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字数: 757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江沛,刘忠良 编
出版日期: 2014-11-01
商品条码: 9787300188416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710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
¥10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雷海宗 林同济卷》所选文章,对于全面认识“战国策派”代表人物的思想特质与深度,理解近代中国转型年代知识群体思想意识中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复杂纠缠的特性,对于持续推进“战国策派”思潮的研究和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江沛、刘忠良编著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雷海宗、林同济卷》按发表时间顺序对“战国策派”主要代表人物雷海宗、林同济的论著进行精选,对他们从各自专业出发撰写的时评、政论和国际形势评判文章进行收集并刊布,有些是1949年后首次公开发表。既有对中国历史积淀、文化特性、官僚群体、政治文化的深刻分析,也有对西方文化的介绍与引入。他们以“文化形态史观”为理论依据,认定当时世界处于类似先秦中国的“战国”时代,认为中国文化并不会灭绝,反而有第二期和第三期的繁荣;他们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做出了令人惊叹的预判。
作者简介
江沛,男,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曾任日本爱知大学、广岛大学和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民国史、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著有《战国策派思潮研究》、《国民党结构史论》(下册)、《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毁灭的种子——国民政府时期意识形态管理研究》、《民国史纪事本末》(第3卷)等。
刘忠良,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2012级)。
目录
导言
雷海宗卷
元代基督教输入中国纪略(1926)
“五卅”的功臣(1927)
书评:《世界史纲》(1930)
殷周年代考(1931)
孔子以前之哲学(1932)
书评:Thompson,History of the Middle Ages(1934)
皇帝制度之成立(1934)
中国的兵(1935)
书评:Hecker,Religion and Communism(1936)
书评:Jaspers,Man in the Modern Age(1936)
兵的文化(1936)
断代问题与中国历史的分期(1936)
第二次大战何时发生(1936)
世袭以外的大位继承法(1937)
中国的家族制度(1937)
此次抗战在历史上的地位(1938)
君子与伪君子——一个史的观察(1939)
建国——在望的第三周文化(1940)
张伯伦与楚怀王——东西一揆?(1940)
历史警觉性的时限(1940)
中外的春秋时代(1941)
全体主义、个体主义与中古哲学(1941)
古代中国的外交(1941)
抗战四周年(1941)
海军与海权(1941)
论欧洲各国请英美善意保护(1941)
历史的形态——文化历程的讨论(1942)
三个文化体系的形态——埃及·希腊罗马·欧西(1942)
独具二周的中国文化——形态史学的看法(1942)
近代战争中的人力与武器(1942)
战后世界与战后中国(1942)
平等的治外法权与不平等的治外法权(1943)
战后经济问题座谈会上的总结(1943)
大地战略(1943)
欧洲战后人的问题(1943)
循环之理(1943)
四强宣言的历史背景(1943)
战后的苏联(1944)
历史过去释义(1946)
欧美民族主义的前途(1946)
东北问题的历史背景(1946)
时代的悲哀(1946)
举世瞩目的阿拉伯民族(1946)
和平与太平(1946)
近代化中的脑与心(1947)
史实、现实与意义(1947)
春秋时代的政治与社会(1947)
自强运动的回顾与展望(1947)
《周论》发刊词(1948)
政治的学习(1948)
如此世界?如何中国(1948)
侵略定义(1948)
国际谣言与自我检讨(1948)
国际谣言中的中国(1948)
捷克已矣!(1948)
本能、理智与民族生命——中国与英国民族性的比较(1948)
号角响了,曾受美国教育的自由分子赶快看齐!(1948)
对国民大会献言(1948)
对参政会致意(1948)
认识美国对日政策的一贯性(1948)
北平的学潮(1948)
所望于新政府者(1948)
理想与现实:政治兴趣浓厚时代的两个世界(1948)
航空时代、北极中心与世界大势(1948)
伊朗问题(1948)
两次大战后的世界人心(1948)
五四献言(1948)
真是——教育究为何来?(1948)
谨防学潮的另一种变质(1948)
美苏交换照会,冷战又一回合!(1948)
弱国外交与外交人才(1948)
再认识美国的对日政策(1948)
巴力斯坦的上惨剧,英美合演的比双簧!(1948)
反美扶日运动与司徒大使发言(1948)
出路问题——过去与现在(1948)
南斯拉夫事件(1948)
僵至可再僵的柏林局势(1948)
北大西洋联防在酝酿中(1948)
由西藏派代表赴美说起——美国接收大英帝国的又一例证
(1948)
人心向治良机勿失!(1948)
欧洲统一问题(1948)
论中国社会的特质(1948)
睡梦已久,可以醒矣!——国庆期中,本刊再申立场(1948)
国际和平展望(1948)
学者与仕途(1948)
联合国纪念日(1948)
东周秦汉间重农抑商的理论与政策(1948)
蒲立德又要来华调查(1948)
可注意的美国未来发展(1948)
美国大选后的世界(1948)
盎格罗萨克逊联合国在形成中(1948)
人生的境界(一)——释大我(1948)
雷海宗年谱简编
林同济卷
《日本对东三省之铁路侵略:东北之死机》序言(1930)
边疆问题与历史教育(1934)
生死关头(1935)
国防的意义(1936)
书评:《满洲发达史》(1936)
书评:《福罗特与马克斯》(1937)
大政治时代的伦理——一个关于忠孝问题的讨论(1938)
抗日军人与文化(1938)
抗战将士对我引起的反响(1938)
抗战军人与中国新文化(1938)
优生与民族——一个社会科学的观察(1939)
战国时代的重演(1940)
力!(1940)
学生运动的末路(1940)
中西人风格的比较——爸爸与情哥(1940)
萨拉图斯达如此说——寄给中国青年(1940)
花旗外交(1940)
中饱与中国社会(1940)
千山万岭我归来(1940)
第三期的中国学术思潮——新阶段的展望(1940)
廿年来中国思想的转变(1941)
从战国重演到形态史观(1941)
士的蜕变——文化再造中的核心问题(1941)
柯伯尼宇宙观——欧洲人的精神(1942)
寄语中国艺术人——恐怖·狂欢·虔恪(1942)
阿物、超我与中国文化(1942)
大夫士与士大夫——国目前的两种人格型(1942)
嫉恶如仇——战士式的人生观(1942)
演化与进化(1942)
论文人(1942)
论文人(续)(1942)
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一个历史形态的看法(1942)
文化的尽头与出路——战后世界的讨论(1942)
论官僚传统——一个史的看法(1943)
关于自由主义(1943)
请自悔始!(1944)
民族宗教生活的革创——议礼声中的一建议(1944)
文化形态史观·卷头语(1946)
我看尼采——《从叔本华到尼采》序言(1946)
中国心灵——道家的潜在层(1947)
欧洲各国的形势——林同济致友人的一封信(1947)
林同济年谱简编
后记
摘要
也,退之可也,赐之死可也,灭之可也。若夫束缚之,系绁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骂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夫卑贱者习知尊贵者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此也,非所以习天下也,非尊尊贵贵之化也。夫天子之所尝敬,众庶之所尝宠,死而死耳,贱人安宜得如此而顿辱之哉?①
当时因为丞相绛侯周勃被告谋反,收狱严治,最后证明为诬告,方才释出。这件事(西前一七六)是贾谊发牢骚的引线。贾谊对于这种事实认得很清楚,但对它的意义并未明了。他所用的比喻也不妥当。皇帝的堂并不因没有陛级而降低,他的堂实在是一座万丈高台,臣民都俯伏在台下。皇帝的地位较前提高,臣民的地位较前降低,贾谊所说的古代与汉代的分别,实在就是阶级政治与个人政治的分别。先秦君主对于大臣的尊敬是因为大臣属于特殊的权利阶级。阶级有相当的势力,不是君主所能随意支配。到秦、汉时代真正的特权阶级已接近消灭,人民虽富贵贫贱不同,但没有一个人是属于一个有法律或政治保障的固定权利阶级的。由此点看,战国时代可说是一个过渡时代。在性质上,战国时代已演化到国君独裁的个人政治的阶段。但一方面因为春秋时代的传统残余,一方面因为列国竞争下人才的居奇,所以君主对臣下仍有相当的敬意。但这种尊敬只能说是手段,并不是分所当然的事。秦汉统一,情势大变,君主无需再存客气,天下万民的生命财产在皇帝前都无保障。由人类开化以来,只有阶级分明的权利政治与全民平等的独裁政治。此外,除于理想家的想象中,人类并未发见第三种可能的政治。一切宪法的歧异与政体的花样不过都是门面与装饰品而已。换句话说,政治社会生活总逃不出多数(平民)为少数(特权阶级)所统治或全体人民为一人所统治的两种方式。至于孰好孰坏,只能让理想家去解决。
皇帝既然如此崇高,臣民既然如此卑微,两者几乎可说不属于同一物类。臣民若属人类,皇帝就必属神类。汉代的皇帝以至后妃都立庙祭祀,高帝时令诸侯王国京都皆立太上皇庙。②高帝死后惠帝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③惠帝尊高祖庙为太祖庙,景帝尊文帝庙为太宗庙,行所尝幸郡国各立太祖太宗庙。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