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施特劳斯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

施特劳斯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

  • 字数: 36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蒋小杰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4150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50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施特劳斯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由蒋小杰编著。
在施特劳斯语境之中,现代性的危机源自于现代政治哲人首先抛弃了中古哲人的教诲,破坏了启示与理性的平衡,然后又抛弃了古典哲人的教诲,破坏了哲学与政治的平衡。作为政治哲学的论题,现代性的本质在于它是政治化的哲学或哲学化的政治,其核心特征是工具理性和价值无涉,虚无主义是其必然的结局。因而,要化解现代性的危机就只能返回到“政治的哲学”,通过重建启示与理性的平衡及哲学与政治的平衡,以树立起根本的价值理性和价值关涉,才能很终走出虚无主义。虽然施特劳斯所提出的化解之道并不能全然凑效,但通过维护哲学与政治的平衡,诱发文明得以前行的不竭动力,的确能够为今人反思现代性带来诸多助益。
作者简介
蒋小杰,河南南阳人,云南大学副教授。哲学博士,师从俞吾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地方政府治理。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国家教育部、国家科技部、国家财政部及地方政府委托项目十余项。参与编著《社会管理的共构》、《公共组织学》等多部著作和教材。公开发表《公共理性范畴的历史演进及其内涵》、《当代政府公共治理效能的价值规范分析》、《论当代政府公共治理效能价值规范的逻辑优先性序列》等十余篇论文。
目录
序:走出观念主义的怪圈
著作缩略语
导论
第一章  施特劳斯现代性意识的缘起
第一节  雅可比的启蒙批判与现代性意识的缘起
一、雅可比视域下的现代启蒙
二、雅可比对现代启蒙的批判
三、雅可比认识论的建构方案
四、雅可比与施特劳斯的现代性理论
第二节  门德尔松的启蒙调和与现代性意识的缘起
一、门德尔松对犹太正统的改造
二、常识哲学与形而上学论证的批判
三、门德尔松与施特劳斯的现代性理论
第三节犹太人身份与现代性意识的缘起
一、犹太人问题及其同化方案
二、同化方案失败与现代性的限度
第二章  施特劳斯论现代性的预设及内涵
第一节  现代性的前提预设
一、自然状态的设定
二、追扣}夹乐的人性观
三、个人优先于社会
第二节  现代性的内涵特征
一、现实主义取向
二、主体性的张扬
三、个人权利至上
四、财产的神圣性
第三节  现代性与政治国家的建构
一、政治国家的缘由
二、政治国家的类型
三、政治国家的道德
四、政治国家的限度
第三章  施特劳斯论现代性的进阶及危机
第一节  历史人性观与现代性的推进
一、现代性的初次危机
二、历史的人性观
三、现代性的推进
第二节  现代性的虚无危机
一、历史主义的困局
二、实证主义的困局
第三节  现代性的初步辩驳
一、对历史主义的辩驳
二、对实证主义的辩驳
三、走出虚无危机的方向
第四章  施特劳斯对现代性根源的回溯
第一节  现代性与宗教批判
一、现代性的启蒙任务
二、现实功用的宗教批判
三、体系内容的宗教批判
第二节  现代性根源的深度辩驳
一、启示宗教的整体判定
二、宗教怀疑论批判的辩驳
三、宗教独断论批判的辩驳
四、神权政制论批判的辩驳
第三节  律法之路与现代性的初步矫正
一、启蒙批判与现代性解答
二、有启示信仰的理性主义
三、律法生活与哲学的自辩
第五章  施特劳斯对现代性危机的解答
第一节  习俗之路与危机解答的限度
一、习俗主义基本观点的辨析
二、习俗主义推进形式的辨析
三、习俗主义的限度与自然的发现
第二节  政治的哲学与危机的终解
一、自然正当的基本规定
二、苏格拉底正解
三、复返政治的哲学
第三节哲人的下降与绅士的培育
一、哲人的下降
二、绅士的培育
三、实施自由教育
第六章  现代性的再审视:启示亦或理性?
第一节  耶雅冲突视域中的现代性
一、耶雅冲突的具体内涵
二、耶雅冲突与现代性的实质
第二节  古今之争视域中的现代性
一、古今之争的理性主义内涵
二、古今之争与现代性的特质
第七章  比较语境中的现代性
第一节  施米特与政治的现代性
一、施米特对政治现代性的批判
二、自由主义批判的两种路径
三、施特劳斯与施米特的分歧
第二节  阿伦特与现代性问题
一、犹太人问题与现代性
二、现代性扩展与政治的危机
三、政治的复归抑或古典的复归?
结语  现代性:在政治和哲学之间
附录:施特劳斯著作编目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