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为新诗赋形

为新诗赋形

  • 字数: 27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肖学周
  • 出版日期: 2014-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48997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为新诗赋形——闻一多诗歌语言研究》旨在从诗歌形体的角度揭示闻一多对新诗建设的贡献,把闻一多作为新诗形体建设的起点,新诗初期杰出的赋形者。
内容简介
    《为新诗赋形——闻一多诗歌语言研究》以诗歌语言为核心,以诗歌空间为外围,在揭示闻一多的诗歌语言观念和诗歌语言模式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闻一多为新诗形体建设所做的探索,大体上包括视觉空间中的线条语言(绘画美)、听觉空间中的韵律语言(音乐美)、静态空间中的造型语言(建筑美)、动态空间中的肢体语言(舞蹈美)、现实空间中的冲突语言(戏剧性)和文本空间中的智性语言(诗性批评)六方面。并结合闻一多诗歌语言与中外诗歌语言传统的关系,特别探讨了闻一多对律诗和商籁体的吸收与转化。迄今为止,为新诗赋形的任务尚未完成。闻一多的这些努力无疑为后来的新诗建设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作者简介
    肖学周,湖南文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诗集《北大十四行》、《权力的旋流》和《理解父亲》,编著《外国精美诗歌读本》,译稿《牧羊人》、《白鹭》等。
目录
目录 自序赋形期大匠1 引论闻一多诗歌语言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回到闻一多”:意义和难度 第二节闻一多的诗歌成就及其研究现状 第三节本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闻一多的诗歌语言观念及其模式 第一节闻一多的诗歌语言观念 一闻一多的诗歌道路 二语言变革时代的形式焦虑与个体抉择 三闻一多诗歌语言观念的演变轨迹 第二节诗歌空间与诗歌语言 一诗歌空间问题的提出 二从现实空间到诗歌空间 三诗歌语言在诗歌空间中的两重性 四闻一多诗中的时空体 第三节闻一多诗歌语言的主要模式 一闻一多诗中的再现语言:《春光》 二闻一多诗中的抒情语言:《大鼓师》 三闻一多诗中的象征语言:《闻一多先生的书桌》 四闻一多诗中的智性语言:《奇迹》 第二章闻一多诗歌语言的弹性与限度 第一节视觉空间中的廓线与色彩:绘画美 一闻一多的美术成就 二闻一多诗中的绘画语言 三东方文化的画廊:《忆菊——重阳前一日作》 第二节听觉空间中的韵律语言:音乐美 一听觉空间中的诗歌合流 二闻一多诗中的音乐美 三可歌可泣的悼亡之作:《也许——葬歌》 第三节静态空间中的造型语言:建筑美 一建筑美的可行性与自由度 二诗歌的雕塑美问题 三双重建筑的很好尝试:《心跳》 第四节动态空间中的肢体语言:舞蹈美 一闻一多的“脚镣”之舞 二演讲者的自由舞 三激情的爆发与节制:《发现》 第五节现实空间中的冲突语言:戏剧性 一闻一多的叙事欲望与戏剧活动 二口语叙事及其戏剧性的范例:《天安门》 第六节文本空间中的智性语言:诗性批评 一闻一多的诗性批评及其语言风格 二激情与沉思融合的奇迹:《唐诗杂论》 第三章闻一多诗歌语言的来源及其转化 第一节闻一多的翻译实践与文化观念 一闻一多的翻译实践 二闻一多的文化观念 第二节闻一多诗歌语言的中国血脉 一“赋比兴”语言及其现代转化 二从律诗到新格律诗 三意象采集和故事新编 第三节闻一多诗歌语言的外来营养 一唯美语言、象征语言及其汉化尝试 二商籁体的翻译与创作 第四节中西合璧的典范:《死水》 一《死水》的创作时间 二《死水》研究述评 三《死水》的美与丑 结论闻一多诗歌语言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诗歌形式:在格律与自由之间 第二节诗歌语言:在文本与现实之间 第三节诗体演变:在诗歌与非诗之间 附录 一闻一多年谱简编 二闻一多诗集 三闻一多诗学文集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凝聚词语的力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