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激发无限潜能

激发无限潜能

  • 字数: 3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美)安东尼·罗宾(Anthony Robbins) 著;杨茂蒙 译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126683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0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激发无限潜能(经典版)》将为你指点迷津,教导你如何驾驭你的个人和职业生活,如何赢得本应属于你的高质量生活。向读者展示安东尼·罗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安东尼并不单单是一个励志演说家。年仅25岁,他已经成为首屈一指的励志学专家。《激发无限潜能(经典版)》是最能展现这一种激发潜能的不错方法。安东尼在健康、释压、目标设定、认知等方面的出色才华,淡化了其间的差异。对于任何致力于成功的人士,《激发无限潜能(经典版)》不得不读。
作者简介
安东尼·罗宾(Anthony Robbins),师从美国成功学之父、NLP创始人约翰·葛瑞德,现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一潜能开发大师。
在超过25年时间里,安东尼·罗宾有幸与来自80个国家的5000万人接触:他成为了传奇人物,他在领导、谈判、业务重组和超卓表现等心理学范畴中都是领导者,不少领袖均邀请安东尼·罗宾为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持之以恒的改变。这些领袖包括美国前总统布什、克林顿,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夫·戈尔巴乔夫,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戴安娜王妃和德兰修女。他也担任过王室成员、美国议员、美国军队、美国海军陆战队和三位美国总统的顾问:
1995年安东尼·罗宾当选为“美国十大杰出青年”,被国际演讲者组织授予其优选奖项“金锤奖”。
1994年获评杰出人类活动家与“布莱恩·怀特公正奖”。
1993年被国际演讲者组织评为“全球五大演说家”。
安东尼·罗宾的著作在全世界已有数十种译本,受益的人不计其数,主要著作有《激发无限潜能2》、《激发无限潜力》、《唤醒心中的巨人》、《巨人的脚步》和《一分钟巨人》等,这些著作在美国或已有译本出版的国家或地区,都已成为很好畅销书,他的CD款材更是个人成长类产品的第一名。
目录
第一部分模仿他人的成就
第一章国王的权杖
第二章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三章心态的作用
第四章很好成就之源:信念
第五章成功的七个谎言
第六章掌控思考:如何运转你的大脑
第七章成功的“句法”
第八章如何诱发他人的策略
第九章健康的身体:通往很好之路
第十章能量:很好成就的助推器
第二部分成功公式
第十一章突破局限:追求的目标
第十二章准确的功用
第十三章默契的魔力
第十四章很好成就的归类:元程序
第十五章如何应对困难解决问题
第十六章重构:认知的潜能
第十七章锚定成功
第三部分领导力:很好成就的挑战
第十八章价值等级:成功的终极判断标准
第十九章快乐富足的五个要诀
第二十章开创潮流:说服的力量
第二十一章很好的生活:人类优选的挑战
词汇表
摘要
    再次想一下我们之前是如何模仿面包师的食谱的。如果有位面包师能做出世界上好看味的蛋糕,却不知道如何表述自己的制作过程,是因为一切的一切均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你可能会因此略感失望。在你问及配料用量时,往往会得到“我也不清楚,大约是那么多”之类的回答。因而,较为明智的做法不是向他提问题,而是让他亲自为你演示;让他待在厨房里,一步步地为你演示整个制作过程,仔细地记录各个制作环节,在他加入配料之前抢过他的汤匙(或其他用具)称量配料用量。通过整个面包制作流程了解所用的各种配料、具体用量,以及制作方法,这便是制作美味面包的通用食谱。
    诱发出他人的策略亦与此类似。你必须首先让一个人回到他的“厨房”,意即,使其身临其境地进入到特定的状态之中。寻找出激发这种状态的第一种事件/事物,是看到或听到某些内容,还是接触到某物/某人?在得到相应的答案之后,在仔细观察他状态的同时询问,紧随其后的又是哪些事情?直至他接近进入到那种状态。
    所有策略的诱发方式均与此类似。必须首先让对方回忆起激发出这种策略的特定时刻(这些特定时刻可以是他深受激励的时刻、深处热恋之中的时刻、创意无限的时刻,抑或是你所希望诱发出的任何策略)。随后通过清晰、有序的提问(看到、听到、感觉到的内容),使他重历这一过程;在得到具体的策略后,寻找激发出这种策略的次感元。看看具体是哪些事物激发出这种状态:一幅画面?一种声音?抑或是一种感觉?倘是画面,画面的尺寸如何?倘是声音,声音的语调如何……
    现学现用,用这种方法诱发出他人的策略。当然,前提是这个人主观上愿意配合你的过程。首先提问:“你是否有过全情投入做某件事情的经历?”此时你需要获得一个明确(而非模棱两可)的答案,这个人的声音、肢体语言可以印证这一答案是否真正清晰、明确。记住,他也许并不知道具体的事件顺序,整个事件在他眼中是一个整体,一切均是轻车熟路,因而他做起来飞快。但是切勿受他主导,为了清晰地了解各个环节,你必须使他减速,注意他所说的内容,以及他的眼神、肢体所表达的内容。
    倘若他只不过耸耸肩,无精打采地回了句“有”,则表示他并未进入到那种状态。人时常会进入到一种心不在焉的状态之中,嘴里说着“是”,脑袋却像个拨浪鼓似的乱晃。此时他便是处在这种心不在焉的状态之中——未能身临其境,未进入到那种状态之中。因此,你必须首先确认他是否进入到特定状态、特定经历之中。此时你的问题可以是:“你是否有过全情投入地做某件事情的经历?你是否可以一步步地回顾一下整个过程?”这一方法屡试不爽。
    当他身临其境后,继续提问:“在你回忆这一时刻的时候,具体是哪一件事物首先使你全情投入的?是不是你看到、听到的某些事物,或是接触到某物/某人?”如果他的回答是某一次经典的演讲使其深受激励,则表示刺激、鼓舞他的次感元来自于外部听觉(Ae)。此时如果希望用画面或者感觉内容激励他,无疑是不明智的。毕竟,他最为敏感的刺激来自于语言和声音。
    此时你已经使其身临其境,但这并不是策略的全部内容。人们对于事物的反应来自于外部感知以及内部认知,因而,你还应找到他的策略的内部认知。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在听到演讲之后,又是哪一件事情/事物首先使你全情投入地做某件事情呢?是否在你脑中展现出一幅画面?你是否在内心暗暗告诉自己某些内容?又或者,你具有某些特殊的感觉或情绪?”
    如果他的答案是他的脑海中展现出一幅画面,则表示策略的第二部分内容来自于内部视觉(Vi)。一旦他听到某些内容,他便会立即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激励自己的画面。很可能恰恰是这些画面使他全情投入到做某些事情的状态中。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