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读韩非子

我读韩非子

  • 字数: 34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岳麓书社
  • 作者: 赵又春 著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5380275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80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赵又春所著《我读韩非子》选取《韩非子》的重要篇章18篇加以解说、辨析及白话翻译:
解说,有注释,有考证,也有作者自己的感想、医论,但不涉及《韩非子》研究中的诸多学术问题,不涉及他人的解读,也不作含沙射影的讽喻;
辨析,专门分析、批评、讨论本书选作“批评靶子”的四本书的“误处”,有对他人注释、翻译、评论的批评,或对有关问题作简短的交代;
最后给出本书作者的译文。
书种各篇章的划分,以及原文的标点,都是作者句读划分,包含作者对原文礼节的“独特性”,许多都根源于和表现在作者认可的句读、标点同其他注家们给出的不一样。
是一部导读性兼批评性、解读性兼研究性、通俗性兼学术性的著作,纠误析疑非常到位,既适合普通文史爱好者阅读,也值得研究者参考讨论。
作者简介
赵又春,男,1935年生,湖南邵东人,1957年从留苏预备部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60年底被开除学籍:1961―1979年,从事体力劳动和担任民办中学教师,1980年起在高校任哲学教员,1985年评为副教授,1986―1990年任湖南师大马列部副主任、主任,1996年初退休。曾发表过几十篇哲学原理方面的文章,主编过一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材),同人合译过两本书,70岁起开始写《我读论语》等著作。一生最喜欢的事,是和“可以对话的人”聊天,他说,他若印制名片,上面将写一句:同我打交道专享有效的方式是讲真话。
目录
序言
难言
爱臣
主道
扬权
孤愤
和氏
二寸
备内
观行
功名
大体
问辩
诡使
六反
八说
五蠹
显学
心度
摘要
    1.这一节的头几句,一般都这样句读:“夫道者,弘大而无形;德者,核理而普至。至于群生,斟酌用之,万物皆盛,而不与其宁。”《校注》给出的注释有:“德:指具体事物的本质属性。”“斟酌:或多或少自然地吸取。”陈著的译文是:“道是广大而没有形状的,德是内含着理而普遍存在的。至于万物,都自然地适量地汲取了道和德,万物都依靠道和德而形成,可是道和德并不与万物一起停息。”——我觉得,从文章作法看,开头将道和德相提并论,后文却只讲道,不提德了,这不大可能;从论述的主旨、目的看,作者是要用“道”的专享性、绝对性来论证君权的至上性,似乎没有必要先交代一下德的问题。因此,我对这传统理解来了个颠覆,认定“德者”不是同“道者”并列的,而是指“得道之人”。我的解读是建立在这个基点上的,自然与注家们的传统解法大相径庭了。但我要声明:我对这个理解并没有把握,只是希望能够被接受为“一说”。
     2.我对本节这几个字的解释也与众不同:“下周于事”的“事”字;“道之出也”的“出”字;“君臣不同道”的“道”字;"下以名祷,君操其名”中的两个“名”字。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