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回天

回天

  • 字数: 247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江晓原,钮卫星 著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3131173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8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回天: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是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博士及其重要的学术助手钮卫星博士撰写而成的天文历史年代学著作。
内容简介
《回天: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将天文学与历史学相结合进行研究,研究了武王伐纣为何留下许多的天象记载,利用这些天象记载我们今天能做什么等问题。作者运用了天文学上近期新的检测手段和历史文献中留存的资料,在详细描述了武王伐纣年代、孔子诞辰及释迦牟尼诞辰的界定过程、方法之后,鼓励读者进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新的学科领域——天文历史年代学,并进一步去拓展它。
作者简介
江晓原,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系主任,上海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性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前副理事长。
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
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长期领导中国专享的天文学史研究组,1994年由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教授。
199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
以天文学史和性学史研究著称,并致力于科学文化传播工作。
近年感兴趣的新领域:科幻研究。
已在海内外出版了50余种书籍,包括《天学真原》、《回天――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紫金山天文台史》、《云雨――性张力下的中国人》等专著,《江晓原自选集》、《年年岁岁一床书》、《小楼一夜听春雨》、《南腔北调――科学与文化之关系的对话》、《我们准备好了吗?――幻想与现实中的科学》等文集,《性感:一种文化解释》、《人之上升》等科学文化著作,《剑桥插图天文学史》等译著,主编《我们的科学文化》等系列丛刊。
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还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随笔、文化评论等,并在京沪等地多家报纸杂志长期撰写个人专栏。

 
目录
  序/001
新版前言/O01
初版前言/O01
第一章导言:问题之提出、界定及其意义
为什么要确定武王伐纣之年? /001
确定武王伐纣之年的困难之处/007
“难圆之梦”和“智力体操”/008
第二章背景知识之一:武王伐纣所涉及的政治文化观念
通天者王/010
周文王的灵台/Ol3
“天命”与“革命”/015
天命与天象记录/018
第三章 聚讼两千年:前人44种异说之分析
对44种异说之评述/019
对44种异说不成功之原因分析/031
我们如何避免“第45”之命运? /033
第四章 背景知识之二:解决历史年代学问题之天文学方法
古代天象记录所用的坐标系统/035
现代天文学所用的天球坐标系/040
时间计量系统的基本概念/048
天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060
日、月运动及交食/063
各种类型的古代天象记录及其运用/070
第五章武王伐纣时的天象记录及其考证与检验
十六项天象一览/076
对天象记载之考察及检验/079
伶州鸠对周景王所述武王伐纣时天象揭秘/082
为何不能用哈雷彗星记录来确定伐纣之年? /088
可能的天象与可用的天象/090
武王伐纣日程表必须满足的七项条件/091
第六章可用天象之回推计算及筛选结果
武王伐纣可能的年代范围/093
推算筛选伐纣日程之过程及结果(第一方案)/093
推算筛选伐纣日程之过程及结果(第二方案)/117
关于“岁在鹑火”和“丙子拜望”问题/l22
最后的结果/l23
第七章刘歆以来的天文历史年代学
刘歆的工作/l26
对刘歆年代学工作的评价/l39
一行的工作/l47
建立在现代天文学方法之上的天文历史年代学/l 52
第八章孔子、佛陀与三代大火星象
孔子生年之确定——天文历史年代学例证之一/l 56
佛陀生年之推算——天文历史年代学例证之二/1 60
大火星象与夏商周年代——天文历史年代学例证之三/162
附录一 古代彗星之证认与年代学/1 82
附录二公元前720一公元前480年日食一览表/192
附录三古今“五星聚”一览表/212
附录四 关于本书所涉及的天文学软件/230
附录五天球坐标系之间的变换/236
附录六 中国古代恒星总图——三垣二十八宿/239
附录七 三种克商之年证据多寡优劣一览表/245
附录八近年海内外媒体对本书研究成果的大量报道/248
综合索引/251
后记/257
摘要
    没有说明在纣王几年五星聚于房,即使我们算出了这次五星聚的年份,也无助于断定纣王从哪一年开始在位。
     行星天象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木星天象。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木星在恒星背景下大致每12年运动一周,甚至发展成一套利用木星的运动来纪年的体系,木星因而也被称作岁星,以岁在黄道上十二次的某次来不表示年份。岁星纪年法估计在春秋时期被广泛应用,但是木星的公转周期并不是严格的12年,而是12年不到一点,时间一长纪年所指的岁在某次与木星实际岁在的位置不相符合,大概是这一差异的形成导致岁星纪年法被放弃。
     日月食
     尽管有上文讲到的地球自转长期变慢的影响,但是利用日月食资料确定年代还是一种重要的定年手段。一次日月食记载中给出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利于年代的确定。但早期历史的日月食记录往往太过简略,对日食往往没有发生时间、地点的记载,甚至是否日月食的记录也需要考证确定。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的记载原文是这样的:“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这里没有明确讲明是发生了一次日食,但是根据《左传》引用该段记载时所作的解释和其他的分析,基本上可以认定这是一次日食。明确了这一点后,就可以来大致推算这次日食的年代。在具体的计算中,不得不假定一个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速率。
     再如《古本竹书纪年》中有“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天再旦”被解释成天亮了两次。人们在解释造成天亮了两次的原因时设想过多种方案,比如有人提出在日出前有一颗很大的火流星划过天空,使天空变亮等,最后认为在日出前发生了一次大食分的日食,能较好地解释“天再旦”现象。于是推算出发生在郑地的日出前的大食分日食,成了确定懿王元年的重要手段。当然在这一推算过程中,仍无法摆脱地球自转长期变慢的影响。把懿王元年的年代和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速率这两个未知数同时求出,这在逻辑上不能避免循环论证的矛盾境地,但求得的结果如果是在合理范围内的话,也不失为一个可供参考的答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