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

  • 字数: 45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聂月岩 著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656205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8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新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改革开放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确立民主政治的战略地位——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前夕等。
内容简介
聂月岩编著的《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写作的研究方法:一是文献研究法。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著作、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选编、国内外相关的权威性论著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对占有的相关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分类,研究其内在联系。同时也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相关资料,包括专著和论文,从而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二是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历史是客观的,是第一性的东西;逻辑是主观的,是历史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东西。历史是逻辑的来源、基础和依据。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为时代背景,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历史线索,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等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三是比较研究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佗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本书在研究中采取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纵向比较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同阶段的特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的结果。横向比较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同西方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区别;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异同,提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作者简介
聂月岩,195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研究所所长,政法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负责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带头人。现任北京市政治学与行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学科专家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委员会特邀审读专家;中国政研会、中共中央宣传部政研所特聘研究员。
目录
绪论
上篇
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世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总结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新发展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主理论
二、列宁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三、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四、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第二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一、巴黎公社是新型民主国家的雏形
二、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民主问题上的严重失误及深刻教训
三、朝鲜、古巴和越南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
第三章改革开放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反思
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巩固
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三、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面滑坡
中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第四章总结经验教训,确立民主政治的战略地位——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前夕
一、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各方面都要发扬民主
四、必须使民主制度化和法制化
五、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和主要问题
第五章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把握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前夕
一、顶住政治风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反对腐败取信于民,坚持“两手抓”
三、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重要日程
四、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和主要问题
第六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五大前夕
一、民主法制建设要有较大发展
二、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三、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
四、在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与发展
五、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和主要问题
第七章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从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六大前夕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四、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和主要问题
第八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大前夕
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政治文明
三、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五、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和主要问题
第九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从党的十七大到党的十八大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二、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途径
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
五、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六、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和主要问题
下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
第十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十一章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28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二、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
第十二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相统一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保证
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四、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十三章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在布拉格举行的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把反对列宁的“孟什维克”驱逐出党,党的名称改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从此,布尔什维克成了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成为执政党,并在1918年3月召开的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0年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召开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一般都命名为“共产党”。苏联成立后,在1925年党的十四大上,其名称改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苏共十九大决定取消党的双重名称,把联共(布)改名为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苏联共产党从1898年成立到1991年自动解散,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其中执政时问长达74年。苏联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把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强大国家之一。苏联不仅是整个苏联政治体制的核心,而且在世界政治发展和政党发展的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事实,使苏联共产党对许多国家共产党的思想和实践都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苏联共产党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苏共取得成就的时候各国共产党纷纷效法,而且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的时候,这种剧变的震荡也极大地冲击了各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执政党,乃至世界各国的共产党。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国内外学者对其原因的探讨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例如,有“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僵化说”、“乌托邦说”、“病态早产说”、“军备竞赛说”、“民族矛盾说”、“戈尔巴乔夫葬送说”、“美国西方和平演变说”、“社会主义失败说”等等。国内外学者都从自己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来分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对于研究相关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参考资料。其中不少学者强调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特别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贡献”。但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生失误的原因探讨分析得还不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并非西方学者所认为的是什么社会主义的大失败。恰恰相反,是苏联、东欧的执政党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结果。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非常复杂,是一个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既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从外部来讲,由于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发生了作用。从内部来讲,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太快,造成经济严重混乱。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