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教育发展指数

中国教育发展指数

  • 字数: 30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复兴,薛二勇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31790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刘复兴、薛二勇所著《中国教育发展指数》报告通过构建教育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为推进《教育规划纲要》、“十二五”教育规划的贯彻和落实,解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阶段的教育难题,科学认识我国整体及省级行政区的教育发展情况,提供阶段性追踪及检测的方法、手段及模型。
内容简介
教育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关乎中国梦的实现,如何从宏观层面和战略高度认识、评价、监测教育发展状况是重大的政策实践与理论问题。刘复兴、薛二勇所著《中国教育发展指数》根据我国的教育政策评估需求与现实状况.参照国际组织与有关国家的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以简约、量化、可操作性为原则,确定教育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指标力求科学、合理、实用、管用,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具有鲜明特色与个性特点。全书针对国家和省级行政区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效益、公平、创新情况,以“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的宏观数据为基础进行评估,分别形成规模指数、质量指数、效益指数、公平指数、创新指数,最后加权形成教育发展指数。并进行了相应分析。
作者简介
刘复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培养处处长,兼任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师》杂志社社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咨询与起草专家。主要从事教育政策与法律、教育学原理等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等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章 教育发展的指数指标
第一节 研究的路线图
一、研究价值及目的
二、研究策略及原则
三、研究范围及领域
四、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第二节 研究的指标体系
一、教育发展的规模指数
二、教育发展的质量指数
三、教育发展的效益指数
四、教育发展的公平指数
五、教育发展的创新指数
六、教育发展指数及建议
第二章 教育发展的规模指数
第一节 指标选取、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指标选取
二、指数计算方法
三、数据来源
第二节 全国各级教育规模情况分析
一、各级教育在校学生数
二、平均每十万人口学生数
三、入学率
第三节 各省级行政区教育发展的规模分析
一、学前教育规模分析
二、小学教育规模分析
三、初中教育规模分析
四、高中教育规模分析
五、高等教育规模分析
第四节 教育发展的规模指数分析
一、教育规模指标原始数据
二、教育规模三级指标的计算
三、规模指数分析
第三章 教育发展的质量指数
第一节 指标选取、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概念界定
二、指标筛选
三、指标体系
四、计算方法
第二节 各省级行政区教育发展的质量分析
一、各省级行政区学前教育质量分析
二、各省级行政区小学教育质量分析
三、各省级行政区初中教育质量分析
四、各省级行政区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分析
五、各省级行政区普通高等教育质量分析
第三节 教育发展的质量指数分析
一、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指数
二、班级规模指数
三、生师比指数
四、质量指数分析
第四章 教育发展的效益指数
第一节 指标选取、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第二节 各省级行政区教育发展的效益分析
一、教育投入占地方GDP的比重
二、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
三、生均各学段教育支出费用
四、教育资源配置情况
五、教师和学生发展情况
第三节 教育发展的效益指数分析
一、教育投入占地方GDP的比重指数
二、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指数
三、生均各学段教育支出费用指数
四、教育资源配置情况指数
五、教师和学生发展情况指数
六、效益指数分析
第五章 教育发展的公平指数
第一节 指标选取、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第二节 各省级行政区教育发展公平数据分析
一、入学机会公平
二、生均经费公平
三、生师比公平
四、教师素养公平
第三节 各省级行政区教育发展的公平程度分析
一、入学机会公平
二、生均经费公平
三、生师比公平
四、教师素养公平
第四节 公平指数分析
第六章 教育发展的创新指数
第一节 指标选取、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第二节 各省级行政区教育发展的创新程度分析
一、学前教育分析
二、义务教育分析
三、高中教育分析
四、高等教育分析
五、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分析
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分析
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分析
八、办学体制改革分析
九、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十、扩大教育开放分析
十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十二、保障经费投入分析
十三、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分析
十四、推进依法治校分析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分析
第三节 创新指数分析
第七章 教育发展指数及建议
第一节 纵向分析
一、中国教育发展的规模指数分析
二、中国教育发展的质量指数分析
三、中国教育发展的效益指数分析
四、中国教育发展的公平指数分析
五、中国教育发展的创新指数分析
第二节 横向分析
一、面上分析
二、排名分析
第三节 聚合分析
后记
摘要
    “十一五”期间,学前教育在校学生数较多的地区是:广东、山东、江苏、河南、四川等,较少的是海南、宁夏、青海、西藏,与省级行政区人口排名基本相同,省级行政区学前教育绝对规模的大小基本上取决于该地区的人口总数。绝对规模的增长速度表明,所有省级行政区的在园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新疆、西藏增长最快,超过100%;湖北、湖南、江西超过50%。这表明各省级行政区逐步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整体提高,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需求增加,更多家长选择幼儿园作为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教育机构。
    “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十万人学前教育在校学生数优选的五个地区是浙江、福建、广东、江苏、江西;而入园率优选的五个地区是:浙江、上海、江苏、天津、福建,一些西部省份的入园率较低。学前教育相对规模除了受到地区人口总量和年龄分布的影响,也和地区的经济直接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相对规模指数会更高一些,原因在于: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基础设施和投入比较大,能够吸纳更多的学生;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就近入园接受学前教育,也会增加这些地区的在园人数,从而提高对应地区的学前教育相对规模。
    综合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以2010年为例,学前教育规模大小可以分为3个档次:第一档是得分超过6的6个地区,包括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四川;第二档是得分在4~6的15个地区;第三档是得分在4以下的10个地区,其中,西藏学前教育规模最小,并且与其他地区的规模差距较大。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