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济南文学大系·当代小说卷二

济南文学大系·当代小说卷二

  • 字数: 407.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 作者: 赵林云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881418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19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赵林云主编的《济南文学大系(当代小说卷2)》收录了当代济南作家创作的很好中篇小说共10篇。入选作品水平较高、影响较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很好作品。集中展现了济南当代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为广大读者展示济南文学发展的多姿多彩的历史面貌,提升济南文化名城的声望,有助于构建济南文学史。
目录
王安友  李二嫂改嫁
李良森  黄草坡风情
刘玉民  海猎
刘玉栋  我们分到了土地
路也  麦兰麦兰
牛余和  油纸灯
刘强  官扎营的马子妮
刘玉堂  八里洼纪事
许立强  色酒
云亮  沿途
后记
摘要
    王安友(1923―1991),山东日照人。中国作协会员。历任济南市历城县基层干部、山东省文联专业作家、山东省作协副等。著有长篇小说《战斗在沂蒙山区》、《海上渔家》、《凌云河》,中篇小说《李二嫂改嫁》,长篇儿童文学《擒鲨记》以及小说集《十棵苹果树》等。《李二嫂改嫁》改编成吕剧并拍成电影。
    李二嫂改嫁
    一
    杨家庄有个李大娘,从前有李大爷的时候,因为男人老实得说不出句话来,里里外外的家务全由李大娘照管,所以男人也被她欺下来了。有时候李大娘吃了饭,把碗一推,坐在小板凳上,拉着长腔,说:“老汉呀,给我拿过烟盒子来。”如果李大爷稍微有点儿慢,这就不高兴地骂开了:“你就是个死鳖,三脚踢不出个响来。”
    李大娘这人粗横横的个子,长了一双好像摔扁了的烧地瓜似的脚。快五十岁的人了,还梳着滚圆的小髻,小髻上网着细网子,黄眼珠子滴溜骨碌的,看样子也不善。有时候来个人,也不管大伯头子叔公公,就顺口说:“吃了饭啦,表侄?”如果李大娘的地里少了根豆角或者南瓜,这就走到大街上来骂街。邻居们都知道她不是一块儿好惹的货,只要一听到她轮腚使风地骂出门来,就快着远远地躲开了。所以庄里有些青年们,就给她送了个诨名叫“天不怕”。
    天不怕家里本来是六口人,因为大家都和她过不来,还在新中国成立前,她的大儿子就领着老婆孩儿,到丈人家落了户。二儿子在前年冬死了。当下全家只有一个二十一岁的寡妇儿媳妇和一个才十几岁的小儿子。天不怕自从大儿子搬了家,二儿子死了,日子就不如从前那样富裕了。虽然有八亩地,因为没有人手种,生活就有些照顾不过来。她的本家侄子李七,因看着天不怕家里有个漂亮寡妇儿媳妇,肚里便怀了鬼胎。于是,就主动借出来一部分钱,给天不怕做本,开了一个杂货铺子。这样一方面对天不怕有利;另一方面,只要天不怕把杂货铺子开起来,李七到天不怕的家里去就便利了。本来天不怕家就肯招人耍,又加上开起小铺来,就你来打酒,我来买烟,庄里那些二不二、三不三的人,便拥挤不断了。有时候闹得也实在不像个样子,可是谁敢说呢?说轻了,她不理你;说重了,她就出上个不要脸,和你没头没脑地闹一通。所以一般人也就“大年初一送财神――见面说好”就是了。
    天不怕和人家共事非占上风不可,她对待自己的儿媳妇呢,那就更不用问了。大儿媳妇因为受不了她的气,才和丈夫搬到了娘家去。眼下家里只有个二儿媳妇,还是个青年寡妇,也是常常吃她的气,整天价地瞅着她的眼珠子过日子。
    李二嫂,是大刘庄刘福礼的闺女,家里指地无有,从前全靠种地主的八亩份子地吃饭,年年让份子粮压得抬不起头来。劳碌一年,打两个粮食不够上租的。欠下一屁股账,年复一年,越滚越多,简直没有办法还了。在李二嫂三岁的那年,刘福礼被地主逼得实在过不下去了,就狠了狠心,在夜里偷跑到东北去了。家里撇下刘大娘和两个孩子,越发没法过了。刘福礼一走,地主就把八亩份子地抽回去了。这样,刘大娘也只好拖着一个、抱着一个地要着吃了。有一年刘大娘要饭到了杨家庄,有人看到她女儿长得黑眉大眼的,挺漂亮,都不忍她跟着娘要饭吃受那些苦,于是就有人去动员天不怕花了三百斤粮食,把刘大娘的闺女给她的二儿订了媳妇。
    李二嫂十七岁的那年,天不怕就把娶媳妇的日子送到了大刘庄。刘大娘一听,可就犯起愁来:人家的闺女出嫁,娘家都是陪送什么箱呀柜呀的,可是刘大娘满心想把闺女陪送得好一些,无奈有心无钱也是难办。*后无法了,现托人去赊了两丈蓝布,给闺女做了一裤一褂,也算陪送闺女出嫁了。
    李二嫂因为没从娘家带了东西来,一进门,天不怕就没看上眼。当时鼓了一肚子气,因为媳妇刚进门,她好歹的还没说出口来。在“三日”那天,东院里小孟他娘来看媳妇,问起来娘家怎么样,媳妇好不好的时候,就一下子把天不怕的一肚子火勾起来了,只见她把嘴一撇,把手一抡搭,说:“就算是穷吧,没有别的,还能连几个长生果也炒不上吗?这个可倒好,干净利索,什么也没有。就像呆子一样,也不知道到堂屋里去问问我,屁……她知道什么是做媳妇?”
    小孟她娘一听,心里就不服气,说:“二婶子你可别这样,娘家穷不是别的,谁有粉不愿朝脸上搽,把闺女陪送得好一些?再说,她还是个小孩子,哪里知道那些老规矩?等着大大就好了。”小孟他娘一面说,一面抱起孩子来就走了。天不怕没讨着好脸,气得半天没作声。
    人家说女大十八变,李二嫂在出嫁以后,渐渐地变了。首先是个子长高了,脸也又白又大了,身上结实实的,脸上厚墩墩的,谁见了谁夸奖,都说李二嫂在全杨家庄拔了尖了;其次是针线活也跟着邻居的婶子大娘学会了。可就是有一件,因为看不惯婆婆那种脾气,时常也和她顶几句嘴。天不怕看不到儿媳妇的长处,只因为不应自己的心,就天天责备李二嫂不懂做媳妇的规矩。每当李二嫂出去的时候,天不怕总是把那白眼珠子一翻,把那簸箕嘴一撇,咬咬牙根说:“看看她那个穷样,从她一来,我就知道没有好,带着一身的贱气,一辈子主贱!”就是儿子死了,她也说是李二嫂妨的。这样,李二嫂在婆婆的面前,总是为不出人来。庄里成立识字班,李二嫂去上课,婆婆更是不满意,说:“带一肚子野心。哨子一响,也不问一声就走了,像个做媳妇的样吗?”总之,没有好。不过这都是两年前的事。从去年以来,天不怕对儿媳妇的态度稍微好些了。因为妇女们都组织起来了,她们不断地受到党的教育,觉悟也渐渐地高了。有些人看到李二嫂吃气太多,就背着天不怕,对李二嫂说:“不用怕她。今后只要好好地劳动,积极工作,她再无理霸道地拾掇你就不行。”不过这也是小事,主要的还是因为儿子死了。有一次,李二嫂回想起来男人死了,婆婆又拿着不当人待,自己才二十一岁,到底靠到什么时候是个头?想到这里,心里就一阵儿发酸,那眼泪止不住地滚了下来。这当儿,天不怕正支使李二嫂去干点什么,不想李二嫂心里不耐烦,嘴里也没应。结果婆媳俩顶了半天嘴。天不怕把一张西瓜脸全气黄了,想打也没敢动手打,喘了阵儿粗气,就赌气出去了。到街上一凑堆儿,找着那些老妈妈,就七言八语地拉起李二嫂的不好来了!
    “那个小老婆真是无法无天了。今天为我说了一句话,她差一点儿撕了我。我去问问她娘,对老的能这样吗?”
    俗话说:有病背不了大夫,有事背不了邻居。在杨家庄,谁不知道天不怕是厉害出了名的?所以坐在旁边看孩子的小孟他娘,一听天不怕把话说得很强硬,就插嘴说:“二婶子,今后你那脾气也得改改了。你看你儿媳妇哪样孬?论人物,在全庄找不出第二个来;论活路,家里外头都是人家干。俗话说‘壶里无酒难留客’,儿子死了,媳妇还怪年轻的,真的把人家闹走了,我看你再向哪里找去!”小九他娘也附和着说:“我看你别不知足了。现在婚姻自主,人家真的要走,只怕你留还留不住呢!”
    天不怕本想朝着大家泄泄自己的火,却没想到反而碰了一个钉子,心里又生气又发慌,双手托腮,坐在那里呆了,心里想:现在世道改变了,不叫老人张口了。政府又说什么婚姻自主,女人家也去上识字班,和一些小伙子挤来挤去的,到底像个什么样子?但是怎么办呢?天不怕只好把气憋在肚子里,*后无精打采地回去了。从这以后,才算对李二嫂的态度好了些。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