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张君劢评传

张君劢评传

  • 字数: 257.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刘义林,罗庆丰 著
  • 出版日期: 2015-03-01
  • 商品条码: 9787550011038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6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0.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君劢(1887-1969),字嘉森,江苏嘉定人,哲学家、法学家、政治学家、杰出学者。本书评述了他卓尔不群的哲学理念、中西文化比较观、人生观及政治思想,尤其是宪政思想。刘义林、罗庆丰编著的《张君劢评传》以中国传统思想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创造性转化为经,以张君劢纵横捭阖于哲学、文化、法学、政治等领域为纬,突现了一代学人在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目前的风范。本书是中国大陆靠前部全面评述张君劢思想与生平的研究专著。
目录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

英文提要
第1章 追本溯源:学术与志业的定型
1.1 衰微家世 思想启蒙
1.2 负笈东洋 濡染西学
1.3 早期政治思想的形式与实践
1.4 首次欧游 归国从政
第2章 执两用中:现代德智主义的建构
2.1 二度欧游 思想转型
2.2 科玄论战 指点人生
2.3 政治教育与政治评论
第 3章 继往开来:国家现代化的追求
3.1 政党政治的理想和实践
3.2 心本自由 再造文化
3.3 立国之道 民族本位
3.4 愈挫愈奋 力求宪政
第4章 东西文化之融合
4.1 飘零海外 心系中华
4.2 中、西、印哲学综论
4.3 复兴儒学
附录  张君励学术行年简表
后记
摘要
    英文课程加上当时上海译书局所翻译的自然科学书籍,使张君劢明白,“世界上除了做八股及我国固有的国粹之外,还有若干学问”。
    当时,教国文的袁观澜(希涛)是一博洽学者,注意掌故和舆地。张君劢对政治制度的兴趣实由他所启发。弄掌故的方法实为本来意义上的国学的方法(即训诂、考据)。后来,张根据这种方法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哲学。作为旧学与新学双重教育的产物,张兼得两种教育系统之优点,当然也有两种学术体系均不能深入的弊端。在学术方法上,张既注重中国学术的直觉体验,又注重西方学术的逻辑分析。在学术态度上,张既保持儒家学以致用的实践观,又有西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纯学术研究思想。至于语言工具,他所受的双重教育使他不仅深谙中国古典学术研究方法——训诂、考据,还熟练地掌握了英、德、日等几种语言,并粗通拉丁文、法文。从政治意义上说,中国近代社会所经历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对于中国人民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耻辱。但文化侵略的特殊历史背景造就了众多类似张君劢这样的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家。
    广方言馆教策论的是沈位卿。所谓策论,即是政论文,是清廷改革科举的产物。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废八股,科举改试策论。当时的策论仍用文言文写作,这训练了张的文字功夫。五四运动后,张的文章也用白话文写作,但仍脱不了文言文的影子。这种半文半白的文风伴随了张的一生。张从未反对过白话文,但也不认为文言文是优选的表达思想的方式,他的文章文白夹杂,是白话派和古文派都不愿看的那种文章。大概张意在表达一种思想,而不在乎文体本身。这种不古不今的风格,很合乎他中庸的思想逻辑,也许是白话文运动的一个必经阶段。张君劢在广方言馆的学习成绩很好,曾经获得靠前名,奖品包括江南制造局所译的自然科学、制造与航海的书籍。据袁观澜师回忆:“君劢天生奇质,博闻强记,我不病其易于冲动,且喜其必为我邑之人杰。”课余时间,张君劢还阅读一些古书,如《资治通鉴》、《曾文正公全集》、《日知录》等。传统的道德观念在少年时代已深深地注入他的血液里。
    早年所阅读的古书中,一部分成为他晚年研究的对象。在他晚年很重要的著作《新儒家思想史》中,对《日知录》作者顾炎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顾炎武和王夫之、黄宗羲同为19世纪末叶培养中国革命精神的原动力,即使在其死后许多年,还在发挥这种推动力量。张在晚年对顾氏给予极高的评价,他不因顾炎武推倒了他所钟情的心学之基础而对顾氏有所非议。相反,他认为顾氏有以下几方面的贡献:靠前,顾氏不单是清代朴学运动的先驱,还是探讨真正知识根源,以恢复原始观察和探索方法的人,是中国的培根。这种寻求知识根源、主张原始观察的方法影响了张的治学态度与方法,是他在学术与政治之间往返的一种解释。第二,学术界认为,顾氏反对阳明心学,应是朱子的信徒。张认为顾氏不只是朱子的信徒,还有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思想是以“知耻”两字为中心。他用这两字为尺度来衡量中国历史,即他以国家社会的风气来解释中国历目前各个时期的盛衰。张君劢将顾氏第二点贡献与孟子的“浩然之气”结合起来,引申出他一生中很重要的思想——改造国民性,培养中华民族刚毅不屈的精神。P5-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