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12

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12

  • 字数: 42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郑金洲,程亮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75273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4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郑金洲、程亮编写的《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12)》是一本资料书,是着眼于“工具”的角度来考虑书的篇章结构的。为了便于参阅和使用,每个课题前附有目录,每个课题后附有论、著索引,用文中夹注反映引用研究成果的出处。
郑金洲、程亮编写的《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12)》力求汇总中国教育研究的年度热点,全景式呈现2012年中国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辨察中国教育研究的后续研究态势。
内容简介
《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12》主要对2012年中国教育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及其进展状况进行梳理和分析,涉及教育政策分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变革、学校文化建设、课程理论与课程发展、课堂教学变革、道德教育、教师发展、高中教育改革、高考制度改革、教育评价等议题。
作者简介
郑金洲,华东师大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已出版《教育文化学》、《教育通论》、《教师如何做研究》等专著,主编《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丛书》、《20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等。
目录
前言
一、教育学的理论研究
二、教育综合改革
三、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五、城乡教育一体化
六、农村教育
七、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
八、教育质量
九、新课程改革
十、教学的有效性与道德性
十一、生活德育与公民教育
十二、教师专业的维度与发展
十三、高中教育改革
十四、高考制度改革
十五、教育评价
十六、国际教育新动向
后记
摘要
    ③实践突破型——指由身处教育第一线的中小学校长、教师等作为主体推进的教育改革,也可以称为“教师自觉模式”。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通过对教育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并在进一步的教育实践中有意识地、自觉地对教育进行改革的方式。[张荣伟,2012(1);陈荟,2012(3)]
     2.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①改革思维从简单走向复杂
     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思维方式经历了三次转换:从二元对立思维转向过程连续性思维,从线性思维转向系统思维,从化约的、预设式的思维转向多元复杂的、生成性思维。主要体现在从割裂式思维走向关系性思维,从静态结果式思维走向动态生成式思维,以及基于复杂思维对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李云星、李政涛:《新世纪十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方法论的演进》,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②改革主题从效率走向公平
     近十多年来基础教育改革以素质教育为基调,由“效率优先”向“公平优先”转换。所谓“效率优先”,即集中有限的资源,分地区、分领域、分层次重点推进部分地区部分学校教育的优先发展,这是一种“非均衡化”的发展。[卜玉华:《新世纪十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展、问题与趋势》,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陈卓,2012(2)]近些年来,随着教育均衡化的推进,特别是教育均衡从基础条件均衡发展到高位均衡,即从物质投入、标准化建设、师资水平等走向学校的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协调发展,在此条件下,公平优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杨启亮,2012(2);刘志军等,2012(3)]以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质量观,是教育均衡化的新阶段。
     ③改革动力从自上走向自下
     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些关键领域已经从点到面、由整体到局部,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从总体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大多由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和决定,这种模式往往是把众多学生和教师排除在外或者忽略不计,导致学校难以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主体。这一点已成为妨碍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一个要害性问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