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依恋

依恋

  • 字数: 17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陈国鹏 等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75223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7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2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依恋:人生之安全港湾》中对依恋的形成、特征以及与个人未来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书的篇幅虽然不大,但涉及面甚广,几乎涵盖了可能会受到依恋质量影响的所有领域,其中包括各种能力、社会行为、人际关系、人格、情绪、婚姻和心理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于初次涉猎依恋领域的人们,尤其是家长,此书可以作为启蒙之用。
内容简介
依恋是儿童和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依恋不等于依赖。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一经形成,就可能会持续一生,并将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孩子的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被心理学界公认为20世纪亲子关系领域拥有革命性的成就,被称为理解人类情感与行为发展的生命之钥。
依恋是一个终生建构的过程,母亲的抚养质量是孩子是否能够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决定性因素。母亲是否能够提供敏感性的照顾,是否能够接受孩子、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决定着孩子安全感的形成和发展。
陈国鹏等撰写《依恋(人生之安全港湾)》的目的是要让人们尤其是父母了解依恋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在儿童发展的早期给予充分的关注,创造条件让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恋,这样孩子今后的人生发展将会顺利,他们会因此而受益无穷。全书分专题介绍了依恋与能力、认知发展、人际交往、社会行为、人格、情绪发展、婚姻、心理问题等最重要人生主题的关系。
作者简介
陈国鹏,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婴幼儿智力培养;儿童情商的培养;儿童智商的培养;智商就这么重要;心理测验与常用量表;做个高情商的人;0-3岁宝宝智能开发全书;荣格自传(译著);女性自恋:渴望承认(译著)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依恋的特征和发展
一、依恋的本质
二、依恋的类型
三、依恋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依恋的一生发展)
四、依恋的形成和破坏(遗弃和死亡造成的分离)
五、依恋的跨文化比较
第二章 依恋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依恋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依恋行为系统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章 依恋与能力
一、依恋与智力
二、依恋与语言能力
三、依恋与学校适应
四、依恋与学业表现
第四章 依恋与认知发展
一、依恋与社会认知
二、依恋与自我认知
三、认知视角下的依恋
第五章 依恋与人际交往
一、依恋与同伴关系和友谊
二、依恋与恋爱关系(成人依恋)
三、依恋与陌生人的交往
第六章 依恋与社会行为
一、依恋与应对方式
二、依恋与问题行为
三、依恋与亲社会行为
第七章 依恋与人格
一、依恋与气质
二、依恋和自我同一性发展
三、自尊和依恋
四、心理弹性和依恋
五、依恋和自我评价
第八章 依恋与情绪发展
一、依恋与情绪调节
二、依恋与情绪记忆
三、依恋与主观幸福感
第九章 依恋与婚姻
一、婚姻与依恋
二、依恋与婚姻质量
三、依恋的代际传递
第十章 依恋与心理问题的发生
一、精神病理发展及问题行为的产生与依恋
二、物质滥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依恋
三、抑郁与依恋
四、焦虑与依恋
摘要
    不同依恋类型的儿童在情绪发展上也会表现出差异。一般来说,安全型的儿童会形成更强的共情能力,即更能够理解和体会他人的情绪,并且能够帮助他人缓解消极情绪。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绪智力。与之相比,焦虑型的儿童更容易产生焦虑,特别是在与母亲分离的时候。这里所指的分离不仅仅是空间上的分离,也包括心理上的分离,比如,感觉到被母亲拒绝、讨厌、厌恶或者抛弃。他们在遇到其他人的消极情绪时,会产生混乱,分不清那是别人的情绪还是自己的情绪。回避型和不定向型的儿童更容易产生愤怒。大量的研究都表明,回避型的儿童长大后会产生更多的敌意或者有攻击性行为。同时,他们的共情能力往往很低,无法知觉他人的消极情绪。
    依恋类型也会影响到后期的社交关系。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建立的第一个社会关系。他们在这段关系中形成的认识、掌握的经验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其未来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非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后期还会产生心理病理障碍。一般来说,焦虑型儿童可能形成焦虑障碍,而回避型儿童和不定向型儿童更可能产生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和人格障碍。当然,这些问题也并不一定会产生,因为随着环境的变化,个体的依恋类型也有可能发生改变,从而降低这些障碍发生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依恋类型能够影响到个体的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社交能力、人际关系等的发展,对个体心理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强调这种作用的同时,也不能过于夸大它的功能。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