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洪武大路

洪武大路

  • 字数: 54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周光毅 著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5399778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4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洪武大路》(周光毅 著)是一部地道南京风味的小说。与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王安忆笔下的“老上海”,冯骥才笔下的“老天津”一样,《洪武大路》写出了民国南京人的风格与脾性,笑泪与苦乐。《洪武大路》的言谈与故事,为人们留住了一整个“摁正”的、“活络”的、让人读罢不禁感叹“乖乖隆嘀咚!”的老南京。
内容简介
周光毅编著的《洪武大路》内容介绍:洪武大路存在过简单和平常的生活环境,贫富的差距不会成为人们交流的障碍,上下九流都在这里汇聚,满清的秀才、官宦后代和窘困于生活艰难的人们,用传统的道德规则规范着行为,男欢女爱的愉悦,儿孙满堂的快乐,相互体恤的关照等所有,把它塑造成为一个天堂。洪武大路也是思想转变的缩影,打倒封建的革命口号出现以后,千万的年轻人不再受礼教的束缚,批判旧思想成为了一种时尚,市井劳作更是革命成功的标志,旧时的所有开始被文明进步所替代了,人们开始大声地嘲笑历史的愚昧,演起了戏子有义婊子有情的戏码,大家号呼着崭新的观念,将洪武大路地改变过来,树立起了更多的时代楷模们。
洪武大路的确是存在过,是历史,是今天,更是未来……
作者简介
一九六一年出生,北京人;本科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获学士学位;后就读于美国康乃迪克州立大学研究生院;获得艺术史学硕士、博士学位;历任中国南京电视台导演,美国美洲电视台总编辑;现任美国斯奎哈特大学教授,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理论著作《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概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呐喊》,《洪武大路》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作品。
目录

人物
引子
第一章洪武大路第五十二号卢文来与妻子儿女
第二章洪武大路第四十六号唐宝林与安徽戏班
第三章洪武大路第百三十号汤瞎子与算命摊子
第四章洪武大路第九十七号陈二喜与街头小贩
第五章洪武大路第四十八号洪其昌与千年沉香
第六章洪武大路第六十二号吴成芳与西医诊所
第七章洪武大路第四十一号蒋富江与三春酱园
第八章洪武大路第一十一号韩松雪与漠河烟店
第九章洪武大路第八十四号禄文景与大宅之死
第十章洪武大路第一十七号徐侉子与烧饼油条
后记
摘要
    明朝开国皇帝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街道叫作洪武大路,在整个华夏历史上也是继往开来的。
     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洪武在打工的时候,不满东家的苛刻就和小伙伴们,把他们放养的大水牛杀吃了,在整个肚子饱满温暖了以后,还把吃剩的牛头和牛尾安放在方山①的东西两侧,接下来就是朱洪武慌里慌张地去报告东家,说牛钻进山里了怎么都拽不出来,东家到了山脚下的时候,果真还听到牛的叫唤和牛尾巴在摆动……这东家是个极其明白的人,知道这是雇错了人,没有责怪朱洪武还给了一些银两,送到了有人烟的地方才拜了朱洪武离去,放牛娃们就在这地方开始了招兵买马,没有多长时间就灭了元朝,定都应天府成就了皇家大业,朱洪武登基以后为了感怀过去,下诏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市井之地。
     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的名讳是直呼的,更不用说放在街道上踩来踏去,朱洪武是草根出身加上大字不识,根本就毫无禁忌可言,街道就这样慢慢地起来了。洪武大路的名字着实让在这里的人兴奋,它象征着生活在里面的人没有贵贱,人们更是没有理由对自己失望,也许未来是可以接近改变的。这样的想法不只停留在洪武大路,华夏的子孙后代们都循着这条路,希望千秋万代的荣华富贵。明崇祯十七年的春天,陕西汉子李自成率先发难,成为了另一个暴力改变命运的大顺王,可是没有想到有心更大的人,满人皇太极在叛军首领的引导下,成为了大清朝几百年的开国皇帝。
     清太祖太喜好这大片的江山,也欣赏朱洪武皇帝草根的做派,天下反正已经是大清的了,南京的历史也就不再去纠结,虽然汉族此时已经有了上亿之众,但对华夏起义之事早就没有了幻想,没有被诛灭九族已经是万幸了,从没有想过皇帝能够这样的恩泽,洪武大路的街名就这样保存了。从清朝中期开始,洪武大路涌进了大量的游民,从文人到铁匠、从医生到菜贩、从官员到地痞、从商贾到工艺者,包罗万象,简单而朴素的生存愿望就成了潮流,三教九流都是满族的子民,身份自觉地降低,所以就容易多了。直到旅居美国的汉族贵胄孙中山,在南方又闹起了反清复明的革命,洪武大路才有点波澜就是了。
     洪武大路开始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路的北口只是一个简易草棚子,成为了一个南来北往的栖息地,逃难的人累病了也就在这里歇了,能活着的第二天继续前往目的地,而没有能力的往往就死在了里面,往生的人就是一张草席裹起来,然后丢进对面芦苇草丛中,任野狗、野猫和其他飞禽走兽吃了去。“甲午战争”日本人占了胶州湾以后,大批的山东人逃难进了南京,很多的侉子们①就在这里做起了营生,馒头、烧饼、大饼和麻花等应有尽有,也成为古南京人调整口味的好去处。“辛亥革命”没有多久,更多的蛮子们②也蜂拥进入了洪武大路,他们在街道两边帮人家洗衣服、做饭、带孩子和做手艺活,也是让整个地区的生活自给自足了。
     洪武大路的不同习惯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各种种族的人们在这里讨生活,各地的方言都可以在这里尽情发挥,孩子们往往可以掌握多种语言,玩耍的范围也是没有任何的禁忌的,干奇百怪的生活观念被视而不见,下一代人就很容易忘记阶级的存在。过去的印记在洪武大路是坚持不久的,它只接受独有的宽容与狭隘、善良与尖刻,维护洪武大路发展的不是法律,不是制度,更不是大家的欲望,有的只是对于财富的态度,对于知识的尊重而已。它充分地体现着儒家思想的谦卑,更有着道家思想的无为。
     光绪四年的深秋,一个叫大老刘的东北屠夫霸市占了这里,赶走了所有的人,把这里改成了牲口市场,不停地宰杀,把南面的小池塘都染红了,流淌不出去的那些鲜艳的色彩,让他平添了几分可以杀人的威严。大老刘喜欢看人下刀的,总是大声地呵斥那些乡下人,人家看他的身材和手上的尖刀,多少有些战战兢兢的,没有什么费事就被他强买了去。这还不算拴牲口的绳子,房间里面摆的到处都是绳子,小偷进去,一定会被立刻绊倒在地的,然后大老刘上去就是补上一刀,那样的结果也是很怕人的。人们畏惧这个把持着洪武大路北口的人,总是希望有一天他能够有个闪失,在自己的肚子狠狠地切上一刀,然而这种期待简直是不可能的,他的刀子是越玩越熟练了。
     大老刘没有什么其他的嗜好,就是喜欢一个人去不远处的池塘钓鱼,小鱼没有多久就都被他吃干净了,吃完了就开始在池塘里面养水草,大片的水草更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当有些人觉得大老刘收牲口的价格太低,大老刘就开始兜售水草的生意了,乡下人不忍心牲口带回去的路上饿着,这时候他的水草价格比牲口价格还高,人家感到没有出路的时候,大老刘就拿出尖刀在人面前晃悠,只要人家表示出犹豫的样子,他就会一刀插进牲口的心脏,瞬间就会让牲口倒在地上抽搐。无论是卖了牲口的,还是牵着牲口死里逃生的乡下人,都恨死了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只要踏进过大老刘牲口棚的人,下次一定是绕着洪武大路走的。
     小池塘旁边有个很小的捷径是通向新街口的,清朝皇帝虽然说不改洪武大路的叫法,从风水上说还是有点忌讳,于是这条小路就被叫做了“正洪街”,希望这条小路斧正不喜欢的东西,其中的涵义和作用也就不得而知了,洪武大路尽管是被作了法,效果却是不敢恭维的了。首先是晚清闹起了“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的部队就歇息在这里,池塘自然就是马匹饮水的地方,旁边更是开火造饭歌舞升平,整整地折腾了几天几夜的时间,直到他找到了瞻园成为了府邸才离开。曾国藩扫平了太平天国以后,首先看了看洪武路的风水,庆幸杨秀清的无知和鲁莽,这里面藏着朱洪武的水兽就是了,难怪那些战马在最后的时刻瘫倒,明皇帝也在寻找着每年的祭品。
     洪武大路最早的生意,应该说是豆腐坊和木器行,两户人家坐落在正洪街和洪武大路交叉口上。“豆腐坊”是洪武大路上最辛苦的生意,紧紧挨着的就是最喧嚣的“洪银木行”,本来两家走的不是一条路,却是争吵不休,原因就来源于他们的收入有天壤之别。穷人的地方做豆腐生意最容易发,一切的原料都很低廉,需要的就是辛苦而已,豆腐坊老板孙光大是湖南人,产品好到了一直卖到长江边上。而木器行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所有的是农具产品销售周期都是很长的,总没有人跟吃豆腐一样地天天需要,看着豆腐坊快速扩张,日进斗金,淮安人的木器行老板洪其昌终于发飙了。
     “任你个妈妈的,你早上黑咕隆咚的跟驴一样地磨豆浆,死得快哦。”木器行洪其昌揶揄豆腐坊。
     “你就不能早睡一哈哦?按锄头的声音吵我睡不着哦,哪有这样子苦钱的!”孙光大当然不让。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