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让思维自由

让思维自由

  • 字数: 21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英)肯·罗宾逊(Ken Robinson) 著;闾佳 译
  • 出版日期: 2015-03-01
  • 商品条码: 97872130652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9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5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创造力?创造力是特殊之人才有的吗?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觉得自己极富创造力,而大多数成年人却不这么认为?事实上,这些问题比表面上看起来要严重得多。
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世界正在经历颠覆性变革。为了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需要在教育、商业和社会大众之间建立起一种创造性关系。但是传统学校所进行的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却只是一味地拔高传统的课业考核标准,根本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甚至抹杀掉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
此时,教育改革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在《让思维自由:用创造力应对不确定的未来(肯?罗宾逊教育五部曲)》一书中,教育学家肯?罗宾逊告诫我们,发挥创造力最重要的是智力而非学术,人类智力是多样性、动态性和独特性的结合体,并以此推导出了“想象―创造力―创新”的创新3部曲。而同时也提出,艺术与科学在发挥创造力方面是缺一不可的。另外,罗宾逊为我们呈现了激发团队创造力的9大原则,以帮助企业塑造有创造力的领导者,进而引领企业的创新文化。而改革教育,作为培养创造力最坚实的一步,更应遵循8个出发点,同时推广鼓励、识别和培养的创造性教学,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育转型不容易,失败的代价也很大,但成功的好处绝对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作者简介
肯·罗宾逊,1950年出生于英国利物浦。1968年进入利兹大学学习英语和戏剧。1981年进入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教育戏剧和教育剧场。英国华威大学教育学教授,全球拥有影响力的教育家。2003年,罗宾逊因杰出的贡献而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为爵士。排名第一的TED演讲人。截至2015年1月底,通过TED网站观看罗宾逊“学校扼杀创造力”演讲的人次超过3080万,创造了TED大会创立以来的优选纪录。2011年,罗宾逊被评为“Thinkers50很好思想家”与“创造力和创新领域的全球杰出思想家”。
目录
序言 创造力成就美好未来
引言 让思维自由
创造未来,预测未来的优选方法
重新思考创造力
教育、商业和文化的协调一致
想象,无限创造力的起源
第1章 我们正处在大变革时代
指数型增长的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让历史告诉未来:难以预测的未来
埃尔文?托夫勒预见“未来的冲击”
用创造力迎接未来
第2章 教育的困境
改革,还是推倒重来
错误的方向:培养更多高学历人才
经济挑战
文化挑战
个人挑战
第3章 重要的是智力,而不是学术
智商并不是智力的全部
技术创新推动的文艺复兴
艺术创作也是一种学术能力
改变观念
第4章 认识我们的大脑和智力
失聪的音乐家
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世界
人类智力的多样性、动态性和独特性
舞蹈与智力
实现自我
第5章 怎样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拉斯维加斯,人类想象的产物
创新3部曲:想象、创造力和创新
说出你的想法
判断价值
一般创造力与个人创造力
第6章 情感,创造力的重要来源
创造力,思考与情感的二重唱
情感的边缘化
理性人假设与自然人假设
情感教育
缺一不可的艺术与科学
第7章 我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单打独斗的天才只是特例
动态的文化
文化与创造力
思想的力量
适应时代
第8章 怎样做有创造力的领导者
培养创新文化
领导者激发团队创造力的9大实践原则
让员工尽情发挥的组织,是最有希望的组织
结语 改革教育,培养创造力最坚实的一步
目的决定方向
教育改革的8个出发点
鼓励、识别和培养,创造性教学的3部曲
课程与评估
美好的未来
后记
致谢
译者后记
摘要
    让思维自由
     未来是不确定的,预测未来的优选方法就是创造未来。创造力是绝大多数人天生就有的能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为创造力的产生提供适宜的条件。教育、商业和文化必须协调一致,才能造就出创造力无限的人才。想象,是一切创造力产生的源头。
     每当有人对我说自己没有创造力时,我都认为,他们并不明白创造力的内涵。
     你的创造力如何?与你共事的人的创造力如何?你朋友的创造力是高还是低?下次,当你出席社交活动时,就可以问问他们。实不相瞒,你可能会对他们给出的答案感到惊讶。因为我曾跟世界上许多不同的组织和个人共事过,但不管我走到哪里,总会发现同样的悖论:大多数孩子都觉得自己极富创造力,而大多数成年人却不这么看自己。事实上,这个问题比表面上看起来要严重得多!
     创造未来,预测未来的优选方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正极速发生的世界,也因此面临着靠前的挑战。对我们来说,复杂的未来将如何展现还是一个未知数。而文化变革也从来都是曲折的,很难被预测。如果它能够被预测,也就不需要有那么多媒体专家和文化预测者了。或许是考虑到了这些纷繁的动荡,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J。K。?Galbraith)才说:“经济预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占星术显得更可靠。”
     随着世界的转速变得越来越快,很多组织都认为,自己需要招聘到的是拥有创新思维以及与团队沟通顺畅、合作无间的员工――灵活、适应性强的人。很多时候,这些组织总是认为自己招聘不到类似的员工。为什么呢?本书的目的就是,向对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投以严肃关注的所有人,或者希望理解自己创造潜力的人解答如下3个问题。
     ●为什么提升创造力至关重要?商界领袖、政治家和教育家一直都在强调提升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这件事这么重要?
     ●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人们只有在帮助下才能发挥创造力?孩童时,我们满脑子的点子会咕嘟咕嘟地往外冒。但是长大以后,是什么让我们觉
     得自己没有创造力了呢?
     ●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是创造力?是人人都有,还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有?创造力能够被培养、开发出来吗?如果能,又该怎么做呢?
     每个人偶尔都会想出一些新点子,但如何激发创造力,才能让它稳定而可靠地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你正经营着公司、组织或学校,那么你能使创造力变得更有系统、更规律吗?你该如何引领创新文化?
     重新思考创造力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剖析创造力的本质以及它在实践中的运作方式就显得很重要了。以下有3个相关的概念,我会在后文中逐一阐述,它们分别为:想象、创造力和创新。想象指的是我们想到感官里并不存在的东西的能力;创造力指的是我们开发有价值的见解的能力;而创新则指的是我们将新想法付诸实践的能力。在这3种能力中,人们尤其对创造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解。
     创造力是特殊之人才拥有的吗?
     人们常常认为,只有特殊之人才拥有创造力:创造力是一种
     罕见的才能。创意天才玛莎?格莱姆(Martha·Graham,美国舞蹈家)、毕加索、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等人的历史故事更加强化了这一观念。企业往往把员工分为两类:“创意人”和“普通人”。你通常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谁是“创意人”,因为他们上班时不穿西装。他们穿牛仔裤,而且可以迟到,因为他们正苦苦思索着好点子。当然,在这我并不是说“创意人”没有创造力。他们很可能极具创造力,但只要有可供发挥能力的土壤,任何人都能做到,包括西装革履的“普通人”。事实上,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创造力,但关键是,如何将其开发出来。创造性文化涉及每一个人,而不仅仅是少数几个人。
     创造力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吗?
     人们常常认为,创造力与特殊的活动有关,比如艺术、广告、设计或营销。不过,虽然这些活动可能都需要创造力,但很多其他事情――科学、数学、教育、医学、与他人共事、管理运动队、经营餐馆,也一样需要创造力。有些学校会设立艺术学院,这正好契合了我的一贯主张――学校应提供更好的艺术教育。稍后,我会解释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当然,创造力并不仅局限于艺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艺术教育在培养创造力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但学校教授其他功课的原因同样充分。同时,包括科学和数学在内的其他学科,恐怕与音乐和舞蹈一样富有创造力。
     所以,每当我们运用自己的智力时,就有可能会产生创造力。
     商界也一样,不同企业会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各自的创造力。比如,苹果公司最擅长的是开发新产品;而其他企业,比如沃尔玛,就接近不会创造任何产品,但它们会创新系统,比如革新供应链的管理和定价。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提供服务方面也极有创造力:星巴克并不发明咖啡,而是围绕咖啡创造了一种特别的文化。事实上,它创造出了价格高达5美元一杯的咖啡,我认为,这算得上是一种突破。可见,组织在任何一个环节的创新,都有可能会改变自身的命运。
     我的出发点是,既然人天生就拥有巨大的创造力,那么就应该淋漓尽致地释放它们。请记住:创造性文化涉及每一个人,而不仅仅是少数几个人。
     学会创造
     人们往往认为创造力是天生的――要么天生就有,要么就没有,就好像有人一生下来眼睛是蓝色的,而有人的眼睛则是褐色的一样――命中注定,人类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但事实上,你有很多种办法可以帮助人们变得更具有创造力。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们不识字也不会写,你不会认为他们不具备阅读和写作能力,相反,他们只是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教育而已。创造力也一样。每当有人告诉我他没有创造力时,我都会认为,他只是不了解创造力到底是怎么回事罢了。
     松开缰绳?
     创造力有时与自由表达相关,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对创造力教育表示担忧的部分原因。
     评论家认为,孩子们理应疯狂打闹、撞翻家具,而不应该老老实实地做功课。进行创意工作时,人们通常会玩味自己的点子;享受其中,让想象力肆无忌惮地飞驰。但创造力同时也需要我们精神高度集中地琢磨自己的想法和项目,为之打磨出很好的表现形式,明智地判断出最适合的实践方法,并指出原因所在。在每一门学科中,创造力都要借鉴技能、知识和自制力方面的优势。它不仅仅是要我们松开思想的缰绳,更需要我们将之操控得如鱼得水。
     那么,为什么这些问题很重要?
     P1-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