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英文“洋为中用” 我从小读洋书长大的,到今日,英文书和英文杂志仍然是我很重要的精神食粮,中文读物─不管是报章、杂志还是书籍─只是我正餐以外的杂粮和零食。是故我的写作有时难免西化,提起笔杆,不知不觉就“作为”(As…)一番或者“一种”(A…)起来。不过,话得说回来,我们一方面固然要提高警觉,不要让自己的写作和创作沦为那些生硬、拙劣,甚至不通的翻译体;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悟出如何因势导势,借力使力,以英文特有的敏锐,去磨砺中文某些被惯性思维麻木了的触觉,真正做到“洋为中用”。 举个例,很多人以为,用“作为”来表达英文“As”的意思不对,一定要用“身为”。其实未必。“身为”强调实质和本来的“身份”;而“作为”所指的,却是复杂、暧昧、靠不住和滑不溜手得多的“角色”。所以,如果要言明角色的冲突,那么“作为”便会比“身为”更切中要害。比方说,妻子犯法被查,做律师的丈夫心急如焚,对她说:“As your lawyer, I cannot ask you to lie.As your husband, I cannot ask you not to.”用中文表达同样意思,写成“身为你的律师,我不能叫你说谎。身为你的丈夫,我不能不叫你说谎”当然可以,但总不及“作为你的律师,我不能叫你说谎。作为你的丈夫,我不能不叫你说谎”那般,将丈夫的两难表达得传神生动。早前写了篇文章,论及三位西九方案设计师的双重角色,编辑起的标题是《作为推销员的建筑师》,我觉得挺好的,如果改为《身为推销员的建筑师》,意思便会马上变得含混起来。 写中文难,因为不像写英文那样,有凶巴巴、咄咄逼人的法则可循。不管你的英文写得多好,也是要带着镣铐跳舞:就算有时给你逃得了惯用法﹙usage﹚这个和尚,到很后肯定也没能逃掉文法﹙grammar﹚这座大庙。一如西方的绘画竭力要掌握空间,英文竭力要掌握的是时间。相比之下,中文似乎潇洒而又任性、天真而又自在,并不刻意要掌握英文强调的现实、逻辑和因果关系。可是写中文,如果只是本着“潇洒而又任性、天真而又自在”的态度而为,定会章法大乱,写出“满纸荒唐言”,令读者看到“一把辛酸泪”。这就是中文写作之苦─解放了的奴隶得到了自由,但永远摆脱不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迷茫和战战兢兢。 “悟”出中文人人能玩之道 学中文对我来说,是一个悟道的过程。或许因为中国是一个抒情诗﹙lyric﹚而非史诗﹙epic﹚或叙事诗﹙narrative﹚的传统,我们很伟大、很睿智的美学家和哲学家主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推崇未封﹙分辨、分析﹚前的境界﹙庄子﹚,要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又认为诗应该“不涉理路”﹙严羽﹚。对于什么是好文章、为什么是好文章,中国的传统批评不曾有过洋洋洒洒、娓娓万言的实用说明,评论家怕的是“封始则道亡”。我们的批评仅提供一些美学上﹙或在创作上反映出来的美学﹚的态度与观点,只求画龙点睛、点到即止。“惟陈言之务去”,是散文大家韩愈的主张,但他从来没有提出过一套别人可以依循的修辞法可以与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政治与英语》﹙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或者斯托教授﹙William Strunk﹚的《风格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相提并论。难怪在今日的中文写作界,有韩愈之风者寥寥无几,但在英语世界,以斯托倡议的简约、己风格写作的,却比比皆是。 既然中文没有一锤定音、很好不错性的文法和用法可供依循,那么要学好中文,我们便要有小和尚的悟性,去领略禅师﹙靠前流作家﹚的机锋。写好中文的不二法门,不是去啃很难啃的写作理论,而是把自己沉浸在中文的体验之中,让很很好的作家做你的中文老师。这些老师不是补习班的“不错名师”或者“十优状元名师”,他们不会帮你预测考试题目,也不会教你中文写作的“必杀技”。他们传授的写作之道,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他们不会论及写作的理论,也不会提供写作问题的答案,只会透过实践,如火光一闪般使你瞥见中文写作的风姿绰约、秀美华丽。这本书要做的,就是将我阅读经验中那些“如火光一闪”的时刻剪辑起来,令读者对“意中之言,而口不能言,口能言之,而意又不可解”的中文写作多一层了悟。古人说妙不可言,我却认为可言更妙。 好莱坞电影《教父》中一句经典对白:“要亲近你的朋友,更要亲近你的敌人”﹙Keep your friends close and your enemies closer﹚,也是我学习中文的方法。我坚信,要读你欣赏的作者,从他们的写作学会“该做什么”﹙what to do﹚;也要读你不甚欣赏的作者,从他们的写作学会“不该做什么”﹙what not to do﹚。故此,本书也收录了我对董桥、白先勇、亦舒,以及香港填词人写作的“批评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用普通人听得懂的话来说,即是从鸡蛋里挑骨头,或曰报忧不报喜。 写作的神奇,其实很难说得清楚明白。水至清则无鱼,中文的幽深处,自然有烟有雾。《中文玩家》尝试拨开烟雾,帮读者打开写作的境界之门。当然,你还需跨过门坎,才可领会个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