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1世纪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21世纪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 字数: 277.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席焕久,刘武,陈昭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30299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2010年,James写了一本《21st Century Anthropology》,认为21世纪是人类学的世纪,人类学已成为世界性的学科。本书作为中国科协的项目成果,把高峰论坛的精华凝聚成一本书就是紧跟世界学术发展潮流,适应优选人类学发展大趋势。本书作为学术交流的载体,为相关领域交叉与合作搭建了一个合作的平台,对创新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作者群是我国相关领域中很好级的科学家,具有很好不错性,前沿性,前瞻性,为读者开辟新思路,新视野。本书涉及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及健康,并为国家决策提供依据,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不言而喻。
内容简介
席焕久和刘武和陈昭主编的《21世纪中国人类学的发展》从人类学各个分支领域全面回顾了我国人类学的发展历程,根据优选人类学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展望了21世纪我国人类学发展前景。对于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我国人类学研究,开展相关领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升我国人类学研究水平,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更好的为国民经济服务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目录
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科研的生长点(代前言)
第一章古人类学
1考古学与人类学:关于构建中国人类学体系的思考
2早期现代人出现与演化过程中健康与生存适应活动的化石证据
——新研究方法与手段在研究中的应用
3牙齿生长发育研究在古人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体质人类学
4回纥人的种族特征试析
——兼评维吾尔族与其先民回纥之区别
5山西汉族体质特征
6民族侧面轮廓形态初探
7重视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问题
8体质人类学对运动科学的影响
——以竞技运动为例
第三章法医人类学
9容貌特征与法庭科学
10我国民族肤纹学的梦想
11颅面复原技术研究进展
第四章医学人类学
12生物医学人类学的发展现状
13多点、合作的民族志研究:来自女性主义的启示
第五章分子人类学
14用与种系发生相关的DNA序列解读人类起源
第六章其他
15人类工效学标准及数据的进展
16陆军人体测量研究现状综述
17人类学者为什么需要了解灵长类
18中国人口复合生态位势的时空变化与调控路径分析
19从西南8个民族村寨调查看人口流动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
20体质、文化与历史
——中国现代体质人类学研究中的观念问题
后记
摘要
    体质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人类学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身体形态和运动技能变化上,包括身体发育水平、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5个方面。运动科学可运用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更清楚地了解各人种在体格、体能、神经类型、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制定具有本国本民族特点和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推动国家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经历了从举国统一体制到多兀并举,其发展形式也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发展,这一过程中竞技体育科学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竞训理念上的变化,更好地体现了“科学”性,如新的“三从大”(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科学大运动量)与旧的“二从一人”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在“大运动量”前增加了“科学”二字。体育竞赛是不同个体之间的同场较量,在相近的身体基础条件下,谁能够完成很好有效运动负荷而不发生伤病,是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保证。竞技体育运动的核心是运动选材和运动训练,很需要生命科学的融入,运动科学为竞技体育运动服务离不开人类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和研究方法的借鉴。
    人体竞技能力包括体能、技能、战术能力、智能和心理能力。田麦久先生在分析运动项目特征规律后,提出了项群理论,对运动训练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项群理论是将运动项目划分为体能知名品牌类项群和技能知名品牌类项群。体能知名品牌类项群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如投掷、跳跃等)、速度性项群(短跑、速滑等)和耐力性项群(长跑和长距离游泳等)。技能知名品牌类项群包括表现性项群(如竞技体操)和对抗性项群(篮球和网球等)。因各项群的特征不同,运动选材要有针对性,因此在运动选材之前要明确该运动项目对人体竞技能力的要求。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