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家图书馆与近代文化(1909-1949)

国家图书馆与近代文化(1909-1949)

  • 字数: 25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孟化 著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386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国家图书馆与近代文化(1909-1949从京师图书馆到国立北平图书馆)》作者孟化欲从文化史、社会史以及图书馆史的角度对国家图书馆(1909—1949)的发展历程、文献收藏整理与传播、与近代中西学术关系等方面做一全面考察,力图揭示国家图书馆在近代文化史中的真实面貌及其地位。
内容简介
书稿对国家图书馆(1909-1949)从京师图书馆到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其分为酝酿期、初创期、兴盛期、衰退期、复原期五阶段,详细述论了1909至1949年间国家图书馆在文献收藏、整理和文化传播方面的过程和成就。考察了国家图书馆在利用自身的文献为社会民众和学术界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同时,在保存和传承中国很好传统文化、传播西学和弘扬近代科学方面所取得的许多成就。阐述了国家图书馆充分利用国立公共图书馆的身份优势,促进国内图书馆界联合和发展,积极建立与国外文化机构的联系,为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作者简介
盂化,女,1979年生,安徽省固镇县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博士,国家图书馆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及图书馆史。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国家图书馆的设立和发展(1909―1949)
第一节 从古代藏书处(所)到近代藏书楼和图书馆
第二节 国家图书馆前身――京师图书馆的设立(1909―1911)
第三节 国家图书馆的变迁(1911一1949)――从京师图书馆到国立北平图书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家图书馆的文献收藏、整理与文化传播(1909一1928)
第一节 “酝酿期”的文献收藏(1909―1911)
第二节 “初创期”的文献收藏、整理与传播(1912一19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图书馆的文献收藏、整理与文化传播(1929一1949)
第一节 “兴盛期”的文献收藏、整理与文化传播(1929一1937)
第二节 “衰退期”的文献收藏、整理与文化传播(1937―1945)
第三节 “复原期”的文献收藏、整理与文化传播(1945一194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家图书馆与近代中西学术
第一节 国家图书馆与中国传统学术
第二节 国家图书馆与近代西学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摘要
    国立北平图书馆这一时期还完善了捐赠、寄存以及国际交换相关的措施,文献收藏渠道更加丰富和有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采访
    图书馆的文献收藏*主要的还是要靠政府的购书经费的投入提高自身的购买力,否则难以实现藏书数量的大规模增加。合组后的国立北平图书馆获得了切实的物质和人力支持。1929年至l937年中基会除付经常费维护馆务外,还拨有专门的相对稳定的购书费,并沿用l929年2月北海图书馆设立的聘请社会名家学者组成购书委员会的制度,审定各方面学者介绍之书籍,规定采购方针,以协助馆长采购书籍。②
    这一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中西外文采购档案等资料反映了国家图书馆文
    献收藏的成就:
    1.中文古籍
    国立北平图书馆恪守为国家庋藏重籍之责任,中文古籍是其馆藏重点。1929—1937年每年都有采入,且颇多珍本孤本。
    据1932—1937年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务报告记载,1932——1933年度采购中文书共1764种,计10310册又1590张。l933——1934年度中文书2000余种,20000余册。1934——1935年度虽年经费锐减,经多方努力,成绩尚无逊色。采购中文旧籍l475余种,15684册。l935——1936年度购人中文旧籍1077种,6042册,3张,18卷。1936-1937年度中文旧书共购入977余种,4075册,147卷。可见每年均有近千种中文古籍入藏,且多孤刊原稿、名贵之本。不仅充实了馆藏,也抢救了大批濒于散佚和毁灭的私人藏书,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