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学理念如何走向教学行为

教学理念如何走向教学行为

  • 字数: 29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段作章 著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75278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5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教学理念如何走向教学行为》紧紧围绕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这一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在理清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等基本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发生学视角揭示了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过程及其内隐机制,深入分析了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主客观制约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探讨了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的基本路径和促进策略,初步构建起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理论框架。
内容简介
《教学理念如何走向教学行为》由运用发生学方法对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机制进行系统探讨,力图通过相关案例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基本过程、主客观制约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从而构建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理论框架,为课程教学论理论建设尽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段作章,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课程论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主持过“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发生学研究”等省部级课题6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第二章相关概念概述
一、教学理念
二、教学行为
三、发生学
四、发生学对教学行为转化机制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客观制约因素
二、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主观制约因素
第四章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过程及其内隐机制
一、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阶段划分依据
二、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过程
三、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内隐机制
第五章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基本路径
一、专家引领
二、模仿优选
三、同伴互助
四、行动研究
五、教学反思
第六章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促进策略
一、教育启蒙:唤醒教师教学行为变革的理性自觉
二、教育批判:探寻教学行为变革的切口和路径
三、评价激励:释放教师教学行为变革的内在动力
四、“场域”建构:促进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形塑”
第七章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案例研究
一、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二、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研究
三、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教学改革研究
四、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问题是,所有影响因素不可等量齐观,它们在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相比之下,在外部因素一时难以改观的背景下,内部“隐性”因素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已有研究涉及的内部“隐性”因素,诸如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思维定势的影响、教师学习动力和学习观的影响,等等,还仅限于表层化的描述和因果分析。这些因素是以怎样的方式和作用机理制约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和理性分析。此外,还有哪些内部因素制约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也需要深化研究。据此可以认为,怎样准确地把握各种影响因素对教学行为转化的制约作用及其机理,进一步深化内部“隐性”影响因素研究,将成为理论研究者和实践一线教师关注、研究的重要内容。
     2.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过程的研究必将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
     目前,学术界对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过程的研究十分薄弱,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这并不意味着该问题缺乏研究价值,尚未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域,而是因为它像一个神秘莫测的“黑箱”,“隐性”色彩浓厚,难以直观,给人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根据唯物主义原理,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过程”是客观存在的,它肯定要经历一个由外到内、由内至外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过程也许会经历若干阶段或环节,也许它不是简单的直线式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渐进过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