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方曙光(宁波史前文明)/宁波文化丛书

东方曙光(宁波史前文明)/宁波文化丛书

  • 字数: 10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 作者: 黄渭金
  • 出版日期: 2014-11-01
  • 商品条码: 978755261812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黄渭金编著的这本《东方曙光(宁波史前文明)》以宁波的史前文明为主题。全书分综述和分述两部分。综述按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夏商周文化三个历史时期,结合考古研究,介绍了宁波史前文化的研究过程以及宁波史前文化的成就、特征。分述部分共15篇,结合考古研究成果,以河姆渡文化为主要考察对象,从原始地理环境、住宅、稻作农业、家畜、采集、饮食、交通、手工业等角度,用通俗的文字还原河姆渡先民衣、食、住、行、日常劳作、宗教等等方面,使现代读者对原始先民的生活有一直观的了解。同时,也对河姆渡文化的起源及发展,以及对越文化的影响作了阐述。
作者简介
黄渭金,1990年调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长期从事文物保护管理、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先后参加余姚鲞架山、天宁寺东塔塔基、余姚鲻山、嵊州小黄山和余姚田螺山等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并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奖。现任研究馆员。
对浙江史前文化,尤其是河姆渡文化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在《考古》《文物》《中国文物报》《农业考古》《史前研究》《考古和文物》《华夏考古》等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五十多篇。两篇论文分别获浙江省首届青年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未分等级)和宁波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
目录
总序  唤醒宁波的文化之魂
童年宁波宁波史前文明综述
东方曙光
一  沧海桑田话环境变迁
二  建筑目前的奇迹
三  稻作农业的里程碑
四  驯养狗猪为家畜
五  采集和渔猎
六  [饭稻羹鱼]
七  喝水不忘挖井人
八  海洋文化的开拓者
九  从搓绳编织到纺纱织布
十  [天工开物]
十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十二  太阳神的故乡
十三  河姆渡文化来源与去向
十四  融入良渚文化大家庭
十五  百越民族的祖先
参考文献
摘要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是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由于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等条件不同,导致生存方式、思想观念、人文历史、为人处事和文化性格特征等方面不同。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人类在不断地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将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这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的史前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宁波9365平方公里土地上,西南部有天台山和四明山,其余三面是临海的平原。平原地区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是早期人类理想的居住地。
    目前所知的史前遗址都分布于宁波东、北部的沿海平原地区,这里地势低洼,海平面高度大多只有2。3米,离海又很近,很容易受到海平面升降影响。地质工作者告诉我们,宁波的沿海平原地区曾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海,成为陆地的时间并不长。全球自更新世晚期以来,经历了星轮虫、假轮虫和卷转虫三次大的海侵。尤其是*后一次卷转虫海侵,对宁波平原地区现代地貌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次海侵大约开始于距今12000年前,那时海岸线还在现今水深100多米的地方,即大约在舟山群岛以东的大陆架边缘,现在的舟山群岛附近海域还是陆地。近年来渔民捕鱼时常常从舟山群岛附近浅海中打捞出古代动物骨骼就是证明。海侵开始以后海水慢慢上涨,逐渐淹没了沿海低洼的平原地区并深人内陆,到距今8000多年前达到*高海平面,现今宁波的平原地区几乎都被海水淹没成为一片浅海,海浪直拍西南部的四明山和天台山麓,平原上的许多低山小丘或被淹浸在海水中,稍高一些的露出海面成为一个个小岛。至距今7400年前海平面开始下降,以后虽有几次海平面升降,但是幅度都很小。这次海侵带来的大量泥沙沉积于沿海平原地区,形成的淤泥层*厚处有50多米,薄的也有10多米,*终奠定了今日宁波平原地区的现代地貌格局。四明山北麓和慈南山地所夹的余(姚)慈(城)平原是海退后*早露出海面成陆的区域,其他平原地区成陆时间稍晚。
    当余(姚)慈(城)平原这一山水环抱的滨海平原形成以后,大约到距今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先民开始在这里安家落户,劳动生息。河姆渡、鲻山、田螺山、傅家山和童家岙等遗址是海退之后**批到达宁波生活的史前居民居住地。在这些遗址的*早期文化层堆积中,有广盐性的有孔虫、介形虫、硅藻,如毕卷转虫、宽卵中华介;花粉中也有大量属于水生植物,其中还有少量属于海滨环境的藜科植物;动物群中有鲨鱼、鲸、金枪鱼、海龟等海洋生物,说明当时离海比现在要近许多,周围的湖河水系受咸潮的影响严重,土壤中的盐分很高。周围相同时期形成的地层内包含大量淡水鱼类、泥炭、香蒲和大量的禾本科植物的孢粉,说明成陆以后的余(姚)慈(城)平原已基本摆脱了海水的淹浸,但是地势低洼,河流湖泊和沼泽遍布,在今河姆渡、二六市和丈亭之间还有一个大湖泊。虽然以后曾有几次海面升降的变化,但从平原上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以及夏商周遗址连续密集分布的情况看,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幅度都很小,附近也未遭大的海侵影响。
    在河姆渡先民生活的近两千年时间里,宁波地区一直处于地下水位高、湖泊众多的状态,但也曾发生过湖泊增多、水域面积扩大和水面缩小、沼泽发育的更替。从水生植物的增减和文化层的年代判断,较大的水域面积缩小、沼泽化时期分别在距今6~700~6000年和5500~5000年前,中间间隔阶段是水域面积扩大时期,相应的在河姆渡遗址第二文化层层面上沉积了一层淤泥,傅家山遗址第5层是厚7-14厘米的青灰色淤泥,没有人类活动迹象,表明距今6000年前后这里有一段时间被水所淹。
    P52-5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