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梨园客李滨声
字数: 134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泠风
出版日期: 2015-01-01
商品条码: 9787509768846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99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
¥8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泠风的《梨园客李滨声》是一本以李滨声学戏唱戏画戏经历为导线的传记文学,其间穿插了历史事件、民俗文化、名人轶事和丰富的京剧艺术内容,使其既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又具备一定的史料性。本书的亮点之一是作者在写作中穿插了“说俗解戏”的篇章,于是民俗文化与京剧介绍即随着一个人物的成长经历醒目地跃然纸上;亮点二是选配了李滨声先生本人多年来积累的近百幅戏画。
目录
与戏结缘
三岁模仿刘鸿声
四岁成为戏园常客
六岁登台演《宝莲灯》
“大花脸”诱发了他画戏的兴趣
走进票房
请来老艺人学戏
14岁正式入票房
从花脸转向小生
抗战胜利出演岳家庄
京城名票
进入中国大学
追踪叶盛兰三年捋叶子
大马神庙王瑶卿家的常客
长安大戏院彩唱《白门楼》
淡出舞台
美术为职业,唱戏成爱好
与裘盛戎的同台合作
只穿了一次的心爱行头
靠背戏词挺过艰难岁月
重返氍毹
“寺左门人”画京戏
说戏讲戏上央视
古稀之年开专场
九十翁彩唱艺惊人
后记
摘要
秋后的沈阳街上已经能见到穿薄棉袍子的行人了。雨霁,天边出现一道彩虹,像变戏法一样,一顿饭的功夫阳光即把湿淋淋的街面打理得舒适润泽。这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小巷一一沈阳大西关成平里,巷子里的沙堆旁,只有三岁多的李滨声叉腿坐在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拍燕窝”。
李滨声把左手半凸着放在沙堆上,用另外一只小手不住地往上培沙子,每培一层,他都要用手轻轻拍实,然后再往上面洒几把沙子……就这样,他认认真真地倒腾着这堆沙子,当面前的沙子隆成窝头状时,便小心冀冀地把用做拱件的左手抽了出来。这一次,沙窝没有像前几次那样塌陷,一个窑洞似的小小燕窝完成了。
李滨声兴奋起来,他用沾满沙子的小手胡噜了一把汗津津的前额,大声叫道“舅妈,我做好了。”没等在一边纳鞋底的妇人走过来,紧接着他又冒出一句京味十足的皮簧唱腔:“孤王酒醉桃花宫……”
自从外祖父一家从京城迁回沈阳,长李滨声年仅五岁的小舅舅嘴里就经常哼唱着一些时下京城最流行的京戏段子。李滨声似乎天生就有京戏缘,自打第一次听到小舅舅的哼唱,他即被那些词精曲顺的京戏唱腔所吸引,并且很快学会了《斩黄袍》中最经典的几句。
稚嫩的童音在寂静的巷子里悠悠荡漾,竟引得巷子尽头两扇院门开启,从里面走出一对衣着光鲜的中年夫妇。这夫妻俩都是京戏迷,很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小的孩子就能模仿刘鸿声的唱腔。那时候,下海票友刘鸿声早已在梨园内外声名显赫,他的“三斩一碰”是敢与谭鑫培对台叫板的有名剧目,其中《斩黄袍》中“孤王酒醉桃花宫”那段唱腔在北京城更是家喻户晓。
两夫妇和纳鞋底的妇人搭讪起来,方知道那男孩儿是二号院翁家的外孙子李滨声,被他喊作舅妈的那妇人也不是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宗亲娘舅之妻,而是翁恩裕的儿子翁荣溥小时候的奶妈。 翁家是满族,满族人管母亲叫“额涅”,而“妈”的称呼则是用于仆妇。李滨声的外祖父翁恩裕从京城返回原籍的时候带来了小儿子的京籍奶妈一家人,初到外公家的李滨声则想当然地把他舅舅的“奶妈”叫成了“舅妈”。这叫法有点不伦不类,但是在翁家上上下下却习已为常。那时候,李滨声的小舅舅已经上了小学,“舅妈”的主要职责即是照看翁家这个宝贝外孙子。
从大院里走出的那对夫妻都是京戏迷,他们出自当时沈阳一个有头有脸的官宦人家。当时那对夫妻家里正筹备办堂会,恰好缺一个助演孩子,机遇让他们相中了李滨声。听说可以穿戏服唱堂会,李滨声抛下好不容易拍成的燕窝跳着脚儿乐起来。
戏迷夫妇把李滨声和他“舅妈”引进自己院子,沏上茶续上水,首先让李滨声试试《斩黄袍》中的一段“上弦唱”,“孤王酒醉桃花宫”。由于那段唱腔是“二六”板,前奏比较简单中间又没有“过门”, 而且李滨声天天在家里连听带唱对其词腔早已烂熟在心,所以胡琴一响他即张口高亢,使得拉胡琴的人不住点头。如此,李滨声顺利通过“面试”。
接着,男主人开始教李滨声念《三娘教子》的几句道白。生长在东北的李滨声虽然平时说的都是家乡话,但他从小听着舅妈的京腔长大,学起京白并不是什么难事。“孩儿下学回来,言语冒犯母亲,现有家法在此,请娘将家法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打在孩儿身,疼在娘心。打儿一下如同十下,打儿十下如同百下,妈呀,您要是有爱子之心,就一下也别打我啦!”当他利索地将戏中薛绮哥的一长串念白脱出口,男主人高兴得直拍桌子,连连夸赞“想不到这孩子京白念得这么好!”
次日,李滨声又兴致勃勃地来到沈家,这回他开始学习《三娘教子》中的唱段。无奈那时他年纪实在太小,唱来唱去腔还可以,就是总不够板眼。几番试唱,最后那家人为了堂会的质量不得不另换他人,这让李滨声无比失望。
李滨声,1925年5月生于哈尔滨。他的母亲本想为其取名“滨生”,但又觉得这两字太容易重名,遂根据《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句,为其取名为“滨声”。在李家三个孩子中,李滨声是优选的一个,五年之中母亲又为他添了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李滨声的母亲是前北洋政府国会议员翁恩裕的长女,她在北京上过女子师范,早几年回东北完婚后当过几年小学教员。而李滨声的父亲直到结婚以后许多年都从来没离开过东北,他打小上的是乡间私塾,比妻子整整小了四岁。
一个是汉族乡下小伙子,一个是满族城市女学生,这门婚姻似乎总给外人留下许多疑惑。其实说起来很简单,李滨声的外祖父在清末办学堂时和他的祖父共过事,虽然一为先生一为庶务,但两人后来成为至交,故而在一顿“千杯少”的酣酒之后就订下了这桩儿女娃娃亲。那时节,李滨声的母亲只有7岁,而他的父亲则刚刚3岁。
事实上,李滨声的姥姥对这门婚事是极不情愿的,她曾怨怪自己的丈夫既开明,又迂腐,乃至促成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说他开明,是指当时满汉通婚尚少有先例,而翁恩裕即毫无成见地把女儿嫁到汉人家庭;说他迂腐,是指他坚持把在北京上过女子师范的女儿,嫁给只读过乡间私塾且年逊四岁的李家儿子,这让李滨声的姥姥心中很是不悦。
如果不是由于外祖父翁恩裕的守信,李滨声的父母最后可能走不到一起。虽说翁恩裕后来成为民国政府的国会议员,并且把家搬到北京,但他还是一言九鼎坚持让女儿嫁到东北李家。两年后,李滨声的降生给这个小家庭增添了无比的快乐,按照当时流行的一个习俗,他们还把孩子带到一个寺庙里交些香钱当了寄名和尚,以求在菩萨的保佑下幼小的婴孩防病免灾。依照惯例,寄名和尚李滨声有了一个法名,他在寺庙中被称为“虑空”。
李滨声3岁的时候,家里又添了小妹妹。双双在外工作的父母无法照顾两个幼小的孩子。恰好,此时脱离政坛的翁恩裕重返故里经商,于是李滨声就被送到刚刚回到沈阳的外祖父家中。在外祖父家,李滨声是最小的孩子,因此自然受全家人的宠爱,他对童年也留下许多难以忘却的回忆。
让他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5岁时由寄名和尚还俗的经过。还俗的日期定在阴历三月二十八,那天是天齐庙会。由于还俗时亲人不能露面,所以那天李滨声是由一位亲戚大娘带到庙里去的。还俗时,李滨声按照大人事先教好的程序,磕头进香之后站起来就往大……
P19-2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