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危言出没,身体请注意
字数: 16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果壳 著
出版日期: 2015-01-01
商品条码: 9787508649108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
¥3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严肃的科学精神+活泼的研究方式+简白的幽默感+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一个更聪明的世界
抗击谣言、科学思考、理性生活
让科学不再遥远、深奥、冷漠、晦涩
柴静、陈晓卿、罗振宇、魏坤琳、罗云波倾情推荐
果壳、微博、豆瓣上超火的科学名人、科研专家放下架子娓娓道来,让你看到平时严肃的科学家的另一面
内容简介
《危言出没,身体请注意》专门击破有关健康的各类谣言:造假翡翠=放射+剧毒?蚊子有偏爱的血型吗?睡得越多,死得越快吗?秋裤能让人失去抗寒能力?献血有害健康吗?长腿妹更容易患癌症吗?面对众说纷纭,谁来调查真相?你能一眼洞穿谣言吗?爱科学,不爱流言。爱考证,不爱迷信。爱证据,不爱权威。谣言粉碎机——捍卫真相与细节,一切谣言将在这里被终结,树立理性思考的生活方式,让轻信与盲从止于科学!
“谣言粉碎机”系列包含以下三册:《餐桌上的明白人》《危言出没,身体请注意》《谣一谣,你就真懂了》。针对广为流传的食物、健康、奇闻各向谣言,通过专业知识和科学精神逐个击破,果壳“谣言粉碎机”主题站三年来的精华积累集结成书。
在一个“泥沙俱下”的时代,人人都需要一台“谣言粉碎机”!
作者简介
果壳Guokr.com
国内少有泛科技垂直网站,一个开放、多元的泛科技社区,秉持“科技有意思”的理念,致力于提供负责任、有智趣的泛科技主题内容,对身边的生活进行有意思的科技解读,并唤起大众对科技的兴趣,让科技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科技将为你打开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
目录
第一章
面子问题
含氟牙膏致癌吗?
警惕美白牙齿“小妙招”
洗牙会使牙齿变松吗?
洗护二合一,头发没纠结
小苏打不能清除小黑头
甲硝唑片,治痘又可去黑头?
着凉导致面瘫?
刮腋毛易导致乳腺癌吗?
只能使用更贵的护肤品吗?
止汗剂会增加乳腺癌风险吗?
运动健身,会让你变成肌肉女吗?
用保鲜膜与辣椒霜减肥不靠谱
假翡翠有放射性和剧毒?
佩戴水晶能治病吗?
穿高跟鞋会影响食欲吗?
要担心唇膏、唇彩里的重金属吗?
自测化妆品的抗氧化能力,靠谱吗?
用诺贝尔奖技术包装的护肤“神”品
第二章
和你的里子好好谈一谈
磨牙是因为肚里有蛔虫?
饭后运动是健康大忌吗?
献血有害健康吗?
贫血就需要“补血”吗?
疾病与血型有关吗?
蚊子有偏爱的血型吗?
使用解热止痛药需要担心吗?
女性小便后要不要用纸巾擦?
清凉卫生巾暗藏杀机?
利用月经周期减肥真能“事半功倍”吗?
分娩突破人类疼痛的极限了吗?
第三章
外面的世界没那么无奈
抗生素滥用:危害有几何?
不要误“毒”干洗剂
购物小票中隐藏双酚A?
自来水里有避孕药?
一盘蚊香等于6包吗?
汽车空调能散发出致癌的苯吗?
Wi-Fi杀精?
围脖能保护甲状腺免受核辐射吗?
那个和“每天对着电脑4~6小时的人推荐阅读”相关的流言
辐射超标的节能灯还能用吗?
高铁辐射很大吗?
复印机是胎儿“杀手”吗?
需要担心节能灯的紫外线辐射吗?
是否要盖马桶盖?
住酒店会被传染性病吗?
荧光材料会产生有害辐射吗?
坐飞机时高空辐射会致癌吗?
“致癌植物”能不能养?
花露水中有“农药”吗?
第四章
身在都市飘,哪能不挨谣
高妹更容易患癌症吗?
维生素B1驱蚊不靠谱
狂犬病的危险被夸大了吗?
温泉鱼疗会传播疾病吗?
烫伤后敷面粉?小心火上浇油
过度上网会导致脑萎缩吗?
达?芬奇睡眠法可行吗?
睡得越多,死得越快吗?
“急救妙法”可不妙
吸氧助考有用吗?
秋裤能让人失去抗寒能力?
“修正液毒死小白鼠”能说明什么?
被水母蜇了怎么办?浇尿止疼可不靠谱
摘要
秋裤能让人失去抗寒能力?
流言:
“假如一个国家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1953年,苏联遗传学家李森科对斯大林说这句话的时候,数以亿计的秋裤没有经过任何论证,正源源不断地在中国强制推广。可悲的是,穿秋裤并非诞生于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而是诞生于新中国建立后,诞生于对“苏联老大哥”的盲信与言听计从中。放眼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的人民穿着秋裤:中国和朝鲜……给人穿上保暖的衬裤,人双腿和关节的抗寒性就会在几代之后丧失,变得接近无法在高纬度地区活动。李森科期望秋裤导致中国人失去在苏联远东地区生存的遗传基础,并带来体质弱化等一系列副作用,削弱中国的软实力,从而巩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较为占领。
真相:
坦率地说,这个一望即知是钓鱼的帖子最后能成为经久不息的流言,的确有些出人意料。别的暂且不论,秋裤作为一种保暖衣物和别的衣服有什么区别吗?如果穿上秋裤真的有损抗寒能力,那秋衣、毛裤、羽绒服、帽子、手套、棉靴难不成也都是阴谋?还有热炕、暖气和空调呢?
秋裤的起源
如果我们把秋裤定义为“长腿的、穿在外裤里面的衣物”,那么可以肯定的是,秋裤绝对不是50年代才发明的,也不是只有中国和朝鲜人在穿。事实上,穿两层裤子这种行为在西方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那时的欧洲人因为骑马的方便已经普遍抛弃了罗马式的袍子。服装史学家称那时在里面的裤子为“drawer”,外面的则称为“breech”。
不过今天的这种略带紧身、以保暖为目的的秋衣秋裤在英语里一般合称为“Longunderwear”或者“longjohns”。这种样式的秋裤可能最早在17世纪在英国出现,到18世纪的时候成为流行的睡衣,后来也成为了保暖用内衣。只需搜索一下“Longunderwear”这个词就可以看到大量穿秋裤的老外。
当下在欧美寒冷地区的人们穿着秋裤的比例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良好的室内保暖条件以及“以车代步”的生活方式得以普及。
真能让人失去抗寒能力吗?
“秋裤阴谋论”的核心是穿着秋裤60年后,人就会失去抗寒能力,从而无法在寒冷地区生存。假定这个抗寒能力真的是一个合适的生理指标,那么穿衣服会影响到抗寒能力吗?这个影响真的能在60年就产生较为效果吗?
这事得从两百年前的拉马克说起。
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虽然现在我们总是把用进废退栽到拉马克头上去,但其实这有失公允,因为“越用越发达,越不用越退化”的想法至少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而在19世纪初,这几乎是“常识”了,甚至连达尔文都没有否认这一点。拉马克的学术研究不在于提出了用进废退,而是把它和获得性遗传结合起来、用来解释物种发生变化的原因,这个才是他的。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他的观点是错误的了。首先,“越用越发达”这个说法只对某些特例成立。人类的肌肉和骨骼的确可以因为合理锻炼使用而变得强大,但不正确的使用也可以导致受伤甚至报废。接触某些病原体可以起到免疫的效果,但是除非是专门设计的疫苗,不然往往得不偿失。相当一部分其他器官则接近没有这回事,比如多数毒药长期接触不会产生耐受性,只能导致慢性中毒(但是砒霜很可能例外,此事下回另议)。事实上几乎所有器官的使用都伴随着损耗,只不过对于肌肉和免疫系统这些领域,人体生理采取了近似于“预备队”的机制,哪里出现需求就往哪里投入资源。但这些是特例,不能随便外推的。
其次,就算是那些可以“锻炼”的器官,也没有什么简单机制能让它传给后代。拉马克时代人们对遗传的具体机制一无所知,只能想当然地觉得一个人的一切身体属性都会传给后代;但是后续的科学进展证明并非如此。先是孟德尔发现决定性状的因子是离散的,不是一团糨糊的连续体;然后魏斯曼提出了种质学说,指出生殖细胞和体细胞是分离的,后者就算发生改变也不会自动影响到前者;最后则是由克里克提出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指出信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由DNA向外传递,而不能反过来。
这些年我们对遗传学又有了新的理解——表观遗传学领域。虽然DNA本身序列不能以获得性的方式改变,但针对DNA的修饰却可以。遗憾的是,大部分这样的遗传都是直接在细胞代际之间进行的,一个细胞获得修饰,它分裂产生的细胞也会带上这个修饰;但是体细胞发生了修饰要如何影响那些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殖细胞呢?不影响生殖细胞又怎么影响后代呢?还没有发现这样的机制。
总而言之,在秋裤这个案例上,是不能指望获得性遗传的。
既然获得性遗传不成立,那李森科是怎么成为权威的呢?其实接近是瞎猫撞上死耗子,他推广的小麦春化技术确实提高了一些产量,但是这个技术本质上和获得性遗传接近无关,却被他拿来作为论据。而一旦他出名并成功地傍上了政治势力,接下来的事情就与学术无关了。
自然选择与人类文明
但是,保暖衣物还真的是有可能来影响人的抗寒能力的,这就是通过自然选择。不过,走这条途径可是很麻烦的。
基本原理也简单:当天气足够冷、穿的衣服足够少的时候,总是会冻死人的。如果存在某个“抗冻基因”让人不容易冻死,那么每冻死一个人,“抗冻基因”所占的比例就在人群中多了一点儿,天长地久,也许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积累,整体人群就都变得更抗冻了——好吧,这就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可惜,要达成这个”美好“的前景并不那么容易。首先,不同的人之间真的存在抗寒能力的显著差异吗?这个差异真的是基因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吗?其次,现实中天冷会冻死多少人呢?也许大部分人一觉得冷就迁徙到温暖的南方去了或者整天躲在屋里不出来,那样也无效。更何况,这个过程所花的时间实在太过漫长,假如一个没有“抗冻基因”的人有1%的概率在生孩子之前就被冻死,那么这个基因扩散到全部人群大概需要1000代,这对人类而言就是两万年。到那个时候人类文明还存不存在,都是未知数呢。
更要命的是,在这则流言中,万恶的苏修试图采用的办法是消极的:通过推广秋裤来阻断上面的自然选择过程。假定这个“抗冻基因”没有任何坏处,而秋裤又让它不能发挥好处,那只能等待它随机漂变,以及被突变破坏了。这两种方式都十分不靠谱:随机漂变顾名思义是接近随机的,越漂越多也接近有可能,而且总的来说人群越大漂得越慢;突变更是不能指望,人类碱基突变率大概是每代三千万分之一,那么每一代平均每个人在某个特定基因上发生突变的概率大概是万分之一左右,而且这个突变还不一定有效果。刚才1%的选择都要花两万年,现在这万分之一的突变真得等到沧海桑田了。为这么遥远的事情计算,这万恶的苏修也未免太高瞻远瞩了一点儿吧……
但我们不必讨论这些莫须有的可能性,因为同样的过程正真真切切地在我们生活中起作用。在文明之前的人类,死掉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跑得稍慢一点儿就是死,力气偏小一点儿也是死,免疫力略差一点儿还是死;但现在我们有了分工,有了农业,有了卫生,有了医学,有了社会保障,这些要求都放宽了,结果是一个标准现代欧洲男性的肌肉比起标准女性尼安德特人的肌肉还要少10%。
这是人类在退化吗?我不这样认为。自然选择固然可以提升某些指标,但每一次选择都要以一些人死掉为代价。我们可以放弃现代文明,这样会有很多身体脆弱、免疫力低下、有先天缺陷的人死掉,但谁知道有多少聪明的人、敏锐的人、高尚的人、伟大的人呢?谁又能预言未来跑得快的人一定更适应世界,画画好的人就一定不适应呢?自然选择优选的缺点就在于不能预料未来的环境,一旦环境剧变就抓瞎;而人类文明虽然减弱了自然选择的效果,却大大提升了多样性。某种意义上,掌握着文明的多样化的人类才是适应力不错的物种,而用石器时代的“好”标准来要求现代人类,未免太过狭隘、太过短视了。
回过头来,想想保暖衣物在现实中的作用,你还会为此担心吗?
结论:
秋裤对于人“抗寒能力”的影响,和其他保暖衣物并无区别。如果你在冬天很怕冷,还是穿上秋裤吧!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