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冷酷兵器

冷酷兵器

  • 字数: 188.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作者: 施鹤群 编著;褚君浩 丛书主编
  • 出版日期: 2014-11-01
  • 商品条码: 978753264223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9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冷酷兵器》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作为“发现世界丛书”之一本,作者施鹤群介绍了陆、海、空兵器和新兵器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这些兵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了它们的原理、构造、性能和战斗用途,其中参插了一些战斗故事和趣闻、旧闻,使读者对兵器世界有个概貌性和多方面了解。
内容简介
施鹤群编著的《冷酷兵器》是一本知识内容十分丰富的军事科普图书。它从众多的兵器门类中选取了20个门类、百多种兵器,对从古代冷兵器到现代兵器及正在研制、设想中的新兵器进行了介绍,介绍了这些兵器的过去、现在及未来,介绍了兵器的发展历史、原理概念、结构与组成、战斗性能及在战争中的应用,使读者对兵器世界有了多方面的了解。
本书是为广大中学生编写的军事科普图书,是兵器简史,同样适合于其他青年朋友,特别适合于对共和国安全负有责任的青年朋友,包括解放军官兵和国家公务员阅读。
目录
铁血冷兵器
最早的冷兵器
秦军的“血色青铜”
刀光剑影写历史
百步穿杨话射箭
弩的声势威响
冷兵器中的双胞胎
陆战场主战兵器
步枪的祖先
近代步枪的问世
从半自动步枪到突击步枪
步枪中的后起之秀
陆战场宠儿——机枪
枪械家族新成员
战争之神是火炮
从铜火铳到“红夷炮”
火炮家族三兄弟
反法西斯战争的功臣
反“绞杀战”勇士
“超级大炮”之谜
电磁炮引发“战法革命”
谁是陆战之王
“陆地巡洋舰”美梦成真
钢铁怪物的首次战斗
成员众多的坦克大家族
坦克“专业户”
大显身手的主战坦克
步兵的伴侣
挥之不去的战后恶魔
形形色色的地雷
能跳能飞的有腿地雷
地雷怎样布设
火眼金睛探地雷
扫雷,任重而道远
海上钢铁堡垒
“魔鬼武器”的格斗
神奇的装甲战列舰
装甲舰队黄海激战
“大舰巨炮”主义的杰作
“大和”号的覆灭
漂浮的博物馆
水下隐蔽杀手
乌龟艇的问世
人力潜艇的悲壮一幕
现代潜艇的诞生
潜艇创造海战史奇迹
“大国重器”核潜艇
中国的海下“核盾牌”
海上浮动机场
“金鸟”号从巡洋舰上起飞
争夺“纯种母舰”的桂冠
偷袭珍珠港的元凶
“二战”中的航母明星
海上巨无霸
“辽宁舰”探秘
角逐,在濒海
“濒海作战”的由来
美国的“濒海战斗舰”
多种类型的“濒海战斗舰”
“濒海战斗舰”的克星
蓝天格斗士
“福克灾难”蔓延欧洲战场
肉搏战中的“骆驼”
“二战”中的有名战斗机
抗曰空战明星
喷气式战斗机的空中格斗
角逐空战舞台的“擂主”
中国的新一代战斗机
空中飞行堡垒
第一架重型轰炸机
“空中暴徒”逞淫威
盟军轰炸机大显身手
“超级飞行堡垒”
“同温层堡垒”
隐形“黑蝙蝠”
蓝天“空中神探”
第一次空中侦察
老牌高空间谍U-
空中谍王“黑鸟”
披上面纱的隐形神探
隐形神探新成员
空中指挥所
超低空杀手
从“竹蜻蜓”到直升机
直升机上战场
特种兵的坐骑
海湾战争中的空中杀手
马岛海战打头阵
战场多面手
长眼睛的炸弹
航空炸弹的发展历程
集束炸弹大显身手
多姿多彩的制导炸弹
“可放心炸弹”
百步穿杨的利器
从“神火飞鸦”到火箭导弹
蓝天“响尾蛇”
战绩显赫的“萨姆”导弹
“飞鱼”吃巨舰
“外科手术”的挖眼刀
“爱国者”对战“飞毛腿”
决胜千里的“战斧”
潘多拉魔盒中的恶魔
打开潘多拉魔盒
广岛上空的蘑菇云
插上翅膀的原子弹
两边升起的“太阳”
并不干净的中子弹
令人担忧的新核武器
军用卫星的克星
军用卫星失明之谜
激光打卫星试验
导弹怎样打卫星
中国反卫星试验
太空里的“智能卵石”
太空里的“地雷”
被禁闭的战场幽灵
伊普尔之雾
化学武器竞赛
侵华战争中的化学战
“白衣禽兽”的罪行
朝鲜战场细菌战
秘密战线的生化战
网络战登上战台
网络战与网络战兵器
网络战利器——计算机病毒
“沙漠风暴”中的计算机
病毒武器
应运而生的网络战部队
研制中的新兵器
隐形兵器的天敌
让战机失魂的激光兵器
杀人不见血的次声兵器
粒子束兵器的奥秘
翻天覆地的纳米兵器
摘要
    在古代冷兵器武器库中有一对双胞胎武器,那就是矛与盾。矛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盾是古代用来防卫自己的防御性武器,它们几乎同时诞生,有了矛,就有盾。
    矛是一种刺杀兵器,构造简单,只有矛头、矛柄两部分。矛头分为“身”和“骱(jie)”两部分。矛身中部为“脊”,脊左右两边展开成带刃的矛叶,并向前聚集成锐利的尖锋。“骱”是用来连接脊的直筒,下粗上细,便于装柄。
    矛是古代军队中大量装备和使用时间很长的冷兵器之一,历史久远,其很原始的形态是修尖的木棒。后来,为了增强杀伤效能,出现用石头、兽骨制成的矛头,缚在长木柄前端。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青铜铸造的矛头。商朝时,铜矛已是重要的格斗兵器。从商朝到战国时期,一直沿用青铜铸造的矛头,只是在形制上有所改进。矛柄的制作也更为精细。从战国晚期开始出现了钢铁制造的矛头,到了汉代,钢铁制造的矛头才逐渐取代青铜矛头。那时的矛头形体加大并更加锐利。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种类的矛。春秋时期的矛,按其用途分为酋矛和夷矛两种。酋矛柄长二丈,步兵使用;夷矛柄长二丈四尺,是战车上使用的武器。当时这些矛头多为青铜质。在中国,矛很后的舞台是抗日战争,抗日勇士用红缨枪抗击日本侵略者,使红缨枪这种古代冷兵器广为人知。
    古希腊时代,亚历山大大帝改良的“马其顿方阵”坚不可摧,所向披靡,方阵中步兵部队的进攻武器就是矛。西方步兵所用矛的长度通常为3~4米,很长的矛超过6米。直至17世纪中期前,矛在西方世界的战斗中发挥极大的作用,是步兵部队对付骑兵部队很主要的兵器。
    矛的主要功能是剌击,古代军队交战两阵相对较远,非长兵器不能及。故利用枪矛为进攻武器,而佐之以箭弩。在古代马战时代,矛因太长,周转不灵活,故用枪代替。到了近代,火器盛行,古代冷兵器淘汰殆尽,矛也退出战争舞台。
    盾,又称“盾牌”。主要作用是将杀伤力加以消耗或偏导,用于防刺,可作为助攻武器用。
    盾牌按制作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铜牌、铁牌等。其中用木和革制作盾牌的历史很长,应用也很普遍。商周时期,用木、革制作或者用藤条编制的盾是军队中的重要防卫武器。那时制造的盾,前面镶嵌青铜盾饰,有虎头、狮面等,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望而生畏,借以恐吓敌人,增强盾牌的防护效能。
    西汉以前盾的样式都接近长方形,分为步用和车用两种。步兵用的步盾长大,这样有利于防箭和维持阵列,战车上用的车盾短窄,有利于车上使用。随着骑兵的兴起,西汉出现了椭圆形盾牌,骑兵可以单手举着盾牌,抵御敌方的攻击。东晋南北朝开始盛行一种很长的六边形盾,整个盾面纵向内弯,就像一片叶子。作战时不仅可以手持,还能将底部尖角插在地上,用棍支起,可以护卫士兵。而这种样式的盾牌在去掉底部尖角后,就成了宋代的步兵旁牌。
    明代大将戚继光十分重视盾牌的使用。他选拔“少壮便捷”的士兵担任藤牌手,“健大雄伟”的壮士则当长牌手。步战时,长牌手指挥队伍战斗。明代还发明过能与火器并用的多种盾牌。这种盾牌不同于以往的是既能防御又能攻击,且威力很大,可以说它是古代的“坦”。这种盾牌内部藏有火器,战斗时,可以一面前进,一面喷火。明代优选的一个盾牌后面可以遮蔽25人。作战时,可施放火焰,阻止敌骑兵的冲击。这些与火器并用的盾牌是明代所特有的,是明代兵器专家的创造。
    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冷兵器武器库中的矛与盾这对双胞胎武器不用再相斗了,它们双双进入了军事博物馆的古代兵器室。但是盾牌武器有时还能在一些国家的城市街头看到它的身影,盾牌是那里的警察和特警队员用于防卫自己的工具,抵挡暴乱分子的袭击,使自己不受伤害。
    P9-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