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复杂断块油藏断裂控藏作用及特色勘探技术

复杂断块油藏断裂控藏作用及特色勘探技术

  • 字数: 324.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石化出版社
  • 作者: 朱平 等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14305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0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复杂断块油藏断裂控藏作用及特色勘探技术》可供石油勘探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充分结合复杂断块油田典型代表——高邮凹陷复杂断块油田的勘探实践与成功经验,集地质、物探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论述了复杂断块油藏断层控制作用及勘探关键技术,深化了中国陆相断块油气的勘探理论和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水平。
目录
绪论
第一节断裂控藏研究现状
一、控藏断层的封闭性
二、断层的开启性和输导作用
第二节高邮凹陷断裂特征及主要研究成果
一、断裂特征
二、断裂控藏的基本作用方式
三、断裂控藏作用的研究思路及主要成果
第一章地质背景
第一节构造特征
一、区域构造特征
二、高邮凹陷构造特征
第二节地层特征
一、下构造层地层特征
二、中构造层地层特征
三、上构造层地层特征
第二章断裂特征及成因机制
第一节断裂特征
一、断裂分级及主干断裂特征
二、断裂平面展布特征
第二节断裂成因及演化
一、断裂成因机制
二、主要断裂的演化规律
三、高邮凹陷构造演化规律
第三章断裂与砂体分布
第一节沉积演化特征
一、断拗阶段沉积演化特征
二、断陷阶段沉积演化特征
三、拗陷阶段沉积演化特征
第二节断裂控砂作用
一、断拗期断裂控砂作用
二、断陷期断裂控砂作用
第四章断裂与圈闭类型
第一节构造样式
一、断层组合样式
二、构造变换带
第二节断控圈闭类型
一、断控圈闭类型及其特征
二、变换构造与圈闭样式
三、隐蔽性断层与圈闭样式
第五章断裂与油气成藏
第一节断层输导的有效性
一、烃源岩生烃史及油气成藏期
二、断层活动与油气成藏期的耦合关系
三、断层输导的空间有效性评价
第二节断层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一、纵向上断层对油气运聚的作用
二、横向上断层对油气运聚的作用
三、断面形态及规模对油气运移效率的影响
第三节断层封闭性
一、断层封闭主控因素
二、断层封闭机理与模式
三、不同构造层断层的封闭性分析
四、断层封闭能力的差异性
第四节断裂控藏及富集规律
一、斜坡带差异性富集
二、断裂带多样性富集
三、深凹带三元控藏
第六章复杂断块油藏特色勘探技术与实践
第一节复杂断块油藏特色识别技术
一、隐蔽性断层精细识别技术
二、侵入岩发育区断层精细识别技术
三、复杂断裂带小断块精细识别技术
第二节复杂断块圈闭有效性评价技术
一、断层封闭性评价技术
二、储层评价技术
第三节复杂断块勘探实践
一、花瓦地区隐蔽性断层发育区勘探实践
二、沙埝侵入岩发育区勘探实践
三、复杂断裂带勘探实践
参考文献
摘要
    第五章断裂与油气成藏
    **节断层输导的有效性
    一、烃源岩生烃史及油气成藏期
    1.烃源岩分布及生烃史
    (1)烃源岩分布特征
    高邮凹陷具有断陷盆地多烃源岩层的特征。经过前人的研究,认为高邮凹陷有效烃源岩有三套,即泰二段(K2t2)、阜二段(E1f2)、阜四段(E1f4)。岩性一般为深灰—灰黑色泥岩、泥灰岩、泥云岩夹薄层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局部层段发育微细层理,具有较高的碳酸盐岩含量,介形虫及藻类等微古化石十分丰富。
    阜四段(E1f4)在高邮凹陷广泛分布于斜坡到深凹带,仅在南断阶的陈堡及吴堡低凸起的部分地区缺失。按C2920S/(20S+20R)值为0.25所圈定的E1f4有效烃源岩的范围,阜四段(E1f4)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真②断层与汉留断层所夹的深凹带及吴②断层下降盘,西起马家嘴地区,东到竹泓地区。阜四段上部多尖峰泥(灰)岩段有机质丰度比下部高。
    阜二段(E1f2)在高邮凹陷分布更为广泛,从斜坡到深凹都有分布。有效烃源岩在深凹带、车逻鞍槽南部、高邮北斜坡中部发3井一沙19井一沙17井一东49井一线以南地区及南断阶上升盘靠近深凹带地区呈连片分布,西起马家嘴地区,东到吴岔河地区以西。纵向上,E1f2上部七尖峰和四尖峰泥(灰)岩段有机质丰度较下部明显高。
    泰二段(K2t2)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明显受沉积和热成熟作用共同控制,有效烃源岩集中分布于高邮凹陷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泰二段泥岩呈棕红色、紫色。根据C2920S/(20S+20R)值为0.25所圈定的有效烃源岩的范围,东部起瓦庄东地区,西到车逻鞍槽的边界,南部沿吴②、吴①断裂下降盘到小纪地区,北至沙埝地区,烃源岩连片分布。纵向上,泰二段(K2t2)底部尖峰段泥岩的有机质丰度明显较上部高。
    (2)烃源岩演化特征
    运用盆模技术(Basinmod),系统选取了高邮凹陷四个生烃中心、一个鞍槽及沙埝南地区七Vl虚拟井的资料,在重塑单井埋藏史和生烃史的基础上,对高邮凹陷重要生烃区烃源岩生烃历史进行了模拟和对比。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达95%以上,真实可靠(表5—1)。
    阜四段(E1f4)烃源岩集中分布于四个生烃次凹。平面上,镜质体反射率(R0)平均值分布呈深凹带高于北斜坡的趋势,北斜坡东部又略高于西部的特点。北斜坡R0均值在0.45%~0.6%之间,R0值在1%以上的井点主要分布在深凹带,说明深凹带部分烃源岩处于生烃高峰阶段,北斜坡烃源岩处于低成熟阶段,未进人生烃高峰期。阜四段(E1f4)烃源层在E2d2!(53Ma)开始进入低成熟,在E2S1(约50Ma)进入成熟期即生油高峰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