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2014)(中英文版)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2014)(中英文版)

  • 字数: 25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张连城//张平//杨春学//朗丽华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97684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9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城市生活质量研究中心继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后,在2014年对35个城市生活质量继续进行了主观满意度调查、专项调查和客观指数(社会经济数据指数)测算,据此得出35个城市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指数和客观社会经济数据指数。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略有提高,但生活成本满意度指数仍处于不满意区间,是拉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指数的很重要的原因;专项调查显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很重要的因素是空气质量和食品安全;35个城市的房价预期仍然上升,但上升幅度有所下降;客观社会经济指数显示,东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于中西部城市,但是部分城市存在主客观指数的反差。本次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经济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35个城市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和客观社会经济数据指数仍处于满意度区间,并且略有上升,这说明中央保民生的系列政策取得了成效。但是,不断升高的生活成本、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令人忧心的空气质量、普遍令人担心的食品安全状况、地区间较大的生活质量差距,以及少数城市安全状况满意度指数的下降,这些都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不容忽视的挑战,因此,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居民综合性生活质量的改善。
张连城、张平、杨春学、朗丽华主编的这本《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2014版)》就是此次调研成果。
作者简介
张连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毕业,2004年曾在美国新英格兰大学进修。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院长,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经济学院)任教30余载。1998―2002年担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副主任,2002―2012年担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并兼任研究生部主任(2009―2011)。在大学任教期间,于1981―1985年先后兼任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机关报《全国经济学团体通信》和《经济学周报》编辑部主任、记者部主任、研究发展部主任。1985―1987年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兼任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并从事研究工作。目前在多家学会兼任副会长、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经济增长、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在该领域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和10余部专著、教材、译著,其中5项科研成果获教育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很好科研成果奖;在运用经济周期理论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方面独树一帜。由于他的学术成就,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86年以来曾主持多项社科基金课题,目前,承担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正确处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研究》(12&ZD038)以及我国经济理论界《现代外国经济学大系》大型丛书的主编工作。
目录
Ⅰ 总报告
1 引言
2 主要发现
3 框架安排
Ⅱ 综合篇
4 2014年城市生活质量调查说明
一 本次调查的整体说明
二 主客观指标体系的构成和专项调查
Ⅲ 观测篇
5 2014年中国35个城市生活质量指数
一 2014年城市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
二 2014年城市生活质量客观指数(社会经济数据指数)
6 中国35个城市生活质量的细分指数
一 生活水平指数
二 生活成本指数
三 人力资本指数
四 社会保障指数
五 生活感受指数
六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一级指标雷达图
Ⅳ 专题研究篇
7 房价预期专项调查
8 居民最关注因素调查
Ⅴ 结论篇
9 结论和启示
一 城市生活质量稳中有升
二 主客观指数“反差”仍然存在,生活成本过高为影响生活质量重要因素
三 主客观细分指数区域特征明显
四 房价预期指数有所下降
五 改善空气质量已成当务之急
六 食品安全令人担忧
七 交通状况亟待改善
10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