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 字数: 517.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魏礼群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4-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3180523
  • 版次: 1
  • 开本: 大32开
  • 页数: 538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围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的突出问题展开,建言献策,关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基本依据和总目标、创新现代社会治理理念、建立现代社会治理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内容简介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新部署,推进国家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第四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
第四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共收到论文近百篇,为进一步总结论坛成果,深化社会治理领域研究,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扩大社会影响,《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按照嘉宾致辞和主旨演讲、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法制社会建设、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基层社区治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七个主题对论文进行了遴选和编辑,收录共计56篇。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势在必行,意义重大。一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二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国家现代化客观进程的必然选择。三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从全局来看,当前我国社会领域改革仍面临三大课题:一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的一些老问题,亟待继续解决;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些新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必须抓紧消化;三是网络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快速发展提出更多的新课题。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主要面临四大突出问题:一是社会治理的理念还较为滞后。二是社会治理的格局还不够健全。三是社会治理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四是社会治理的能力还较为薄弱。
摘要
    农村治理中需要解决好民主与绩效有机结合的问题。然而,当前我国的农村治理中,民主与绩效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一方面,农村治理中民主制度的发展始终得到高度重视,但现有的制度设计尚未有效发挥聚合村民利益诉求、规范农村公共权力行使的功能;另一方面,农村治理的绩效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农村治理的科学化水平和农村干部的职业化水平偏低,农村公共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这些问题,与对民主概念的形式化理解和配套民主制度建设的缺失有关。20世纪80年代村民委员会制度确立,从而靠前次在中国农村治理的历目前引入了民主选举制度,农村自治组织从此需要经过草根民主的程序产生,中国历史悠久的乡村自治传统得以在民主制度的框架中延续和发展。然而,长期以来不少靠前学界和政界人士把民主制度简单理解为“选举”这一形式,忽视农村公共权力运行与监督中的一系列配套制度设计。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四个民主”中,对民主选举的重视程度优选,而对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则尚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村务决策、执行和监督过程中,普通村民的参与率普遍较低,村级组织操控的程度比较高,民主精神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此外,现行的农村村级民主,也无法适应城乡统筹的发展趋势。靠前,村级组织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选民资格的确定和村委会委员的选举,均基于本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及承包关系,长期在村居住和工作的外来人员,一般无法参与村委会的选举及公共事务的管理。第二,大规模村庄合并导致行政村规模急剧扩大,基于自然村熟人社会特征的村庄民主已经难以维系。由于行政村并非乡村社会日常生活的基本单元,行政村村委会选举中,候选人与选民的互动频次和熟悉程度均较低。村庄规模扩大导致村民大会的召开成本大大增加,已经无法在日常村务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