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袁同畴先生口述历史

袁同畴先生口述历史

  • 字数: 13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作者: 张朋园,陈三井,马天纲 访问;陈三井 纪录
  • 出版日期: 2013-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08173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7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袁同畴先生,复旦大学毕业,曾赴日留学年余。青年时代,在上海及南洋等地撰文宣传新思想。北伐以前,任职黄埔军校。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历任湖南省、内政部、考试院等党政要职。抗战胜利后当选为汝城县国大代表。陈三井纪录的这本《袁同畴先生口述历史》内容以袁先生早岁求学经过及抗战前从政经历为主,并选录先生遗著《往事如烟八十年》中之相关文章十一篇,以广流传。
内容简介
袁同畴(1901-1986)国民党员。黄埔军校特别党部常委,后任国民政府国防部文职人事司司长,中将军衔。《口述历史系列:袁同畴先生口述历史》记录了他青年时期在上海创立“沪滨工读互助团”、赴南洋创办《南洋评论》入狱,之后加入国民党,在黄埔军校中经历的容共、分共、清共一系列政治斗争的经历。并回忆了其与陈独秀、戴季陶、邵力子等国共高层人士交往中的诸事。
作者简介
袁同畴(1901-1986)国民党员。黄埔军校特别党部常委, 后任国民政府国防部文职人事司司长 ,中将军衔。
目录
弁言
前言
一、从学生时代到半工半读的报馆生涯
(一)就读船山中学
(二)反张敬尧运动
(三)到上海卖文为生
(四)初识陈独秀
(五)成立沪滨工读互助团
(六)插班复旦大学
(七)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
(八)与陈独秀分道扬镳
二、南洋之行
(一)走另外一条路
(二)初抵新加坡
(三)从婆罗洲到槟榔屿
(四)办《南洋评论》月刊于吉隆坡
(五)从自由出境到被捕入狱
(六)狱中生活与感想
三、回国
(一)中山先生救我出狱
(二)回到广州
(三)任职黄埔军校政治部
(四)“孙文主义学会”成立之缘起
四、从容共到清共
(一)随军参加第一次东征
(二)戴季陶的坚决反共态度
(三)中山舰事变
(四)国民党二全大会
(五)党外合作——国共分手的先声
(六)日本养病
(七)我请求回湖南做清党工作
(八)朱德要找我算账
(九)共产党为何不能在湖南生根
(十)任湖南感化院院长
五、国共斗争过程中的见闻
(一)江西“剿共”时期
(二)抗战时期
(三)徐蚌会战与大陆撤退
(四)对当前教育政策的感想
附录
一、我的家在海的那一边
(一)家里出来不看五岳
(二)三等县头等缺
(三)也是圣域与贤关
(四)安和乐利的家族制度
(五)誓扫妖氛未死年
二、求学琐忆
(一)新旧三字经
(二)濂溪高小
(三)鹅湖书院
(四)郴州中学的自费生
(五)船山中学
(六)工读互助在上海
(七)南洋之旅
(八)日本来去
(九)后话
三、癌症与我
(一)前言
(二)我竟害了鼻咽癌
(三)镭锭医院与吴医生
(四)治癌如剿匪的理论
(五)脸皮厚与老花眼
(六)出院以后又再住院
(七)回籍竞选病势突变
(八)祝福你得上苍护佑
(九)来台以后灾难又来
(十)“苦海救星”方主任
(十一)后遗症的无穷苦恼
(十二)赴美求医印象深刻
(十三)共向人类公敌进军
四、船山名师录
五、一个亟应辨正的史实
六、为一个亟应辨正的史实再说几句话
(一)细看周陈张包四人究竟如何说法?
(二)中国共党的前身问题
(三)共产党为什么不能放过戴先生?
(四)所以我要控诉我要辩白
(五)当心自己的嘴巴和笔杆勿被共党利用
七、早年与陈独秀的一些接触
(一)时有来往、也有争论
(二)他们有卢布用呀!苦什么?
(三)陈炯明上了大当,有苦说不出
(四)后话
八、往汕头去
九、西湖游中寄之华
十、宁远楼上一席话
(一)明媚中的楼台
(二)惦记着戴先生
(三)开怀入座
(四)无所谓落后
(五)匪与江西
(六)豪劣的由来
(七)戴先生赞美苏东坡
(八)“宁远楼上一席话”之后
十一、忆孝园戴先生
十二、戴季陶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感言
十三、邵翼如先生殉国十五周年纪念悼词
摘要
    几年以前,陈伯稼先生增订戴季陶先生编年传记,写到民国十年的时候,遭遇一个离奇难解的问题,他深知戴先生是我国反共的急先锋,在言论方面固然是中国共产党的克星,在行动方面,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死敌,可是偏偏有人说,中共的成立,戴先生曾参加发起,这不是咄咄怪事吗?他问我对这事的看法如何,我当即回答他:“这是一个误会,一个天大的误会!”因为伯稼先生年高重听,随即写了一篇书面意见送给他。后来列入戴先生的编年传记里面,略资辨正。
    隔了没有多久,有一位美国青年名叫Mr.Herman Mast,来台湾研究中国国共两党理论的差别,对本党(中国国民党,下同)各位前辈的言论思想,尤其注意研究,他对我说,戴季陶先生的反共言论,他非常佩服,但有人说戴先生曾参加发起共产党,这又作何解释呢?我就把以前写给陈伯稼先生的书面意见抄了一份给他,以代答复。足见这个问题不但国内人士非常关心,国外人士也极注意,而且时间愈久,可能误传越大越远。现戴先生逝世已二十年了,缅怀往事,不胜感慨!特就我个人所知事实,对这问题,再加分析探讨,以供世人参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