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漫不经心的传奇:法国电影与电影的法国 怦然心动的法国与电影的传奇 随书附赠精美别册《法兰西电影旅行笔记》
字数: 245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谢强,严倩虹 著
出版日期: 2015-03-01
商品条码: 978722908756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25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
¥4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漫不经心的传奇:法国电影与电影的法国》 《漫不经心的传奇》是世界上任何一位热爱旅行的人,都不能错过的法国文化探秘。 世界上任何一位痴迷电影的人,都不能错过的法国电影之旅。 是去法国*应该带上的一本书! 是让所有人怦然心动的法国与电影的传奇! 法国文化的魅力在于日常生活美学中的出其不意。 法国电影的魅力也在于漫不经心之下的绚烂传奇。
内容简介
谢强、严倩虹编著的《漫不经心的传奇——法国电影与电影的法国》是一部透过法国电影咂摸法国文化的佳作。
本书贯穿着作者谢强对法国社会和文化长达十年的观察、体验与求证,电影成为作者向读者描绘法国的优选介质,因为他发现,法国电影至今仍然传承着法国良好的文化传统,从不模仿和媚俗,主张品质与生活。本书几乎涉及到了法国文化中所有被认为最独特或最不可解的现象与本质:法国人独特的情爱观、法国人的电影品位和遗世独立的精神、法国城市对艺术的态度、咖啡馆在法国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人对世俗生活细节的热爱、法国不同城市独特的人文精神的来源、法国电影与绘画的一脉相承等等,这些现象与本质被书中一部部精彩的法国电影透露着、解读着,在作者活泼的讲述中,我们看到旅游、风俗、历史、文学、艺术、哲学、时事等诸方面与法国电影进行了链接,我们倾听电影及其故事的同时,也体味到法国文化之趣味,以致可以清晰地看出为什么电影这种伟大的艺术必然会起源于法国。本书更呈现出作者对法国的生活哲学、爱情哲学、对艺术和人性的态度等的独到解读,令人会心和回味。
作者简介
谢强,57岁,曾任职《中国银幕》杂志主编。主张人生三段论:三分之一学习,三分之一工作,三分之一生活。在三分之一的工作中,做过法语教师、外交官、总经理、主编、译审、驻法国商务首席代表;在三分之一的生活中,翻译了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吉尔·德勒兹等人的近十余部作品。著有四部法国文化随笔(《红磨坊》《感觉无度》《淘趣无疆》《情爱无错》);爱好收藏明清家具、法国古钟、案头文玩;游历世界三十余个国家,在法国和非洲生活近十年,自述只是一个“追求生活品质、文化趣味的普通人”。
严倩虹,水瓶座一枚。少时写诗写词,混沌莫名。曾任职《中国银幕》杂志编辑部主任,对法国文化情有独钟。“视自由为第一要义,送平等与博爱两翩迁,庄子是也。”
目录
引子 电影百年纪念
第一篇 上帝创造女人,法兰西创造电影
被遗忘的时光
被遗忘的拉西奥塔
双流记
里昂的漫步
卢米埃尔,卢米埃尔
一种目光,两种方式
印象派的目光
父与子,绘画与电影
第二篇 巴黎,两条街的传奇与咖啡馆的香气
巴黎,电影的爱巢
印象派绘画与电影首秀地之卡布西纳
歌剧院与大饭店之卡布西纳
香榭丽舍:政治的巴黎与时尚的巴黎
香榭丽舍:电影的巴黎与文化的巴黎
巴黎咖啡馆之歌
右岸:这些咖啡馆的那些人
左岸:这些咖啡馆的那些人
第三篇 南方蓝色海岸与北方诺曼底,两个电影大区
徜徉在蓝色海岸
尼斯:无与伦比的光线
戛纳的蓝色秘密
香水格拉斯和圣特罗佩的海滩
坚硬的诺曼底,柔软的风景
印象派大本营与文学的记忆
诺曼底三宝、登陆战及其它
第四篇 风起于萍末,青出于蓝
银幕上下,电影内外
天生情种
有一种气质叫感性
伸向戏剧和文学的橄榄枝
戏剧的超越与文学的交错
生活感悟与喜剧源泉
大主题,小主题
观众:上帝与子民
在影像的最深处
福柯:影像考古学
德勒兹:镜像背后
西奥朗:法国文化DNA
后记
摘要
天生情种
当爱情如暴风般席卷而来,它的翅膀与天空擦出火焰般的光芒,一路燃烧,势不可挡。
爱情。男和女,都逃不过爱情。法国的男和女,更将爱情视为终生信仰,无论遭遇多大伤害,爱情永远伟大、光荣而美好,如一百多年前的法国诗人缪塞所说:“在爱情上,我们时常被骗,时常受到伤害,感到不幸,然而我们还要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配得上爱情”。
法国电影总体来说是一种生活流电影,法国生活的主体是情感生活,而情感生活的主角是法国女人,所以,要看懂法国电影,先得弄懂法国人的情感,尤其是法国女人的情感。
法国人是为爱而生的,活着就要爱,爱要自由和平等,这些都是法国艺术影片的主题。情感是法国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建议人们把电影当哲学来读,萨特说电影是优选的课堂,其实,法国爱情片就是现实伦理学,生活的哲学当然也是优选的情感教育课堂。
法语“ame”,意思是“灵魂”,也可译为“心”。两个灵魂相通、两心相印的人,在法语中叫“ami”(朋友)或“amant”(情人),两个朋友产生了感情,法语叫“amour”(爱情)或“amoureux”(情侣),如果有感情,却做不了情侣,法语叫“amitié”(友谊)。这几个词从心到爱,从情到谊,同一个词源,道出了心生情的历程。一切来自于心。
法国文化中一个绝对价值观就是自由、平等、博爱,即使在爱情方面,这条信念也是适用的,两个相爱的人如果其中一个失去了自由,或平等,爱情也难以为继。法国人信仰的古希腊诸神和古罗马诸神各12位,男神女神各半。男女神平等,男女人也平等,在自由的前提下,因为平等,男女之间少了许多纠缠与纷争,只是在博爱上,还会有一些纠结。
博爱首先是大爱,爱天下的一切包括异性和同性,包括世间万物。其次,法国人的博爱还有轻松惬意之意。爱要真,也要愉快,爱有时会痛,但痛还是为了痛快。爱是为了幸福快乐,如果不是这样,法国人不会忍受,更不会强求,一句“我不再爱你了”就是分手的优选理由。
狄德罗说:“法国的民族性是轻盈,指体态,也指性情,对已对人都不太认真”。因为轻盈,诸如权势、金钱这样的普世标准也成负担,法国人敢加以嘲笑,至少不会低眉折腰。法国人的浪漫,其实就是这种轻盈。
在法国本土获得票房成功的影片《男人之心》(《法国男人》,2003)讲述四个男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的婚姻都有各自的问题,但四人之间的默契和友谊没有问题。四个男人坐在泳池边,悠闲地交谈,是法国兄弟情谊的典型影像,就像美国西部片中几个牛仔并肩骑马驰骋的美国硬汉情怀一样。
法国人喜欢把情与爱说成是爱上和爱。爱上一个人,是感觉爱,就是恋爱的感觉,爱则是要与一个人生活,相伴一生。美国人不玩这种文字游戏,他们把爱分为爱、很爱、特别爱。爱指持续两个月的爱,很爱可持续两年,特别爱指永远爱。这是美国一部爱情影片中的经典台词,在美国颇有认同基础。这样看,法国人比较喜欢谈情,美国人比较喜欢说爱。
“男人温柔是为了跟女人上床,女人跟男人上床是为了温柔。”这是法国影片《结婚》(2004)中的一句名言。
法语SEXES表示男性和女性,这个词从前往后念,或从后往前念,发音和意思都一样。可见,在法国人眼中,男女是平等的甚至是一样的,至少从词源上看是这样。其实上帝创造男女,如果不分先后的话,这两性原是平等的。上帝让男人有征服一切女人的心理机制,却不给他征服一切女人的生理能力;上帝让女人有接受一切男人的生理能力,却不给她接受一切男人的心理机制。一般来说,男性面对多个女性时幸福又快乐,女人面对多个男性伙伴反而会犹豫和痛苦。
都说法国人浪漫,其实在法国人的浪漫中,不势利、不献媚是一个重要内核,一个不自主的人是无法浪漫的。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罗杰·瓦迪姆的《上帝创造女人》(1956)中赤脚游荡的性感小野猫碧姬·芭铎,到特吕弗式经典三人组《朱尔与吉姆》(1962)中爱情乌托邦的毁灭,再到九十年代莱奥·卡拉克斯的《新桥恋人》(1991)耗资1。6亿法郎只为讲述两个流浪汉的爱情,法国电影中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宣扬并不是口号,而是自觉的行动纲领,甚至是真实的生活映像。
如果说美国好莱坞电影是对清淡生活的调剂或刺激,那么法国电影就是对自由过度生活的冷却或反思。它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为原料,如实如理地讲述出来,引发观众的认同和思考。了解生活、洞察人性要看法国电影,虽然有些单调,有些唠叨,甚至有些另类,但作为作品,它们是心智与情感的结晶。
“爱情的专享标准,就是没有标准的去爱。”大概因为法国人忠实于爱情,所以法国电影优选的特点是不按常理出牌,拒绝那套起承转合的好莱坞电影叙事法则,以及邪不压正、善有善报、有情人终成眷属一类的大众情感定式,关注“人”而非“故事”,电影里的人,无一不是红尘男女,贪、痴、嗔、怠、妒俱全,没有道德完人,更没有超级英雄。影片中展现的那些生活细节,原始地再现了爱情的本质——感性而易碎。
“爱情是一只放荡不羁的小鸟”。没有人知道它将在何处停留,又在何时起飞。我们只能依稀它在法国银幕中留下的踪迹,作一番风的解读。 P252-25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