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学和哲学名家随笔/哈佛百年经典

文学和哲学名家随笔/哈佛百年经典

  • 字数: 33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法)蒙田
  • 出版日期: 2015-02-01
  • 商品条码: 9787564086282
  • 版次: 1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学和哲学名家随笔》收录了十九世纪以前,法国、德国、意大利拥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以及哲学家的随笔作品。
《蒙田随笔》: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之一,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圣伯夫随笔》:包括两篇文学评论文章:《蒙田》和《什么是经典》。
《凯尔特民族的诗歌》:凯尔特民族拥有灿烂悠久的历史与文明,用盖尔语书写的爱尔兰文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地方语言文学。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凯尔特民族消失了。欧内斯特?勒内的这部作品是研究凯尔特民族的关键钥匙。
《人类的教育》:莱辛通过对历史上重要的启示与历史问题的研究,重新思考人类的神圣教育计划。从根本上通过历史性的理解来沟通启示与理性
《审美教育书简》:集中阐释了席勒的思辨美学思想,是人类文明历史记录重要的美学著作之一。
《道德形而上学的基本原则》:康德的重要哲学作品,奠定了现代哲学理论的根基。
作者简介
蒙田(1533-1592),16世纪法国思想家、散文家。出身于新贵族家庭,曾做过15年文官,并游历过意大利、瑞士等地,后来相当长时间闭户读书。他把旅途见闻、日常感想等记录下来,集成《随笔集》2卷,晚年修订为3卷。蒙田把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个人经验结合起来,形成了《随笔集》独特的思想意境和艺术风格。书中的思想是趋于中庸的,他对当时的迷信、偏见、巫术等进行否定,认为绝对的真理无法认识,只能探索部分的寻常真理。他在政治上又是保守的,尊重现存社会和秩序。《随笔集》行文旁征博引,语言平易流畅,对同时代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及17、18世纪的法国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目录
蒙田随笔
〔法〕米歇尔?德?蒙田
致读者
相信直到死我们才会幸福
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
论教育机构与儿童教育
论友谊
论书籍
圣伯夫随笔
〔法〕查尔斯?奥古斯汀?圣伯夫
蒙田
什么是经典
凯尔特民族的诗歌
〔法〕欧内斯特?勒内
凯尔特民族的诗歌
人类的教育
〔德〕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
审美教育书简
〔德〕弗里德里希?席勒
道德形而上学的基本原则
〔德〕伊曼纽尔?康德
序言
拜伦与歌德
〔意〕朱塞佩?马志尼
摘要
    你必须要始终等待着一个人的末日的到来:
     在他死亡前,没有什么人能知道他是否幸福。
     孩子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故事:克洛伊索斯国王被赛勒斯篡夺了王位,并被判处死刑,在等待执行时他大声呼喊:“梭伦啊,梭伦!”这事被报告到赛勒斯那儿,赛勒斯问他这喊的是什么意思。克洛伊索斯向他解释说,梭伦曾给过他一个警告:无论命运对人们是如何地笑脸相迎,但直到你看到他们经历生命的最后一天为止,他们才能称得上幸福,因为世事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稍有变幻都难以预料。而现在他正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对其加以应验。这就是为什么阿格西劳斯给一个人――这人说波斯王是幸福的,因为波斯王年纪轻轻就继承了这么一大笔的财产――这样的回答:“是的,可当普里阿姆到了那把年纪时,他并非不幸。”亚历山大大帝的后代其本身都是马其顿国王,在罗马却成了细木匠和代笔人;西西里岛的专制君主在科林斯却成了教书匠。大半个世界的征服者,一个统领三军的大将却在埃及国王手下谋求一个小官员:那不过是庞培大帝所经历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在我们父辈的那个年代,米兰的第十个公爵路德维柯?斯福扎在意大利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霸主地位,可人们却在罗锡城堡看着他作为囚犯死去――这不过(最糟糕的是)是他在那儿生活了十年之后发生的事。基督教帝国伟大的国王遗孀,好看丽的皇后不也死在刽子手的刀下吗?哦,这是多么野蛮的行径!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正是因为暴风骤雨似乎对着我们桀骜不驯的大楼的高度勃然狂怒,所以好像我们的头顶上才有了一股又一股的精神之气,这时我们才会对大楼之下的任何宏伟壮观的景物艳羡不已。
     某种隐藏的力量显然推翻人们所作所为,
     似要践踏辉煌的霸权和扈从坚韧的斧头,
     与此同时,轻蔑嘲笑地将它们统揽手中。
     命运有时似乎正好埋伏在人生的最后一天,以展示其力量,这种力量顷刻间就将推翻命运在数年间所建立的积累,让我们跟随拉贝里乌斯,并且大声喊出:“我已经活到这一天了,比我该有的寿命多活了一天。”梭伦的善意劝告可以用这种方式加以领会。可他是一个哲学家:至于这种情况,命运的眷顾和惩处并不像幸福或不幸一样排列,而且对它们来说,显赫名声与高官重权实际上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所以,或许在我看来,他的期待超出了这一点,他想告诉我们,人生的幸福(就像现在所做的一样,取决于天生高贵精神的安宁和满足,也取决于有规矩之人的决心和信心)绝不可归因于任何人,直到我们已看到他在人生戏剧中的谢幕表演,这一表演无疑是最难的。在其余的演出中,他可能是戴着演员的面具:那些精彩的哲学辩论可能只是做一做姿态;无论什么降临在我们的头上,也不可能马上就考验我们,还是能让我们有一阵儿的面不改色心不跳。可是,在死亡与毫无伪装的自我之间所表演的这最后一幕中,我们必须不再拐弯抹角,必须卸下一切伪装,将心底的一切开诚布公:
     只有那时的肺腑之言才最真实。
     撕掉那虚假的面具:留下真实。
     这就是为何人生中所有其他的行为都必须在最后行动的试金石上磨砺。这块试金石就是主日――评价其他一切东西的一天;它就是(一位古人说过)评价我现在和过去一切岁月的一天。我的研究成果只有到盖棺才可定论。到那时,人们便会明白我的论点是否言由衷发。我注意到几个人,他们的死给他们的一生带来或好或坏的名声。庞培的岳父西比奥的一场好死为他挽回人们一直以来对他的很差评价。当伊巴密浓达被问到在夏比利亚、伊菲克拉底与他本人当中,哪一个最值得尊敬时,他回答道:“在做出这种评价之前,你必须先看到我们都已去世。”(的确,如果任何人想掂量伊巴密浓达的价值,而又不知道他生命结束时的荣誉和伟大,那么对他的评价肯定会大打折扣。)在我所处的时代,在我所知道的最可恶、最声名狼藉的人当中,有那么三个人,他们虽各有各的令人厌恶的一面,可他们的死却被安排得井然有序,各方面都已得到完美的协调:上帝优选的快乐莫过如此。有些人死得其所,死得幸运。我认识一个人,他的生命轨迹是朝着飞黄腾达的方向发展的,可这条生命线却突然断了。他死得如此灿烂辉煌,以至于在我看来,他对荣誉有着深深的内心探索可是仍然没能把握住任何一样像生命轨迹断裂般崇高的东西:他对准了目标,甚至在他动身之前就到达目标;这比他曾经期望过的任何东西都更加伟大,更加光荣。当他倒下时,他超越了他的人生历程所渴求的权力和声誉。当评价人的一生时,我始终期待着看其生命是如何结束的:我对我自己生命的结束最为关心的一点是,生命应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换句话说,以一种悄然平静的方式告别人世。P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