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14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14

  • 字数: 23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岳福斌,崔涛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97678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岳福斌、崔涛编写的《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科学推进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2014版)》站在能源革命的高度分析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问题,很有特色,并且集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该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有煤制油工艺的知识普及,也有产业发展的脉络刻画,既展现了产业发展的前景,又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和政策建议,内容生动丰富、系统而具体。该书是一本适用于煤制油产业管理决策、指导煤制油企业健康发展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岳福斌、崔涛编写的《煤炭蓝皮书: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14)》以科学推进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为主线,对中国煤制油产业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中国煤制油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邀请神华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等煤制油技术和示范企业介绍了他们的技术研发、项目示范、推广与应用情况,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发展思路和政策诉求;在“附录”中附有国家有关煤制油的政策法规和中国煤炭经济30人论坛(CCEF-30)组织召开的“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与煤制油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发言摘要。
作者简介
岳福斌:男,辽宁省葫芦岛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学术委员、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理事、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以及一些省市企业的投资顾问、北京博士之星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近几年致力于中国煤炭经济研究,先后主持了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煤炭成本构成、煤炭交易制度、煤炭财产保险、煤炭管理体制,以及河南省等多项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提出的多项政策建议被政府采纳。已被载入《中国当代有名经济学家辞典》、《中国当代有名青年学者辞典》、《世界华人有名教育家辞典》、《当代华人名人传略》等。

崔涛,男,1974年生,山东青岛人,200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古籍所,获文学博士学位,2010年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目录
I总报告
1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煤制油及其产业发展概况
二发展煤制油产业:中国能源革命性的战略举措
三煤制油产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四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思路
五发展我国煤制油产业的政策建议
Ⅱ实证报告
2神华集团煤制油示范项目发展报告
3内蒙古伊泰集团煤制油示范项目发展报告
4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煤制油产业发展报告
5兖矿集团煤制油示范项目发展报告
6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煤制油示范项目发展报告
7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发展报告
Ⅲ附录
8附录I煤制油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摘编
9附录Ⅱ中国煤炭经济30人论坛(ccEF-30)
“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与煤制油产业发展”
专题研讨会发言摘要
10参考文献
Abstract
Contents
摘要
    (三)煤制油在我国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发展
     我国的煤制油最早出现在1937年的锦州,由日本人引入德国的以钻催化剂为核心的F—T合成技术建设煤制油厂。该厂1943年投入运营并生产原油约100吨/年,1945年日本战败后停产。日本于1937年在抚顺建设的煤直接液化生产试验厂也于1945年停止试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新恢复和扩建锦州煤制油装置,采用常压钴基催化剂技术的固定床反应器,水煤气炉造气,1951年投产出油,1959年产量优选时达4.7万吨/年(70台箱式反应器),并在当时情况下获得了可观的利润。这期间,中科院石油研究所(大连)曾开展过煤直接液化试验的研究,抚顺石油三厂也进行过用煤焦油加氢生产汽柴油的工业性试验;该研究所还于1953年建成了4500吨/年的铁催化剂流化床合成油中试装置,但存在催化剂磨损、黏结等问题。随着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我国的煤制油研发终止,锦州合成油装置也于1967年下马。
     2.新时期我国煤制油产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重新恢复了煤制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当时,研究煤炭液化技术的机构主要有两家:一家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负责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引进和研究;另一家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负责间接液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在直接液化方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以及国内有关大学在原国家科委、计委和煤炭部的支持下,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在向国外引进三套煤直接液化连续试验装置的基础上,对我国煤种的液化特性和液化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完成了我国液化煤种和铁系催化剂的筛选,以及人工合成铁系催化剂研究、放大试验和催化性能评价的工作,直接液化技术已基本成熟。1996年开始,为推动煤直接液化的工业化,我国先后同德、美、日等国合作,进行煤直接液化中间放大试验,完成了云南先锋褐煤(德国IGOR工艺)、黑龙江依兰煤(日本NEDOL工艺)和神华上湾煤(美国HTI工艺)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厂的可行性研究。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增长、国际石油价格的高涨,煤直接液化技术开发进程得到进一步推动,根据我国煤质特性,结合国外技术,先后开展了高分散铁系催化剂的开发以及工程化、煤直接液化新工艺开发(6吨/天)等。神华集团联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于2003年开发了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和煤直接液化新型高效催化剂,并获专利,建成100千桫天小型试验装置,累计完成5000小时不同操作条件、不同催化剂的运转试验。2004年,神华集团在上海建成煤处理量为6吨/天的直接液化工艺开发装置,且已通过长周期运转试验。2008年,世界首套煤处理量为6000吨/天的神华煤直接液化工业示范装置建成运行,并于2011年7月4日迪过国家鉴定。神华集团研制的高分散铁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达到世界优选水平,单套规模108万吨/年的工业示范装置已于2011年转入商哦个化生产阶段。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