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宁波钩沉
字数: 203.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作者: 徐祖光 著
出版日期: 2014-11-01
商品条码: 9787552618815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
¥3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宁波钩沉》汇集了作者徐祖光写的有关老宁波的杂记五十余篇,涉及老宁波的建设和发展,各行各业形态,街头巷尾的轶事,以及街景、风光、习俗等,展示了老宁波的风土人情,富有历史与民俗韵味,是一本很好的老宁波风情读本,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宁波在外的游子,作者徐祖光对故乡有一种永远挥之不去的眷恋之情。在看到宁波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同时,也时常回想起民国时期自己在故乡的所见所闻,于是加上能搜集到的资料,写成《宁波钩沉》。它汇集了作者的几十篇杂记,涉及那时的建设与发展,更多的还是老城各行各业的芸芸众生,以及宁波街景、风光、风俗,为大家了解民国时期的宁波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简介
徐祖光,1931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曾就读于宁波中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1955年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国家安全工作,研究靠前问题,获研究员职称。1991年退休至今,从事北京宁波帮研究,曾发表《北京宁波帮史话》《北京的宁波会馆》《宁波帮的明珠——同仁堂》《北京的宁波商帮》《宁波会馆兴衰记》《宁波新商帮的崛起》《北京新老宁波帮的比较》等数十篇有关宁波帮的研究文章。
目录
自序
引子
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篇 民国这三十八年
1 辛亥革命与宁波的光复
2 孙中山先生访问宁波
3 市政建设
4 城市交通
5 新式产业的兴起
6 新式教育
7 宗法社会
8 传教士在宁波的活动
9 抗日战争时期的宁波
10 日寇对宁波的细菌战
11 日寇铁蹄下的宁波
12 金融危机与国民政府的垮台
第二篇 宁波的三百六十行
1 话说三百六十行
2 宁波名店
3 钱行街与钱庄业
4 好大一个“当”字
5 鱼米之乡话米业
6 药行街成了木器一条街
7 精美绝伦的宁绣
8 伞的故事
9 铁匠街与宁波的制铁业
10 编织出一部历史
11 中国裁缝的根在宁波
12 中西建筑交相辉映
13 四通八达的航船
14 宁波“三臭”与酿造业
第三篇 伟者,宁波帮
1 宁波裁缝走天下
2 宁波药业享誉海内外
3 金融业的骄子
4 值得骄傲的航运业
5 安得广厦千万间
6 民信也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7 勇立潮头的宁波帮
8 伟者,宁波帮之一
9 伟者,宁波帮之二
第四篇 老城风采
1 天封塔之谜
2 四明伟观海曙楼
3 城隍庙里好风光
4 藏书名楼天一阁
5 三江口忆旧
6 老江桥变灵桥
7 街巷与民居
8 老城里的小街
9 生活奏鸣曲
10 社会万花筒
第五篇 旧时生活杂忆
1 童心未泯
2 节日的期盼
3 街头艺人与街头表演
4 阿拉宁波话
后记
摘要
宁波自古就是一个对外交往频繁的港口。除了官方交往和贸易外,还有民间文化交流和宗教传播。很早传入宁波的宗教是摩尼教、景教,但这些宗教没能在宁波流传开来。后来的伊斯兰教也影响不大,倒是欧美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后来居上。
中世纪的欧洲,本是天主教一统天下。到了16世纪,随着文艺复兴,马丁路德创立了新教,也就是我们常叫的基督教。之后,天主教为了争取信徒,扩大影响,就不遗余力地到亚洲和拉美传教。1583年也即明万历十一年,就有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到广东传教。后来利玛窦、艾儒略、毕方济、汤若望等传教士又转到北京传教,到明亡时,全国已有教徒三四万人。
宁波出现天主教传教士是在1628年,也即明崇祯元年。当时有葡萄牙籍传教士费乐德到宁波传教,还发展了80名教徒,这是宁波出现天主教的很早记录。1640年,意大利人孟士麦到宁波出任神父,他极力拉拢官府,为他传教活动大开绿灯,教徒发展到560人,而且大多是官吏和学者。
宁波很早的天主堂建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但不久就被清兵所毁。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天主教教民在药行街重建小教堂,但到1723年,又由于清政府禁教而被毁,天主教在宁波遭受了一次重大打击。
天主教重新获得发展是在道光年间,也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法国传教士顾芳济到宁波,两年后就有教徒两百余人。五年后,他又在药行街重建教堂,并升任浙江区主教。这个天主堂曾多次重建和扩建,很后于1868年建成具有大自鸣钟的大教堂。大自鸣钟在清朝是个新鲜事物,每过一个钟头,钟楼就会传出悦耳的报时声,响彻宁波全城,它不但成了宁波一景,而且也扩大了天主教的影响。随着教务的扩展,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天主教会又在江北岸的三江口修建了一座教堂,这个教堂比药行街的还要漂亮,不但有高高的钟楼,而且整个建筑都是尖塔高耸的哥特式,并且成为主教的驻地。1879年法国传教士赵保禄到宁波接任浙江教区主教,任职时间长达四十二年。他专门交结官府,做了不少坏事。当时宁波广泛流传一句话,叫作“道台一颗印,不如赵主教一封信”,由此可见这位主教大人在宁波的权势。赵保禄后在1926年去世,下葬在江北三江口的天主堂内。
除了神父等传教士外,1852年开始又有外国修女来宁波。当时有十名法国修女在南门办起了仁慈堂,发展女教徒。到民国元年(1912年)宁波城区已有教堂三座,教徒2505人。1916年天主教还在江北草马路修建“保禄大修道院”,学制六年,以培养神职人员。
天主教在宁波除了传教外,还开办教会学校,如1904年开办的“毓才学堂”(就是后来的“益三中学”)。此外还办了一些慈善机构,如普济院、施医局、育婴堂等,这些慈善机构收养孤寡老人、弃婴、孤儿等。从事这些工作的主要是修女,发生传染病天花时,她们穿上黑白相间的修女服装外出给人种牛痘。有瘟疫时,她们就施医施药。当时劳动人民卫生状况不好,常常患有疥疮等皮肤病,她们就分发用蛤蜊壳包装的硫磺膏。通过这些活动来扩大天主教在劳动人民中的影响。
P44-4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