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奇构巧筑(宁波建筑文化)/宁波文化丛书
字数: 217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作者: 黄定福
出版日期: 2014-11-01
商品条码: 9787552617535
版次: 1
开本: 其他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
¥4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宁波文化丛书是一套以普及、传承宁波很好地方文化为目的的图书,通过对宁波文化中衣食住行、特色文化、地域文化等内容的系统整理,展示宁波文化的特色和价值,以此提升宁波文化的影响力。丛书以通俗为风格,图文并茂。黄定福编著的这本《奇构巧筑(宁波建筑文化)》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通过对宁波现存古建筑的系统梳理,展示了浙东建筑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影响。
作者简介
1970年9月出生于宁波,现为文物博物副研究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文博学会会员,宁波市文化研究会会员和宁波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员,对宁波地方史、古代建筑、近代建筑有一定的研究。代表作《宁波天宁寺塔唐代特征初探》发表于重量核心期刊《古建园林技术》,另在《中国文化遗产》《中国文物报》《文物建筑》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多篇。2011年《潮起潮落宁波天后宫》获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征文比赛很好奖;2013年《庆安会馆海洋文化特色及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价值》获第七届“浙东文化论坛”一等奖。专著有《宁波近代建筑研究》。
目录
总序 唤醒宁波的文化之魂
筑以思想营于和谐宁波建筑文化综述
奇构巧筑
一 宁波原始建筑的雏形:干栏式建筑
二 成通塔上的盛唐印记
三 木与砖石的史诗:千年古塔
四 宋式范例:千年保国寺大殿
五 宁波古牌坊:珍贵的[活体史书]
六 一道飞虹架两岸:古代宁波桥梁
七 中国古代城市仓储第一库:宁波永丰库遗址
八 浙江明代建筑之冠:慈城明代建筑群
九 书院千载
十 风雨藏书楼
十一 戏剧文化的载体:宁波的古戏台
十二 伊斯兰文化与月湖清真寺
十三 风格独具的宁波商帮会馆
十四 晨钟暮鼓
十五 学府重地:宁波的孔庙与学宫
十六 浙东一绝:林宅的雕刻艺术
十七 家族的纽带:宁波的祠堂建筑
十八 宁波最早的西式建筑:[殖民地]式建筑
十九 甬城民俗风情的[活化石]:宁波近代石库门建筑
二十 承上启下的宁波近现代桥梁
二十一 上帝与龙的对话:宁波近代中西融合的教堂建筑
二十二 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近代名人故居
参考文献
摘要
宁波灵桥,几乎与宁波这座城市同时诞生。灵桥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长庆三年(公元823年),明州刺史应彪鉴于商旅渡江之苦,于奉化江近三江口处,建造宁波历目前靠前条跨江木浮桥。连舟16艘,用篾索连结成排,上铺木板,长55丈,宽1丈4尺。后因东渡门外江阔水急,两年后移至今址。桥名的来由,据史料记载,说是建桥时,天空云表上映现彩虹,即给桥起名为“灵现桥”,又叫“灵建桥”,后称“灵桥”,至宋代更名为“东津浮桥”,民间也称之为“老江桥”,这是因为清晚期在姚江末端濒三江口处又建浮桥,称为“新江桥”,以示新老之别。
唐乾宁五年(公元898年),明州刺史黄晟筑罗城后,东首“灵桥门”便是以桥名门。清初诗文家李邺嗣在《郧东竹枝词》中写道:“东津桥板跨江浮,一字平盛十六舟。千载人驱车马过,可知遗泽是应彪。”
灵桥门当时作为一个风景点,也颇受文人墨客称道。宋代舒宜《题灵桥门》日:“危楼清迥立江风,紫逻江旗落日中。暑雨涧溪来浩荡,暮烟洲渚隔朦胧。欢声不厌重城近,霁色遥知秀野丰。沧海一时传丽句,天才真是杜陵翁。”宋代王亘《登灵桥门晚望》日:“恩波和气雨溶溶,万户楼台紫翠中。渡水虹霓轻缥缈,隔河牛女淡朦胧。真仙路楮三山近,粒食人歌四釜丰。旌旆欲归归未得,满船风月载渔翁。”
浮桥存在的一千多年中,历经舟毁桥断,饱受天灾人祸。浮桥遭受的次次灾难,给甬上百姓的心灵留下了重重的创伤。人们是多么渴望有座坚固耐久、不怕雨打风吹的固定桥!
改建浮桥为固定桥之议起于清末,至1922年,邑人陈树棠曾将改建老江桥事拟订计划书,分致宁波各当道。这份详尽的改建计划,《鄞县通志》称之为“改建江桥之嚆矢”。同年,商民应鸣和也分别致函乡老耆绅,建议改建。宁波旅沪同乡会集议后转函宁波总商会和鄞县县议会,9月间,邀德国工程师海尔门等来甬测量,拟订建筑方案,计工程费银元三十万元。11月上旬,鄞县县议会议决设立工程局。自此,改桥之议开始具体化,宁波旅沪同乡会于12月中旬开会讨论,成立了“改建宁波老江桥筹备处”。终因经费无措而无果。
1926年8月下旬,发生了浮桥特大灾情。连续两天暴雨后,奉化江上游山洪暴发,又值东海大潮汛从三江口滚滚而来,终于导致浮桥链条断裂,桥身散开。当时在桥上的行人慌忙逃生,仍有30余人不幸落水,除3人侥幸获救,其余都惨遭厄运。这一惨剧又引起沪甬各界热议老江桥改建事项。9月中旬,旅沪甬人乐振葆、严康懋偕西人罗德来甬测量。10月中旬举行靠前次筹备会议,推定张申之、严康懋、郁桂芳等6人为筹备会干事。11月5日在宁波总商会召开筹备会议,推出筹备员60人,发起人当场认捐。后因北伐战争,改建之议又告中止。
此后,北伐成功,局势平稳,经济回苏,浮桥更不适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社会各界要求改建的呼声越来越高。1931年,旅沪邑人乐振葆、张继光、张申之、竺泉通、金廷荪等重新发起,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于当年8月1日成立“改建宁波老江桥筹备委员会”。
“改建宁波老江桥筹备委员会”成立后,沪甬两地设筹备处,沪上有委员20人,筹备处主任为乐振葆,副主任陈蓉馆;甬上委员16人,筹备处主任王文翰,副主任严康懋、徐镛笙。时任“改建宁波老江桥筹备委员会”建筑工程的技正(工程师)施求臧在其所作《宁波灵桥兴建和抢救回忆志述》一文中说:“由于旧政府没有公帑,就靠募捐捐款。为便于募捐,在旧社会非用洋人出面承包不可,用外国材料,挂着洋行牌子。因此,经上海筹备会讨论,邀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英国人詹姆生为建桥的顾问工程师,向德国西门子洋行买材料,由丹麦康益洋行承包打桩(承包人是考力铁,俄国工程师师为施工员)。实际上詹姆生、师和考力铁是挂名的,很少来甬,实际设计、施工和工人都是中国人。我受陈宝麟县长委托,作为筹备委员负责施工、督察、稽核。当洋人来宁波视察,宴会时由我当翻译,寄人篱下,仰仗洋人鼻息,引为耻辱。”1933年10月,建桥工程在沪招标,德国西门子洋行以486774元得标承包,钢梁由德孟阿恩公司提供,打桩和混凝土工程分包给丹麦康益洋行,油漆工程归信昌洋行承包。这些对于确保灵桥的优质工程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实际操作的都是沪甬两地的宁波人。
关于桥型问题,筹备会否定了原来主张的钢筋混凝土桥(中间有两个桥墩,做成三孔,与现在的解放桥相仿),而采纳了英籍顾问工程师詹姆生提出的“三联钢骨独孔下承式公路桥”设计方案。按该方案,桥面三轴钢板环桥,桥座两边有二铰,拱顶上一铰,全部吃力在两面桥脚。钢骨分13联,全长97.6米,桥面宽19.8米,人行道每边4.6米,中行车道11米,桥面优选潮位4.6米,桥面坡度5%,两端桥脚为马蹄式。钢架由弧形工字钢和钢板铆接而成,桥脚基础打人5丈8尺木桩,计102根,钢梁固定其上。钢梁重455吨,桥面钢筋水泥重697吨,共重1152吨。打桩方式成斜形三角式,斜度分别为75度、50度、17度三种。桥设计承载能力为20吨。在当时,这是我国优选、样式近期新颖的独孔大环桥。1934年5月1日,改建老江桥工程正式开工。
宁波老江桥筹备委员会对建桥工作抓得很紧,工程进展迅速,全部建筑于1936年5月25日完工。自此,一座银灰色配以朱栏的长虹般钢结构桥梁矗立在奉化江上,宁波人多年以来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国民党元老谭延闯所书的“灵桥”二字悬挂在桥东西两面的额顶上。钢梁近桥面处,各筑有水泥塔式结构物,其外壁嵌有钢质铭记,其中有《重修灵桥碑记》(陈宝麟撰文,赵时篆额,沙文若书)。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三江六岸先后已建起了近10座跨江大桥,但桥造得再多、再长、再高大,在宁波人心目中,灵桥永远是座排位在首的了不起的老桥,是座“忍辱负重”、“刚强不屈”的英雄桥,是很令宁波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桥!
灵桥作为我国靠前座钢梁单孔环行桥,凝聚了“宁波帮”人士热爱家乡的拳拳之情,更是作为标志性建筑成为近代宁波城市的象征。
P243-24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