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多样的世界

多样的世界

  • 字数: 38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作者: 周洪宇,刘训华 著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334655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9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教育生活史的研究专著,旨在介绍何为教育生活史、如何开展教育生活史的研究,并且以实例说明,是整个《教育生活史研究丛书》总论性的专著,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全书分上编与下编两大部分。上编是理论探索篇,分别论述教育生活史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研究理论、研究方法,教育生活史的学术承继,其理论来源、理论基础和史料来源,教育生活史的叙事方式和研究风格。下编是个案生活史和集体生活史。个案生活史重点描述了中国近现代两个几乎被湮没和遗忘的知名教育家杨东莼、经亨颐的人生故事,集体生活史则主要描绘了近现代大转局时期学生教育生活的岁月流变。笔者试图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论述教育生活史这一新的研究取向与叙述体系,力求理论与实际结合、人物与生活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以推动教育生活史研究的开展,促进教育史学的学科建设。
作者简介
  周洪宇,男,1958年生于湖北武汉。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教育史专业导师组组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兼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发展战略学科组成员、国家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会长、全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等职。长期研究教育史和教育政策问题。近年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专著《学术新域与范式转换——教肓活动史研究引论》《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陶行知画传》《人民之子陶行知》《陶行知生活教肓导读》《不朽的文华——从文华公书林到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教育的信念与追求》《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公平论》《教师教育论》《中部教育论》《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当代中国》《大时代:震撼世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等。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多项重点课题,在《教育研究》《历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中国高等教育》《人民教育》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美国)等中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20余次获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学术原创奖。

刘训华,男,1978年生,江苏滨海人。上海大学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肓学原理、课程教学论硕士生导师,教育硕士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史与高等教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社会的学生生活研究"等各级别课题20项,在《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浙江学刊》等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相关研究成果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摘录;代表作有《困厄的美丽:大转局中的近代学生生活(1901-1949),主编著作1部,参编多部。成果曾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宁波市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007年入选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13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
目录
上编 理论探索篇
第一章 教育生活史:教育史学研究新视域
一、教育生活史的基本内涵
二、史料、方法和表现状态
三、研究内容的文本借鉴
四、研究价值的多维阐释
第二章 教育生活史的学术承继
一、西方史学流派的理念继承
二、日常生活世界的微观视野
三、教育活动史理论创立与实践探索
四、传统历史叙事模式的继承与嬗变
五、教育叙事研究的当代演变
六、教育生活史研究史料的来源
第三章 教育生活叙事的产生
一、电影导演的谋篇布局
二、由小及大的逻辑意义
三、情境交融的场景再现
四、文笔多元的语言表达
五、文读互动的灵魂撞击
六、重回现场的史料价值
下篇 生活叙事篇
第四章 杨东莼:一个几近被湮没的教育家的生活叙事
一、逐梦少年
二、五四新青年
三、从理性之光到革命之路
四、流亡日本
五、学术的黄金期
第五章 沉思录――教育学人经亨颐的早期人生
一、早年岁月
二、东渡扶桑
三、归国
四、执掌校印
第六章 近代学生教育生活的岁月流变
一、历史大转局:从秀才到学生的教育救亡轨迹
二、非典型自由:北洋时期学生的时代感受(1912―1928)
三、庶民在奋斗:近代学生的学费问题与阶层流动
四、原点的变革:近代学生课堂生活的多维呈现
五、住宿生往事:近代学生的集体成长记忆
第七章 相关研究文献
一、论教育活动史研究的多维视野
二、论教育活动史多维视野的实现途径
三、教育生活史:教育历史的生动展现
四、从文学作品中研究中国教育史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摘要
    以免惊动家人。他们既不洗脸,也不漱口,但不会忘记把烟袋拿着,尽量轻轻地把门打开。在万籁俱寂的冬日下半夜,开门栓的“咣当”声和门枢转动的“吱呀”声,仍然会传得很远。由于有了响动,附近不知谁家的狗叫了起来,便引发了一连串的遥相呼应,但一会儿便又恢复平静。这些早起的人们,一边咳嗽、清喉咙,一边慢慢走在夜晚打了霜的石板路上。周围一片漆黑,加上石板路凹凸不平,石板中间还有被载重的鸡公车长年累月压出来的槽印。那些没有铺石板的背街小巷,更是坑坑洼洼。有时他们还得谨防绊倒在路旁没有加盖的废水沟里,或踏进埋在道边供路人小便的尿缸中,不小心拧了脚,脏了鞋。成都冬目的下半夜,不仅天特别黑,还经常有雾,更增加了行走的难度,所以着急不得。好在这一小段路,他们已不知摸黑走了多少个来回,任何地方的坑坑坎坎,都一清二楚,因此走得很从容,更不用说他们一迈出门槛,便可以看见在朦朦胧胧的远处,即街的尽头,从茶馆里透出的光亮,只消迎着这个亮光走去便是。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同样抓住了一个关键节点1900年1月1日,这在日历上是普通一天,但放在历史大转局的机器上,这一天又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对内忧外患的国家而言,他在毫无保留地迈向新的世纪,而这个世纪的前五十年又是如此的波诡;而在普通人的茶馆生活的一天里,这些显得那么的自然而平淡。在白描上,作者进入了一个普通成都男人的感官之中,对于成都男人的所作、所历进行了全面的语言呈现,这种呈现融合了感觉、知觉,加入了亲历者的自我体验,并直接将其置入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中。
     相较于王笛的学术性历史建构来讲,老舍对于宗月大师的回忆,则是满含着深情,因为这与他个人的成长是密不可分的,宗月大师对于老舍的意义是一种人生的塑造,这种塑造既有物质层面的资助,更是精神层面的仰望。宗月大师的内在境界确乎达到了一种崇高的境界,这是人格的巨大感召力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