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变迁中的青年问题

社会变迁中的青年问题

  • 字数: 44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风笑天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522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3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社会变迁中的青年问题》是江苏省教育厅"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研究课题《社会变迁背景中的青年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全书分为一章导论和上中下三篇,分别探讨"青年的就业与工作"、"青年的婚姻与家庭"、以及"青年的认知及其他问题",共计16章。该书的主要特点有两方面:一是聚焦于研究现实社会中的青年现象和青年问题,二是全部是通过经验研究得出结果,不是空对空的简单议论。正是因为课题参与者较好地做到了这两点,所以,本书能够为描述、分析、解释、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中的青年问题提供近期新的、实证的依据。这也是本书的优选价值所在。
内容简介
风笑天编著的《社会变迁中的青年问题》书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社会变迁为基本背景,聚焦于当前我国社会中的各种青年现象和青年问题。研究者们通过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开展经验研究,收集到十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相关社会学理论概念的指导下,对青年的就业、职业和工作、青年的婚姻和家庭,以及青年亚文化、青年与宗教、青年与教育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有独到见解的结论。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有关当前我国社会中青年现象与青年问题的丰富多彩的图画,也为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当前青年问题的具体表现与中国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实证的依据。
作者简介
风笑天,1954年7月生于武汉。199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著有《社会学研究方法》、《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等著作;承担美国福特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课题20余项;曾赴美国杜克大学、得克萨斯大学、阿拉巴马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以及我国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访问交流和从事合作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社会变迁与青年问题
二、三十年来国内青年研究状况的回顾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上编 青年就业与工作
第二章 城市在职青年就业途径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青年就业方式研究文献的回顾
四、研究设计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六、研究结论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城乡背景对大学生初次就业结果的影响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二、研究设计与资料收集
三、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四、研究的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城市在职青年的工作转换
一、问题与背景
二、基本概念与文献回顾
三、数据与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青年农民工首次外出年龄研究
一、研究的问题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
三、实证分析
四、讨论与思考
第六章 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一、文献回顾
二、研究设计
三、结果与分析
四、影响青年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因素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压力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设计
四、结果与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中编 青年婚姻与家庭
第八章 城市青年的择偶方式
一、问题与背景
二、文献回顾
三、样本与数据
四、结果与分析
五、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期望与实践
一、文献综述
二、资料来源
三、结果与分析
四、结论与讨论
第十章 “万人相亲会”与青年的择偶标准
一、文献回顾与评述
二、调查概况与研究设计
三、相亲会上青年择偶标准的总体情况
四、青年择偶标准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五、小结与讨论
第十一章 青年婚配类型与夫妻关系
一、问题与背景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设计
四、结果与分析
五、小结与讨论
第十二章 外出务工女青年的婚姻家庭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二、女孩的权力和哀伤
三、已婚女性“过自己的生活”及其障碍
四、结论与讨论
下编 青年文化及其他
第十三章 大学生微博使用与自我认同
一、问题与背景
二、文献回顾
三、样本与资料
四、结果与分析
五、研究结论
第十四章 青年的宗教热与宗教时尚
一、当前我国青年中的宗教热现象
二、宗教热中的青年宗教时尚
三、青年宗教品味的建构机制及时尚化后果
四、宗教对青年的影响
第十五章 青年对“成年”的认知及其标准
一、问题与背景
二、文献回顾
三、资料与方法
四、成年标志量表的测量及检验
五、成年标志量表的分析与讨论
六、结论与思考
第十六章 城市独生子女青年的教育获得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视角与假设
三、数据与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结论与讨论
第十七章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的健康状况及变迁
一、青年体质状况的变迁
二、青年患病状况的变迁
三、青年死亡状况的变迁
第十八章 大学生村官基层服务的类型与困境
一、相关文献综述
二、研究思路
三、大学生村官基层服务的类型
四、大学生村官基层服务困境
五、完善大学生村官基层服务的对策
后记
摘要
    后来转换工作到行政机关当干部,他的职业也就从“教师”转变为“政府部门行政人员”。而“跳槽”的概念则主要强调的是劳动者工作转换中的“单位”属性。前述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较多采用“跳槽”概念的一个可能原因,正是因为研究更多的是从作为“单位”的企业的角度出发的。而对于个体经营者来说,即使其换了工作,也称不上“跳槽”,其原因也在于此。在“跳槽”这种工作转换中,劳动者既可能转换了职业,也可能没有转换职业。比如,一个人从甲IT公司的经营人员转到同一类型的乙IT公司,成为乙公司的经营人员。其职业并没有发生改变,仅仅只是换了工作单位;如果他从IT公司调到一所大学当老师,从事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工作。那么,它不仅转换了单位,同时还转换了工作性质,即转换了职业。
    而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的是“工作转换”的概念,这一概念包含了“职业流动”和“跳槽”两种情况。笔者认为,青年一旦进入劳动力市场,找到了一份工作,就进人了某种职业中,相应地也往往具有了具体的单位(个体经营等职业除外)。而青年转换工作,本质的特征是离开了原来的工作,换了另一件工作。我们关注的主要是青年“工作变动”或“转换工作”的情况,即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城市在职青年是否发生了转换工作的行为,或者说是否具有转换工作的经历,而不去关心其在这种转换过程中究竟是转换了“职业”,还是转换了“单位”,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2.相关文献回顾
    笔者对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结果表明,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探讨“职业流动”方面的论文有65篇、探讨“跳槽”方面的论文共有162篇(分别以题目中包含“职业流动”或者包含“跳槽”进行检索)。前者整体的学术性相对较强,但内容主要涉及农民工的职业流动、企业管理者的职业流动,以及其他特定职业群体(如教师)的职业流动等,除了大学生就业的研究外,较少涉及城市在职青年的职业流动问题。而后者在内容上不仅整体学术性相对较差,更为重要的是,这方面的论文主要都是一般性的理论分析,甚至只是有关这一现象的简单议论,缺少经验性的研究结果。就笔者阅读相关文献的结果而言,现有文献中,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与本研究关系密切,其研究结果对本研究有较好的借答意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