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

  • 字数: 26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王辉耀,苗绿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97684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3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王辉耀、苗绿编著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版No.3)》综述了2013~2014年全球及中国留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留学的新特征:大众化、多元化、个性化;对海外学生的在校体验进行了分析,解读了世界大学排名的情况;阐述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全球热门留学目的国的留学人数、热门专业、奖学金以及留学政策等情况,以期为规划出国留学的学生和留学市场相关参与主体提供参考。
本书还会集相关专家、学者的观点,就理性留学、在华留学生学费定价、国际留学政策借鉴、国际学校与中外合作办学等主题进行了探讨,并为相关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以期推动中国留学的良性健康发展,助力国家和社会关注并收获“留学红利”。
内容简介
为反映我国留学发展的近期新情况和特点,分析我国留学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王辉耀、苗绿编写了《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版No.3)》。全书由总报告、调查篇、区域篇、专题篇和附录五大部分组成。
总报告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全球留学现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并研究了中国2013年留学发展现状,归纳总结了新时期中国留学的特征:大众化、多元化、个性化。此外,本报告还重点关注了中国留学的未来发展,提出挖掘“留学红利”,使之转化为“人才红利”,以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
调查篇共分三部分:一是通过问卷调查,对中国2013年的本科毕业生留学现状进行了摸底性调研;二是在全球范围内对21个国家和地区37所学校的20876名劳瑞德大学联盟学生发起民意调查,了解其对未来大学的憧憬;三是通过对美国公立大学中国留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赴美中国留学生的求学经历及在校体验。
区域篇介绍了中国赴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四大热门区域的留学生现状,包括留学人数、专业选择、留学理由及相关国家的教育情况与近期新留学政策等,为留学人员提供参考。
专题篇对2013~2014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进行了解读,对来华留学生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改革方向进行了探析,对中国赴新加坡留学的SM1、SM2、SM3奖学金获得者的留学经历进行了观察,对留日学生的创业模式进行了考察,并梳理了国内“国际学校”的发展历程。此外,本部分深入思考了当今中国留学背后存在的问题,并就中国留学中介机构的现状、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
附录重点介绍了部分世界名校及其热门专业,供广大留学人员和相关人员、机构参考。
作者简介
王辉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经济组召集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先后担任过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际人才战略专题研究组组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起草组特聘专家,国家多个部委课题研究组组长和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工作顾问,北京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以及多家地方政府顾问,向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以及地方政府提交多项专题研究和政策性报告。分别于加拿大温莎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和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商学院学习,获得MBA学位和国际管理博士(PhD)学位;曾在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修以及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担任访问研究员。著有《开放你的人生》、《国家战略》等多部畅销书。
苗绿,博士,副研究员,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副总干事,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当代中国研究博士学位,曾在美国纽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做访问学者,发表有关学术文章多篇。
目录
Ⅰ  总报告
1  新时期的留学特征:大众化、多元化、个性化
    一  全球留学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  2013年中国留学发展现状与趋势
    三  中国留学的未来发展:关注留学红利
Ⅱ  调查篇
2  2013届本科毕业生留学现状调查
3  2014年劳瑞德全球学生调查:未来大学憧憬
4  中国赴美留学生的在校体验调查
Ⅲ  区域篇
5  中国学生赴北美热门留学国家的留学现状
6  欧洲热门留学国家的留学现状
7  中国留学生赴大洋洲热门留学国家的留学现状
8  中国学生赴日、韩的留学状况
Ⅳ  专题篇
9  2013~2014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解读
10  来华留学生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改革方向探析
11  新加坡面向中国学生奖学金项目概况以及奖学金获得者留新经历之简要观察
12  日本留学政策与留日学生创业模式考察
13  国际学校在中国的发展
14  当今留学背后的思考
15  中国留学中介机构的现状、问题与挑战
Ⅴ  附录
16  世界名校和热门专业(部分)
17  后记
Abstract
Contents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一股历史性大潮流,是人才国际化的根本推动力。过去三十多年,我国主要靠投资驱动;未来三十年,我国要靠人才驱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因而迫切需要国际化人才。留学正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加速器”。
    “游学,明时势,长志气,扩见闻,增才智,非游历外国不为功也。”今天的留学正发挥着古人所谓“游学”的功能。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41.39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3.58%。2000年以后,我国年度出国留学总人数除了在2004年有小幅度下滑外,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7~2012年,连续数年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急剧攀升,直至2013年增速出现显著回调。这说明留学已从昔日少数精英的选择变为大众化的选择,而且留学选择也将趋于理性。
    从人才培养角度讲,国际上的教育资源更为丰富,我国应善用其优质资源培养优秀的中国国际化人才。在宏观层面上,留学可以支撑我国的发展战略。2014年初,商务部预测我国对外投资快则今年,慢则明年或后年,就可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这意味着大量中国企业要登上国际竞争舞台。在此过程中,我国急需大批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处理国际事务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留学,正是培养该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微观层面上,告别盲目跟风,注重理性留学,将有助于留学生优选限度地挖掘留学生涯的价值:获取专业能力、拥有国际视野、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心理素质和增进跨文化沟通能力等,从而助力自己未来的事业发展。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优选的留学生输出国,美国则是全球头号留学生接收国。有种观点认为,美国为全球培养了人才,但事实上,美国也从全球攫取了“养分”:2014年美国移民改革法案推出新规——对于在合乎资质要求的美国大学取得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外国人才,只要找到工作,美国政府可以加快其绿卡办理的进程,以挽留外国留学生中的高精尖人才为本国所用。
    2013~2014年,各国留学新政频出:加拿大出台《国际教育战略》,在资金、签证方面为国际留学生提供便利,并建立创业区鼓励学生创业;英国扩大了毕业生创业计划覆盖范围,调整了移民政策,放松了对留学生签证的签发;法国放宽了对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外国留学生的签证政策,并推出了“人才护照”,为优秀外国大学毕业生、创业者、投资者、企业代表等高端人才办理4年期居留签证;德国下调了赴德留学的自保金数额,并在中国北京、上海、青岛三地实施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学习能力考试,方便中国留学生就近参考;俄罗斯政府简化了在俄留学生的工作手续,并增加了公费留学生的名额;等等。
    1985年,我国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又增加了“发挥作用”四字,同时提出:“把做好留学人员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以更大力度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
    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与留学归国人数呈双向增长态势。据《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No.2》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或将迎来留学回国人数大于出国留学人数的历史性拐点,甚至吸引一批在国外工作生活多年、具备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回国,这可以逐步减少我国的留学赤字和人才流失。该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的发展进步产生了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正当其时,圆梦正当其势。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三十多年前,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并不见得人人都去海外留学,我国教育改革应着力提升高校的国际化水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引入外资竞争,倒逼本土企业发展;在教育领域引入外资,也将助力中国高校走向世界,与世界教育机构展开竞争。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这些学校引进了一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部分我国紧缺的专业和优选的管理与教学理念,值得我国公办高等教育借鉴。
    从长远来看,我国的“人口红利”将枯竭,“人才红利”才可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面对每年数十万留学人员涌向海外,而接收留学生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又出台各种政策挽留其中的优秀人才,我们应该自问:我们能做什么?笔者认为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要让“走出去”的留学生愿意回来,并大力吸引国外人才为我所用;要博采国际教育体系之长,“本土化”培养我国最需要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留学赤字”向“留学红利”,从“人才赤字”向“人才红利”的转变,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