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福克纳书信

福克纳书信

  • 字数: 2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美)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著;李文俊 译
  • 出版日期: 2015-02-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6747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17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威廉·福克纳所著的《福克纳书信》在向我们显示出这位极其热诚、异常复杂、非常隐秘的作家在职业生涯的后四十年愿意向公众揭示的耶些部分的同时,也使我们得以更进一步了解他的为人与他的作品。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有名小说家,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目录
致《芝加哥论坛报》书评版编辑
致美国作家联盟主席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他生前的名字是皮特”
致《奥克斯福鹰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美国艺术文学学院秘书
“致奥克斯福选民”
致《奥克斯福鹰报》编辑
致《时代》周刊编辑
为威利·麦基一案对报界所作的声明
致《纽约时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纽约时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关于埃米特·梯尔案件
致《生活》周刊编辑
致《报道者》编辑
致《时代》周刊编辑
致《时代》周刊编辑
致《纽约时报》编辑
致《时代》周刊编辑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致《纽约时报》编辑
[启事]
启事
致《纽约时报》编辑
致新奥尔良《新闻报》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为詹姆斯·汉利《在黑暗中的人》所写的推荐语
为推荐促销事致克利夫顿·卡思伯特函
刊登于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的分类广告
拉斐特县第二次世界大战阵亡者纪念碑铭文
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
为格雷厄姆·格林《恋情的终结》所写的推荐语
一九五七年九月十五日致孟菲斯《商业呼声报》编辑信函的草稿
遗嘱管理人告示
摘要
    对于W·H·詹姆斯发表在二月二日贵报上谈私刑问题的文章,本人倒还有些看法。
     对重建时期以前的私刑行为,历史上未有记载。理由有几点。
     内战之前,无论是奴隶主阶层也好,奴隶也好(私刑行为即因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产生或可能产生的),此两种人均非有关的代表人物,正如偶发灾难事件不幸祸及的西西里移民或是芝加哥店里买东西的女人均非欧洲移民或美国妇女、儿童中的代表人物一样,他们亦与芝加哥得以产生的柯克斯将军与乔治·罗杰斯·克拉克斯毫不相干。
     其次,未到重建时期之后,是无施行私刑的必要的。
     第三,受到私刑的黑人并非黑种人民的代表,正如私刑他们的人也不是白种人民的代表一样。
     我相信,没有一个心态平衡的人,会相信私刑是具有任何道义上的价值的。可是我们这些美国人,自从立国并掌管我们自己的命运以后,却不断见到各个方面对基本道义的歪曲。像所有新的国家一样,还不等我们了解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就已经成了机会主义者和煽动家的盘中餐;成了那些人的盘中餐。他们认为可以主宰我们的专享理由,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没有一件干净的衬衫。因此,有时候我们强制地把眼看着我们曾经心甘情愿地交到贪得无厌者手里的那种正义,重又夺回到我们自己的手里来,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我不是说我们没有胡乱处理我们“家酿”的正义。我们是乱来过的。但是我们胡来的受害者,本身也是在胡干一气。我还没有听说过,除非从长短篇小说里,一个从无犯罪记录的任何肤色的人,受到了认识他的人的暴力对待。
     有人会说,一个黑人的人格标准要严格于白人的标准。这是显而易见的。把这件事当作一个问题,便是挑战与谴责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天然欲念,那就是:任何人,黑人也好白人也好,都会利用机遇,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强壮的(心理上与肉体上)黑人,会欺负弱小一些的人,他不仅不会受到指责,而且还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其实白人之间也是如此的。因为法律发现,构成一个福利共同体的许多基本的物质因素,只有在某个能够保护它们的人(不问肤色、体型与宗教如何)的管理之下,才会起作用的。
     需要积累相当多的情绪冲动,以及对日复一日单调生活的逃避与摆脱,才得以组成一次私刑呢。请注意是对何等样罪行的报复补偿才会引起私刑。那是我们所谓的妇女贞操。那不是一样东西,而是一个反应:如此狂暴、如此含糊不清的一个现象,连所有的法律言词都难以将其界定,因为那些法律言词都是在这样的土地上为这样的人创造出来的,他们有的是时间,能把我们美国的情绪化提升为(也没准是他们承担不起)声音很响亮的词语。 私刑是美国的一种特色与独一无二的现象。由黑人来承受,这是他们的不幸,正如这也是他们的不幸,得由他们来承受以下这些白人的情绪冲动。
     让詹姆斯上他所在的县的税务处去,那边的人会告诉他(他的那个县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山区,与三角洲截然不同),白人拥有土地出售的交税率要比黑人的高,虽然犯罪率倒是差不多的。这也是有道理的,白人的道理:比如说,事实证明,有色人种从来也不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他们一般总是用两三个人的不同名义与政府的贷款协会打交道或是从那里借钱,这样就可以把这块土地用上一年而不纳税,然后一走了之。这样:乔依·约翰逊跟一个白人和一家银行安排好要买一块地。他眼看要有一次好的收成了;他是个干活不惜力的庄稼汉;也许还在住地附近开了家铁匠铺;他的日子一点点红火起来。接下去有一天银行的出纳和土地出租的秘书核对单据,他们发现某一个约翰·琼斯借过七百元,对其用作抵押的土地的地形描绘与那个乔依·约翰逊暂时拥有的……
     P87-P9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