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忧国诗圣杜甫

忧国诗圣杜甫

  • 字数: 7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余闲 著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1011059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4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余闲编著的《忧国诗圣杜甫》不追求对人物生平的全景式记录,用二十多则独立自足的小故事,从不同角度描画、展示了诗圣杜甫的性情、风骨、情怀,概括了杜甫忙碌、劳顿、忧国忧民的一生,引导青少年去发现伟大诗人杜甫的意义和价值。《忧国诗圣杜甫》拒绝戏说,追求于史有据、严谨和可靠,为青少年呈现真实而丰富的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
余闲,名柳伟平,浙江大学文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教于中国计量学院,著有教育小说《你在为谁读书》系列5部(畅销百万册,入选国家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部图书,荣获浙江省哲社科很好成果奖、湖北省出版政府奖)、《活在珍贵的人间》、《我们爱着爱情的什么》等。
目录
公孙大娘舞剑器
显赫的家族
游历江南
漫游齐赵之地
与李白的交往
艰难的求官路
体会百姓疾苦,创作《兵车行》
讽刺朝廷昏庸,创作《丽人行》
渴望从军
痛失幼子
狼狈逃难
困居长安
来到皇帝身边
仗义执言
劫后重逢
逐出长安
创作巅峰:“三吏三别”
弃官走秦州
同谷绝境
修建成都草堂
与严武志同道合
与高适产生裂痕
失去严武
好友相继故去
暂安夔州
老妇扑枣
继续漂泊
杜甫休息了
附录 杜甫生平速览
摘要
    大唐虽然健壮,但杜甫的童年是不幸的。
    他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杜闲常年在外当官,照顾不了他,就将他寄养在洛阳的二姑母家。离开了父母,年幼的杜甫当然是寂寞的。幸好,他的二姑母*常疼爱他。
    有一回,杜甫和姑母家的儿子同时染上了病。从杜甫中年后一直有肺病来看,幼年的杜甫所染的可能也是肺病。二姑母*常担心,四处去求医,也不见好,没办法,只好去问女巫:“您给看看,这俩孩子该怎么办呢?”女巫装神弄鬼一番,故作神秘地说:“睡在屋子东南面*吉利。”姑母听了这话,就把儿子的床位挪开,让杜甫睡在屋子的东南面。
    当然,这只是迷信的做法,但可以看出姑母的心意。
    姑母家并不宽裕,买不起太多的药。所以,她每次煎好了药,先给杜甫喝,剩下的药渣子再熬一遍,才喂给儿子。因为照顾得当,杜甫活下来了,而姑母儿子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后死了。
    这件事情在邻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因为在歌颂妇女美德的《列女传》中,曾有这样的故事:齐军攻打鲁国时,有位鲁国妇女扔掉自己的孩子,抱起哥哥的孩子去逃命。齐军*常奇怪,围住了她就问:“你怎么丢了亲生的孩子?”妇女答道:“我对自己的孩子,是私爱;对哥哥的孩子,是公义。我不愿因为私爱损害了公义。”齐军听完后,都无比感慨,纷纷说:“鲁国的妇女都能这样做,何况鲁国的朝廷呢?”于是就撤了军,不再攻打鲁国了。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是历代妇女的榜样。而二姑母的做法和鲁国妇人简直太相像了,于是邻里都称赞杜甫二姑母有鲁妇之风。杜甫长大些后,知道了这件事,更是无比感动,姑母的品格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里,让他懂得了什么叫无私的爱。
    家族对杜甫的影响,远远不止二姑母一个人。
    杜甫的祖先中出过不少大人物,其中*有名的,就是西晋时的名将杜预。当年三国鼎立,曹魏被司马炎取代,改名为晋,接着消灭了蜀汉,然后把剑锋指向了东吴。当时东吴的君主孙皓*常残暴,失去了民心。司马炎看准了机会,就让杜预担任大都督,指挥大军,进攻东吴。杜预善于谋略,一路上大军势如破竹。孙皓惊谎失措,但回天无力,只好乖乖束手就擒。杜预因此立下大功,被封为当阳县侯。
    杜预并不只是名将,他还是学者,懂法律、经济、工程,平常*喜欢读《左传》,坐着读,躺着读,在家读,外出还在读,被人称为“《左传》癖”。后来,他给《左传》做了注解,影响很大,流传至今。
    因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杜预有一份仁义心肠,打完了仗,就在荆州兴建水利工程。他修建了很多沟渠,让农田得到灌溉;又修了一条万里长的运河,不仅减少了长江的洪水,还让粮食运输更加畅通。由于这些做法,他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被亲切地称为“杜父”。
    对这样文武双全而又忠君爱民的先祖,杜甫万分钦佩,并且拿他做榜样,一辈子念念不忘,总想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皇帝超过尧舜,并使民风更加淳朴美好。
    杜预使杜甫树立了政治理想,而他的诗人爷爷杜审言,则给他树立了诗歌榜样。
    杜审言年轻的时候,与崔融、李峤、苏味道合称为“文章四友”,其中杜审言成就*大,在唐高宗时考上进士,在武则天时期也做官,擅长写诗,对五言律诗的创立贡献不少。杜审言写过一些有名的诗,比如“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上下旬对仗*常工整,让后世的人们回味不已。
    杜审言自认为有才华,所以很高傲。有一回,朋友苏味道担任吏部侍郎,杜审言参加官员的预选试判,出来后他对旁人说:“这回苏味道肯定死了。”听到此话的人很吃惊:“这是什么原因?”杜审言哈哈大笑说:“他看到我的判词写得那么好,肯定羞愧死了。”除此之外,杜审言还曾说:“我的文章超过屈原、宋玉,我的书法胜过王羲之。”    这些言论,虽然源于他自夸的性格,但也说明他的诗歌、文章、书法成就都不低。杜甫从小读着爷爷的作品,写作起点就很高,并把写诗作为家族传统。后来,杜甫虽没有获得先祖杜预那样的军事成就,但在诗歌方面,却远远地超过了爷爷杜审言。
    父亲家族让杜甫充满责任感,而母亲家族的故事,则让他知道在艰难人世中,如何保持端正、善良的品格。
    P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