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辽沈大地改革潮 20世纪80年代振兴辽宁的探索与实践(全2册)

辽沈大地改革潮 20世纪80年代振兴辽宁的探索与实践(全2册)

  • 字数: 6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李长春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431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908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李长春编著的《辽沈大地改革潮(20世纪80年代振兴辽宁的探索与实践上下)》一书,选编了李长春同志1982年12月至1990年7月,在辽宁工作期间的讲话、谈话、文章、批示、书信等共124篇,图片178张。所选的文稿和图片绝大部分为第一次公开发表。全书生动记录了上世纪80年代,辽沈大地在中央的领导下,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推进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全面反映出广大干部群众不畏艰难、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的精神面貌。全书共设10个专题,内容涵盖农村改革、城市综合改革、企业改革、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地方改革发展的全部领域。
内容简介
从1983年到1990年,李长春同志先后担任沈阳市市长、市委书记,辽宁省代省长、省长。作为这一时期辽宁省和沈阳市改革开放的直接参与者和重要组织者,李长春同志在当时任沈阳市委第一书记李涛同志、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郭峰同志、辽宁省委书记全树仁同志等的大力支持下,和辽沈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掀起了辽沈大地改革开放的热潮。《辽沈大地改革潮——20世纪80年代振兴辽宁的探索与实践》一书,收录了李长春同志在辽沈工作期间的一些重要文稿,生动地展现出当时辽沈大地改革开放的鲜明特色。
目录
《辽沈大地改革潮:20世纪80年代振兴辽宁的探索与实践 上》
出版前言
把党的事业接力棒接下来、传下去
(1983年4月12日)
改革成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创造的
(1986年12月10日)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1983年2月2日)
进一步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
(1983年4月14日)
增强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紧迫性和自觉性
(1983年10月24日)
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四个关系
(1985年3月15日)
过去五年改革的实践经验
(1985年4月6日)
努力实现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
(1985年5月17日)
对当前的物价问题怎么看
(1985年10月19日)
深化对改革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
(1986年5月14日)
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1986年5月14日)
一切观念和做法都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986年10月27日)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不渝坚持改革开放
(1988年5月23日)
“海城经验”的重要意义
(1988年10月6日)
“三辽”地区开发建设的几点启示
(1989年9月24日)
……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深化农村改革,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加快城市综合改革,推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辽沈大地改革潮:20世纪80年代振兴辽宁的探索与实践 下》
摘要
    为改变这个局面,我也提几点建议:一是思想上要有危机感,千万不能满足于现状。我市轻纺、电子工业同自己比有前进,但跟全国发达地区比,我们的地位在下降;我们自己认为比较名优的一些产品,在经济发达地区没有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增强把轻纺、电子工业搞上去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把这种思想深入到每个企业的厂长、干部和职工之中,使他们了解自己的产品在全国是什么水平。要组织一批企业的厂长到经济发达地区的超级市场看一看,为什么我们的产品没有打进去?可以从那些地区买一些样品,在我们工厂搞对比展览。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我们的认识,增强紧迫感。二是轻纺、电子的有关局以及市里的综合部门,应把现有的产品排排队,也建立起“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就是现在的拳头产品,包括啤酒、味精、高压锅等,再进一步提高,巩固名优产品的地位。不能满足还有销路,不能仅往不发达地区销售,而是哪个地方先进就要打进哪里。要打到深圳、打到广州、打到上海去。第二梯队,就是新兴的耐用消费品,包括收录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各种毛纺织品等。要尽快把世界上最新的技术引进来,从产品到装备到软件,全套地引进来,用最短的时间迎头赶上,千万不能满足于在低的技术水平上苟延残喘,要通过引进重新树立形象。第三梯队,是下一步的方向性产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