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纲鉴易知录

纲鉴易知录

  • 装帧: 线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清)吴乘权 等 辑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101105667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099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199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纲鉴易知录》书名中的“纲鉴”二字,即从“纲目”和“通鉴”二书中各取一字而合成之词。根据产生的时间顺序是“通鉴”书在前,“纲目”体在后。北宋司马光集众人之力,用十九年心力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是以编年体写成的一部优选的古代通史,从战国到五代,上下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编成了二百九十四卷。司马光编写这部大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可是这部书太大了,读起来很吃力,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也就不容易为读者所领会。南宋时的朱熹,看到了《资治通鉴》的这些作用和弱点,便接近以此书为依据,编成《资治通鉴纲目》一书,全书只有五十九卷,用提纲挈领的话表明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看法,这称为纲,再用简略的叙事说明事件或人物的情节,这称为目。比起《通鉴》原书来,内容大大地压缩了,提供的经验教训也更分明了,从此在旧史书编纂学方面出现了纲目体这一新的形式。后世以“纲鉴”为名的历史书,也大都以《资治通鉴纲目》为始祖。“纲鉴”之名由此流行。《纲鉴易知录》是在纲目体史书十分盛行的清初康熙年间编成的,编撰者吴楚材等人当初经过有意拣择安排,使得全书系统而不乏生动,平实而又常含曲折,在历史故事起伏中灌输知识,在人物命运跌宕中展示道德情操。书中不但包括了我们通常的历史读物中最常见的人物故事,还有一些不经常被提起的有趣史事。比如汉文帝派大臣“哭死舅舅”,南朝梁武帝光脚走大殿以响应谶语,明代大臣认为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以至于故意藏匿相关档案等等。对今天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以原汁原味同时又比较易懂的文言写成的生动连贯的中国通史读物,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和古代读书人一样,面对那些亲切完整,生动中包含启迪的历史图景。
目录
《纲鉴易知 册1》
《纲鉴易知 册2》
《纲鉴易知 册3》
《纲鉴易知 册4》
《纲鉴易知 册5》
《纲鉴易知 册6》
《纲鉴易知 册7》
《纲鉴易知 册8》
《纲鉴易知 册9》
《纲鉴易知 册10》
《纲鉴易知 册11》
《纲鉴易知 册12》
《纲鉴易知 册13》
《纲鉴易知 册14》
《纲鉴易知 册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