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艺术讲演录

中国艺术讲演录

  • 字数: 130000
  • 装帧: 软精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福开森(John C.Ferguson) 著;张郁乎 译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52086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193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为福开森于1918年在芝加哥大学所作关于中国艺术系列演讲的结集,计6讲:第一讲中国艺术导论第二讲青铜器与玉器第三讲石刻与陶瓷第四讲书法与绘画第五讲绘画(一)第六讲绘画(二)。
内容简介
在中国艺术这里,平凡之物可成其绚烂,平常之地可现出神圣之光。艺术品收藏大家福开森,在华逾半个世纪,汇近百件故宫与私人藏品,全景讲述中国艺术之源流。此系列讲演,语涉青铜和玉器,陶瓷书画,涵盖中国视觉艺术全门类,又能结合故宫藏品,新的考古发现,以及自己的鉴藏经验,内容翔实生动,非一般浮泛之论可比,特别适合作为中国艺术的入门书。
作者简介
福开森,南京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创校元老,主持沪上《新闻报》三十年。旅华洋人中,中国古物收藏第一人。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委员会专享一位洋委员。上海有名的福开森路(武康路)即为纪念此公。晚年行一桩旷古未有之善行:举毕生所藏,尽数捐出。现南京大学镇馆之宝《勘书图》和青铜克鼎均系福开森所赠。
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讲导论
第二讲青铜器
第三讲玉器
第四讲石刻
第五讲陶瓷
第六讲书画
第七讲绘画(一)
第八讲绘画(二)
摘要
    一个富于艺术气质的民族,阐释自己的艺术并定下自己的价值标准,是其固有的权利。我们自然也想知道,中国艺术给邻国,以及西方学者和艺术批评家,带去了什么影响。不过,此领域里已有的这些观点,只有建立在浩瀚的中国艺术文献中举世公认的经典之上,才能成为定论。将中国艺术与其他古代民族如希腊、罗马,或埃及的艺术相比较,在此基础上判定中国艺术的价值并给予它相应的重视—与它此前所确定的相对价值相适应—是非常正确的。这是艺术的比较研究。
     但是在中国艺术的内部研究中国艺术,则它自己的标准必定具有优先权。这个新领域的外来探索者,千万不要带着由自己国人所完善的现成罗盘,因为不同的气流和水流会扭曲它的指针,使它失效。必须在你所研究的国度里获得你的罗盘,唯有如此,罗盘才能得到充分的调整和校正。千万别想当然地以为,对你来说是新的东西,对土生土长的该国人来说也是未知或未加研究的,特别是你所面对的这个民族,在悠久历史中,一直致力于文化上的追求。也许与中国人相比,你的观察方法更科学更准确,但是作为一个探索者,首先应该留意比你更早,因而更有机会观察那些事实的先人的分类和解读。
     外国学者对中国艺术感兴趣自有其道理,因为中国艺术接近是民族的,表现了古老的华夏民族的理想和精神。我们很难把中国艺术视为亚洲艺术的一部分,因为民族交流所引起的互动,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无太大影响。你不能像使用“欧洲艺术”一词那样,随意使用“亚洲艺术”一词。欧洲的所有艺术,在一个可信的历史时期内,都可追溯到一个共同的来源:希腊和罗马。然而在亚洲,最早的历史记载会把我们带回到数种不同的文明,那时它们各自就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足以形成不同类型。我们若要追寻它们的来源或相互关系,只能借助于猜想。
     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即中国至少有一个文明系统和一种艺术,发源于它自己的疆域之内。我们无须借助印度、日本或波斯艺术的知识,就可以理解中国艺术—不管侧光的照射多么有意义。在研究中国艺术时,专享准确的观察点,是站在中国自身文化发展的中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