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美高等教育地方分权制度比较研究

中美高等教育地方分权制度比较研究

  • 字数: 2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任钢建 著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30318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0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高等教育分权、高等学校去行政化都必须充分考虑和依托于我们的传统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立足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吸收世界上优选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本着开放包容的心态,锻造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不断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体制自信,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分权为切入点,以美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作为比较对象,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按照从理论基础到发展历史及现状、再到比较与启示的写作逻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美国的高等教育分权做了系统的梳理,同时也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高等学校的发展过程及管理模式的演进作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梳理比较之后,本研究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给出了建议和意见,以期业界有识之士共同商榷。
作者简介
任钢建,山东高密人,1956年3月出生,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大学学术学科带头人,贵州省公共管理学会会长。长期从事教育学、行政管理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贵州省长基金项目、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等18项,在国家和省级期刊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出版专著7部,主编教材2部,曾获贵州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中国人才学会科研二等奖、省教育厅社科三等奖等奖项。
目录
第一章 高等教育地方分权的学理分析
1.1 权力的定义及模型
1.1.1 权力的定义
1.1.2 权力的三维模型
1.2 分权的定义及划分
1.2.1 政治学的分权溯源
1.2.2 分权的好处及其前提条件
1.2.3 分权的局限性和集权的优势
1.2.4 管理学的分权界定
1.3 高等教育的分权
1.3.1 教育分权
1.3.2 中国高等教育分权实践
1.3.3 公立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容和性质
1.3.4 分权的关键是处理好教育财政问题
1.3.5 高校与政府教育财政权责的处置
第二章 美国高等教育地方分权的形成及历史沿革
2.1 美国高等教育分权的历史沿革
2.1.1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高等教育
2.1.2 美国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爆发前的高等教育
2.1.3 南北战争爆发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荚国高等教育
2.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国高等教育
2.2 美国高等教育地方分权的特点
2.2.1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民主性
2.2.2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政府的有限控制性
2.2.3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权力的自主性
2.2.4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层次性
2.2.5 美国教育管理中的分工明确性
2.2.6 美国教育管理中的地方差异性
2.3 美国高等教育地方分权形成的条件
2.3.1 外部因素
2.3.2 内部因素
第三章 美国高等教育地方分权的现状及运行效果.
3.1 分权现状
3.1.1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分权
3.1.2 州政府和学校的分权
3.1.3 州政府和州议会的分权
3.1.4 美国教育司法机构——法院
3.2 外部运行状况
3.2.1 高等教育委员会
3.2.2 经费及招生
3.2.3 教育评价体系
3.3 大学内部运行状况
3.3.1 大学章程
3.3.2 董事会
3.3.3 大学校长
3.3.4 评议会
3.3.5 学院和系
3.3.6 董事会、校长和评议会的分权
3.4 运行效果
3.4.1 积极因素
3.4.2 消极因素
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地方分权
4.1 历史沿革
4.2 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
4.2.1 法律法规的建立
4.2.2 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的分权
4.2.3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4.2.4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
4.3 社会评价建设
4.3.1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评价主要历程
4.3.2 我国高等教育现行评估的不足
4.3.3 建构科学可行的高校教育管理评价体系
第五章 中美高等教育地方分权制度比较研究
5.1 高等院校的创办历史及管理模式决定其分权源流
5.1.1 创办历史回溯
5.1.2 管理模式回溯
5.2 不同的法治文化生成不同的校政分权实效
5.2.1 美国公立大学的法律结构
5.2.2 中国公立高校法律结构
5.2.3 两国高等教育法律结构的差异
5.3 我国高等教育与地方分权的效果
5.3.1 人、财、物的政府统管,制约了高校发展长远规划与分步落实
5.3.2 校政不分、党委政府直管大学了高校自主办学
5.3.3 集权化领导阻碍了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的步伐
5.4 我国高校与政府分权改革必须解决的几大问题
5.4.1 明确高校性质问题
5.4.2 法制建设问题
5.4.3 中介组织机构建设问题
5.4.4 建构中国特色高校管理文化问题
5.4.5 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审计机制问题
第六章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政校分权制度的启示
6.1 法治视角下的中美高教管理校政分权现状
6.1.1 行政机构设置方面
6.1.2 教育用地方面
6.1.3 经费来源方面
6.1.4 费用开支管理
6.1.5 人事管理方面
6.1.6 招生管理方面
6.2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校政分权之应然
6.2.1 建构高等教育管理自治文化
6.2.2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高校董事会运行机制
6.2.3 构建清晰的校政责权体系
6.3 建立健全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法理依据
6.3.1 解决立法供给与发展高等教育的法治需求之间的矛盾
6.3.2 依法治教,从“人治”向法制快速推进
6.3.3 高等教育法律规范应当具有回应型法的属性
6.3.4 高等教育法律规范应当更加专业化
6.4 建立健全中介组织
6.4.1 深化国内现行高校董事会改革
6.4.2 筹建党委领导下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管理协调委员会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其次,在州政府方面,各州主要根据本州宪法、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的有关决定,通过本州的教育行政机构和监管人员,对本州教育事务进行指导和监管,提供持和服务。州政府负责为高等学校的运行管理提供法律框架和经费支持,同时制定各种规范性和指导性政策。也就是说,通过经费分配、项目管理、收集、整理高校信息,以及处理高校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来管理本州的高等教育。例如,州高等教育委员会负责制订州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计划。州教育局是执行机构。为了保障全州高等教育自治的利益,美国的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并不相同甚至有很大区别。但是每种高等教育地方治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但是其共同目的是保障全州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干涉学校的内部事务。即便是地方政府也只是通过对本地区居民征收固定资产税来引导和约束社区学院的发展,以满足当地公众的教育需求和促进地区的各项事业的发展。
    2.2.3美国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权力的自主性
    美国高等学校自身拥有很高的自主权,比如招生制度、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和学位制度的建立与管理,这些都由学院自主制定。美国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是学校管理的优选权力机构,但是不负责具体的事务管理,由于董事会成员很多都是外界人士,对于汇集各方面的意见,保证大学正确地制定决策,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校长则对学校内部各项工作有最终决定权。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说的那样:“在世界上几个主要的优选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中,美国的系统是最缺乏组织的,几乎是一种相互之间自由竞争的市场。这种系统接近由可称为‘社会选择’的无组织的决策所左右,是与统一的官僚系统相对立的另一特别。”美国高校的自主权,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发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