍梅。我们从骡马市大街回来,穿过魏染胡同、西草厂,到了椿树胡同的井窝子,井窝子斜对面就是我们住的这条胡同。刚一进胡同、我就看见惠安馆的疯子了,她穿了一件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是大红绒绳,她正把大辫子甩到前面来,两手玩弄着辫梢,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干树枝子上有几只乌鸦,胡同里没什么人。P9-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