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旅游研究.2011

中国旅游研究.2011

  • 字数: 40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旅游教育出版社
  • 作者: 许忠伟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37305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4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在全面检索2011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旅游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程序,由我国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面专家精心筛选出22篇论文。这22篇论文集中向展示2011年度中国旅游学术界在旅游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取得的近期新进展及学者们关于旅游业热点、旅游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近期新观点。
目录
一、旅游研究述评
国外中国旅游研究进展:学术贡献视角的述评
中国体育旅游研究20年:述评与展望
消费者行为视角下的休闲研究:文献述评
二、旅游者研究
服务公平性、消费情感与旅游者忠诚关系——以乡村旅游者为例
情感因素对游客体验与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以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例
基于游客涉人的入境旅游者分类研究——以桂林、阳朔入境旅游者为例
三、旅游企业研究
中国饭店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民营会展企业成长路径研究——以广州光亚展览公司为例
基于“共同创造”的旅行社转型研究——以奖励旅游为例
支持型领导与授权氛围对旅游企业员工服务质量的影响
四、旅游目的地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可持续乡村旅游决策探究——以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村为例
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非结构化测量应用研究——以访澳商务游客形象感知特征为例
网络口碑对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研究
五、旅游产业研究
基于中外五区比较的旅游劳工行业流动规律分析
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与饭店业基层员工低薪酬现象成因解释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六、旅游热点与新业态研究
文化旅游的空间形态研究——基于文化空间的综述与启示
旅游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莲花山“花儿”为例
七、旅游基础研究
导游与游客交互质量对游客感知的影响——以游客感知风险作为中介变量的模型
旅游合同中尚未实际发生的费用及其计算
中国大陆旅游保险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TRMC类别系统的内容分析
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节日的文化适应与重构——基于哈尼族长街宴演变的分析
摘要
    2.1 游客涉入概念的发展
     “涉入”一词被研究者所关注源于1947年塞利弗(Sherif)和肯切尔(Cantril)发表的《自我涉入心理学:社会态度和识别》。1965年,塞利弗等又在《态度和态度改变:社会判断——涉入方法》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自我涉入(ego involvement)对社会判断和态度改变的影响。自我涉入是一种态度结构,是个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这种态度包括什么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和相关的,常被个体用来对自我和他人进行判断,并影响行为决策。态度对象与自我建立起认知联系会导致重要的动机和情感结果。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自我涉入被引入消费行为研究领域,出现“消费涉人”(consumer involvement)的概念,近30年来消费涉入受到营销研究的广泛关注。消费涉人是个体与活动或产品间的动机、激活和兴趣的心理状态;是指行为的准备状态,反映消费者愿意为消费活动付出的心理和生理努力程度的差异;反映消费者参与产品、广告、信息搜集和加工、决策和购买等消费过程的程度,是消费行为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之一。1988年,塞林(Selin)和霍华德(Howard)将自我涉入理论引入休闲研究领域,由于涉人可能成为解释个体参与休闲活动的认知和情感意义,以及解释休闲决策的重要因素,因而激起了休闲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哈维斯(Havitz)和迪曼彻(Dimanche)根据罗斯切尔德(Rothschild)的消费涉入定义提出了休闲涉人的定义,即休闲涉入是对游憩活动或相关产品的一种潜在的动机、激活或兴趣状态,由特定的刺激或情境激发,并具有驱动性。尽管概念中强调了情境因素,但休闲研究一般认为涉人是性质上相对持久的态度和意义系统。1990年,哈维斯和迪曼彻提出15个研究命题引导休闲和游客涉入研究,并在1997年和1999年对这一期间进行的50多个休闲和游客涉人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以往的游憩、游客涉人研究证明涉入的概念可以用到旅游情境中,用来解释目的地选择行为。相应地,游憩和游客涉入(tourist involvement)的概念被描述为“由游憩活动、旅游目的地及其相关产品所引发的个体的动机、激活或兴趣的心理状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