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

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

  • 字数: 35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作者: (美)约翰.本杰明.鲍威尔(John B.Powell) 著;刘志俊 译
  • 出版日期: 2015-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47480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3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这本回忆录,是讲20世纪初,美国记者约翰·本杰明·鲍威尔来到中国上海,开启了他历时25年的东方传奇经历。他在中国转遍大江南北,游历苏联、日本、菲律宾等国,因此对二三十年代远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格外熟悉,并对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都进行了深入报道。
在中国,鲍威尔采访过当时许多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接触过深受战乱之苦的社会底层生活;他常是各国达官显贵的座上嘉宾,也曾在“蓝钢皮事件”中遭土匪绑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沦为日军的阶下囚;他深入中苏边境了解日苏在我国东北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也亲眼目睹了日军对上海和南京的大轰炸……
中国现代史那段风云很为激荡的岁月在这本书中都留下记忆的痕迹。作者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现实的观察与分析、感受与思索,对日军在华侵略罪行的体验与记录、揭露与批判,都以一种西方人的视角真实再现在我们眼前。
作者简介
约翰·本杰明·鲍威尔(JohnB.Powell,1888-1947),有名记者、报人,美国“密苏里新闻帮”远东采访报道的先驱。1917年,鲍威尔初次来到中国上海,从此与中国结下25年之缘。他先是就职于《密勒氏评论报》,五年后成为报社老板兼主编。1936年,该报刊登了埃德加·斯诺的采访及多幅照片,抢先发售公开发表了的身世和言论,在海内外产生强烈反响。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鲍威尔作为记者,经常披露日军的侵略阴谋与罪行,多次遭到打击报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被日军关入集中营,遭受非人虐待,双足致残。1942年,美国政府通过交换战俘将他解救回国。1947年,他在华盛顿猝然离世,终年59岁。他在逝世前完成了这本在华回忆录——《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
刘志俊,甘肃人,武汉理工大学毕业,2007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现为自由撰稿人。
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章东方之行
第二章这般上海
第三章国际城市
第四章孙中山和袁世凯
第五章内乱的阴霾
第六章《蓝辛石井协定》
第七章上海的白俄
第八章我与哈定总统
第九章山东与华府
第十章华北的军阀混战
第十一章蓝钢皮事件
第十二章华南的局势
第十三章二十年代的国共之争
第十四章上海的战事
第十五章列强对中国的干涉
第十六章中苏之战
第十七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十八章苏联、中国与日本
第十九章海参崴的见闻
第二十章西伯利亚之旅
第二十一章一九三五年的莫斯科
第二十二章签证的艰辛
第二十三章一九三六年的菲律宾
第二十四章西安事变
第二十五章恍然大悟
第二十六章西安事变的影响
第二十七章日益恶化的局势
第二十八章美国军舰被日本炸弹炸沉
第二十九章我与《芝加哥论坛报》
第三十章日本人的压迫越来越沉重
第三十一章炸弹与剃刀
第三十二章德国人的思想宣传
第三十三章历史断线了
第三十四章无能的日本人
第三十五章可怕的大桥监狱
第三十六章危险思想
第三十七章美国谷物来到了中国
第三十八章交换名单上有我的名字
第三十九章返回美国
第四十章中国的未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