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音乐六讲

音乐六讲

  • 字数: 162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欧梵 著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020269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音乐六讲》主要讲述的是音乐。李教授这本书谈的是主观聆乐经验,不尽苟同,却获益良多。他从舒伯特谈到马勒,从阿巴多谈到苏博轩、从香港谈到维也纳……不仅谈已故的音乐巨人,也谈如今的交响乐团、新晋指挥,更谈及音乐与城市、文化艺术的交界,娓娓道来,如梦幻曲般舒缓、小夜曲般沉静,又回味悠长。《音乐六讲》作为李欧梵教授最完整的聆乐全纪录,特别收录李欧梵教授指挥生涯的亲身经历,封面更由妻子李子玉女士特别绘制而成。更值得一提的书全书对所提音乐家皆有注释,即使不熟悉古典音乐的读者也可借此一窥古典音乐之容。
内容简介
《音乐六讲》将李欧梵教授70年来的聆听古典音乐的经验分为六讲与读者分享。在书中与作者一同细品马勒、舒伯特、瓦格纳、贝多芬、李斯特的不朽巨篇;聆赏阿巴多、索尔蒂、托斯卡尼尼的指挥英姿。共乘音乐的飞毯,享世界殿堂级音乐盛宴;同驱文化之车感悟音乐的跨界魅力。诚如书中所言:“在这个动乱不堪的21世纪,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求精神的滋养,音乐于我的意义即在此。至于古典音乐的市场能坚持多久,我当然在所不顾。只要有古典音乐听,我就有足够的勇气活下去——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作者简介
李欧梵,原籍河南太康,1939年生。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印第安那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及哈佛大学。2004年8月自哈佛大学退休,在香港中文大学任人文学科讲座教授。著作包括《中国现代作家浪漫的一代》、《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浪漫之余》、《世纪末呓语》、《狐狸洞话语》等,小说有《范柳原忏悔录》和《东方猎手》两部。
目录
第一讲我的音乐缘分
我自幼喜爱古典音乐
我的交响情人梦
指挥《狮子山下》的滋味
听舒伯特长大
“爱之喜”·“爱之悲”——悼念父亲李永刚先生
第二讲我心中的音乐巨人们
向李斯特和马勒致敬
漫谈“二流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
聆听布鲁克纳
贝多芬的晚期风格
钢琴诗人的诗意——纪念肖邦200周年诞辰
聆听肖邦音乐的唱碟
空留琴上声傅聪的化境
漫谈瓦格纳的歌剧:爱情与救赎
无言的指环
第三讲指挥家与交响乐团
孤独的托斯卡尼尼
托斯卡尼尼严酷指挥贝多芬
善于聆听而成大器——谈阿巴多的指挥艺术
追求寂静的声音:纪念阿巴多
以指尖敲打出的淳厚与甜美
我只能做它的拉拉队
德奥经典乐曲的崭新诠释
乐队的“名牌效应”
第四讲现代音乐家
在台北看歌剧《画魂》
听沈洋独唱会
亚洲青年管弦乐团在香港演出
苏柏轩与西贝柳斯
苏柏轩的指挥才华
香港演出马勒的惊奇旋律
交响乐世纪:和迪华特的一席谈
告别迪华特
宝石磨砺以后才能发光
第五讲城市与音乐
音乐朝圣之旅琐记
聆赏欧洲音乐节和音乐景点
在琉森听马勒
澳门情迷法朵
澳门创意文化的未来
音乐之都的气象
第六讲音乐与文化
看柏林剧团的《三毛钱歌剧》
那天,我看见歌剧里的萧红
波莱罗之舞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游园惊梦》和《玫瑰骑士》
陈映真和肖斯塔科维奇
建筑与音乐的对话
音乐与文化:凝听20世纪
附录
“全套唱片”购买指南
我的古典音乐经典名单
摘要
    演奏当天下午彩排时,我登上新建的“新舞台”演奏厅的真正舞台,一时胆怯,第一次提示就出了错,以为下一段由小提琴部开始,于是把两手指向她,只见她不慌不忙把小嘴一撅,要我面向木管声部,令我几乎无地自容。自己演练了不下100次,怎么还会出错?
     彩排时我的表现极差,大概是心情紧张之故,于是自愿留下来学习,在台下观看郑指挥排练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节奏更复杂,但郑指挥受过大师马泽尔和梅哲的指点,出棒就不凡,乐队也奏出全然不同的声音。相形之下,我手下的《命运之力》显得有气无力,无论我如何激情,还是不行。距离晚上正式演出的时间只剩两个多小时,怎么办?
     返回下榻的台大立德宾馆,心情沮丧,妻子见我默然无语,也不知如何是好。匆匆吃了一个三明治,真可谓食不知味,一头又扎进乐谱之中。六时半坐出租车回到新舞台途中,子玉叫我在车上深呼吸打坐,定下心来。后来她告诉我,在我出场前几分钟,她还在台下默默为我念佛经。我在后台更衣室等候,听到第一个节目已经开始,于是再以耳机演练一遍乐谱,发现自己突然放松了,一个人在后台慢慢踱步,心想反正豁出去了,台下有十数位我请来的朋友和学生捧场,父亲在天之灵也必会保佑我。因此轮到我出场时,不慌不忙,左手拿着指挥棒,姿势是从名指挥海廷克的影碟上学来的,然后登上指挥台,看到台上一张张学弟学妹的面孔,心中涌出一股愉悦,台上台下都是我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何惧之有?我的指挥棒打下第一拍,管乐适时奏出“命运”的主题,我顿感自己太幸运了,有多少人做过指挥梦?而我竟然可以圆梦,这七分钟的荣耀,我可以享用一辈子了!
     一曲奏完,自认没有出大错,团员也奏出优选水平,激情充沛。我回头鞠躬时,据说掌声如雷,几位老朋友还大声叫好,但我接近没有听到,人早已惊呆了,只听到自己向站在幕后的郑指挥说:“总算过了这一关。”苦痛消失了,剩下的是欢乐。
     为什么我要为这段个人经验写下这篇长文?除了个人的纪念意义外,也想以此为例和年轻一代的学子和朋友们分享我的人生心得:人各有命,但“命运之力”的运转却深不可测,人生机缘际遇往往靠了人、地、时三方面的“偶合”,然而有一样东西却是长存的,也只有自己知道,就是个人的兴趣,它需要培养,也需要持之以恒。记得第一天排练休息时,有一位团员问我:对一生事业如何选择?如何执着?我回答说:真正自己喜欢的东西要执着,但兴趣不一定变成事业,有时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更有意义;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你最执着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不能轻易放过。人到了一定年纪以后,所感受的是人生整体的意义及其真谛。
     这一次的业余指挥经验,也改变了我自己,朋友们都说我看来顿时年轻了好几岁,连腰背都挺直了!整个人轻飘飘的,犹如浮游于云端之上。
     令我最感到满足的,是收到台大交响乐团团长何声扬送给我的一张贺卡,内有将近30位团员的签名,还附有几句话:
     “感谢您不辞辛劳地飞回台湾,一下飞机就赶来排练,排练的认真也令我们十分感动。从您指挥投入的神情,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您对音乐的热爱。”这是任何“业余指挥家”所能得到的很好赞语!但愿父亲在天之灵可以听到这一次的演出。爸爸,我虽不能像你一样专业,但我也尽了自己的力量,没有“玩票”。现在把这篇文章献给您,望您能笑纳。
     P009-0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