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美国总统的口才艺术

美国总统的口才艺术

  • 字数: 161.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4-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80083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曾断言:“发生在成功人士身上的奇迹,至少有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这话用在历届美国总统身上,是很合适不过的了。因为美国总统都是通过竞选而产生的,那些很终能够竞选上总统的人,无一不是深谙说话技巧、口才出众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好口才直接将他们推上了总统的宝座,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郑月玲编著的这本《美国总统的口才艺术》中的这些美国总统,都拥有品质的口才,他们包括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亚当斯、杰斐逊、艾森豪威尔、肯尼迪、杜鲁门、尼松、林顿、小、里根、柯立芝等,学习他们如何与人交流、沟通、辩论或演讲,无疑会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说话技巧,有效改善和提高读者说话能力。
目录
第一章 有一种口才叫幽默
求人帮忙时,像林肯那样幽默地说出你的请求
夫人失足跌倒,里根妙语解尴尬
幽默让显得更有风度
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幽默中
罗斯福将乐观心情巧妙融入幽默中
适时自嘲,林肯妙语避难堪
幽默的语言能带给人欢乐
小一语双关,实现自己的目的
幽默令人更具亲和力
华盛顿巧妙设喻,营造谈话氛围
一个幽默的结尾会让演讲回味无穷
掌握好尺度,里根幽默不当引抗议
第二章 讲话也需讲究策略
华盛顿巧妙预设前提
批评之前,请学柯立芝先用表扬作铺垫
给对方设置一个“话语陷阱”
虚实结合,罗斯福将计就计
层层铺垫,林肯巧揭谎言
先发制人,罗斯福让对方有口难辩
将对方引入你设计的路线
用虚言还原真相。让对方不攻自破
第三章 美国总统教你如何巧妙地拒绝别人
借用别人的意思,杰斐逊巧妙说“不”
顺水推舟,威尔逊幽默地痛击他人
别说自己不愿做,而是要让对方清楚为何不用做
面对不能拒绝的问题,柯立芝模糊作答
拒绝他人要委婉含蓄不直白
华盛顿写字条妙拒华尔尼
先肯定对方,再拒绝对方
用故事表达自己的意思
轻诺者寡信
第四章 面对刁难,美国总统教你怎么办
非常场合,肯尼迪机敏应答
怪问怪答,林肯巧破刁难
避实就虚,里根以退为进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谬归谬,物归原主
迂回含蓄胜过当面批评
面对低俗的攻击,林肯教你怎么办
以虚对实,亚当斯用幽默应对流言
打破社交中的尴尬局面
第五章 以诚感人,以情动人
拿出你的真诚与关爱
说话要充满激情
坚持自我,亚当斯凭良心做事
反客为主,林肯把弱势转化为优势
尼克松以诚待人,俘获人心
坦诚相告,林肯拉近听者距离
将心比心。柯立芝站在对方的角度说话
林肯以情感人巧助人
诉之真情,才能产生共鸣
华盛顿以诚感父
事实胜于雄辩
第六章 说话宜曲不宜直
危急关头,罗斯福转换话题而言他
正话反说,柯立芝以灵制胜 1侣
借别人之口,华盛顿曲折表达不满
不好回答的问题,就把球踢给别人
急中生智,尼克松顾左右而言他
里根主动担责,为对方摆脱尴尬
巧妙抽薪止沸,里根扬长避短
第七章 美国总统在非常场合的应变之道
失了言要及时弥补
不要为了一时的快意说出不理智的话
背后赞美他人,能收到神奇的效果
先顺着正在气头上的人说话,
时机成熟时再亮出自己的观点
别人的批评是让自己受益
随机应变,艾森豪威尔巧用幽默来解围
反客为主,林肯变被动为主动
为了烘托主题,克林顿自我贬低
林肯顺应对方观点,让其难以自圆其说
出人意料的发言,更耐人寻味
接过话头,顺水推舟
利用肢体语言为演讲加分
第八章 左右逢源的说话技巧
里根用开场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罗斯福妙用“花言巧语”收奇效
演讲语言务求简洁
尼克松妙语吊胃口
用闲谈拉进双方的距离
巧用俗语,杜鲁门谈话有情趣
自我肯定是优选的自我安慰
说话要不鸣则已,柯立芝一鸣惊人
巧妙类比,尼克松用真感情打动对方
夸张说法,里根争取别人的同情
说话有亲和力,才有凝聚力
自谦有分寸,不可无原则
装糊涂需要足够的智慧
让枯燥的数据动起来
读尽可能多的书,为善言做准备
第九章 历任美国总统精彩绝伦的激情演讲
华盛顿1789年的就职演讲
杰斐逊1801年的就职演讲
林肯1861年的就职演讲
罗斯福1933年的就职演讲
杜鲁门1949年的就职演讲
肯尼迪1961年的就职演讲
尼克松1969年的就职演讲
里根1981年的就职演说
比尔?克林顿1993年的就职演讲
比尔?克林顿的离职演说
乔治?2001年的就职演说
小2005年的就职演说
摘要
    华盛顿是一个很好聪明的人。
    有,他家养的一匹马忽然不见了。通过暗中调查,华盛顿发现自家的马是被人偷走的。于是他就赶紧报了案,并带着一个警察,到偷马贼所在的农场去讨还。
    但偷马贼哪里肯认,一口咬定那马是自己的。警察在一旁也没有一点办法。
    这可难不倒华盛顿,只见他略加思索后,伸出双手就蒙住马的两只眼睛,问那贼:“你说这马是你的,那么请你告诉我,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呀?”
    偷马贼根本就不知道,只怪自己粗心大意,怎么连马瞎了一只眼都没看清。但他心想,既然这样了,那就胡乱猜一个吧。因为他认为,无论猜哪一个结果,总有一半的概率是对的。他的答案是:“右眼。”
    华盛顿笑着放下蒙着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完好无损,根本就没瞎。
    那贼见猜错了,就耍赖了,急忙改口道:“我记错了,刚才说的不算数,这马瞎的是左眼。”
    华盛顿大笑着又放下了另一只手――马的左眼也是明亮的,根本就没瞎。
    那贼倒迷糊起来了:“怎么会这样?你不是说……”
    警察这时开口了:“这证明马根本就不是你的,还不快把马交还给华盛顿先生!”
    偷马贼是个无赖之人,但是华盛顿若没有办法证明这匹马是自己的,警察也无可奈何,但华盛顿用预设前提的妙招给偷马贼下了个“套”,他先是问:“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呀?”虽然这个前提是华盛顿假设的,是虚假的,但偷马贼是不知道的,这就为偷马贼掘下了一个语言陷阱,因为他会下意识地认为,既然对方这么问,那这马肯定有一只眼是瞎的。由此,偷马贼也就很容易就落人了“陷阱”,华盛顿如愿讨回了自己的马。
    华盛顿所用到的这个“预设前提”的言谈技巧,在辩论口才学中也叫“复杂问语”。“复杂问语”的一个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这个问句必须得设计得让不知情的人看来是接近存在的事实。在这种时候,通常对方都会不明就里,中了逻辑推理的错误,落进你的圈套。
    其实,在这个辩论场合中,因为场所是在偷马贼的农场中,虽然有警察在场,但对华盛顿来说,其实是很好不利的,因为偷马贼一旦成功,华盛顿不但连马都讨不回,还有可能落个诽谤他人的坏名声。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复杂问语”是一种很常见的交谈策略,若能熟练掌握此种谈话技巧,就能起到出奇制胜的不错效果。
    但是,在选择使用这种方法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靠前,你必须要考虑自己与对方是何种关系,是不是非得如此分出输赢高下,否则结果一旦出来,就会在双方的关系上划下一道难以愈合的裂痕,如果是亲人或好友,以后还必须得交往,那就有可能是得不偿失了。
    第二,如果你们关系很好,你既要戳穿对方,又要兼顾彼此的关系,那就不妨采用开玩笑的方式,万万不可严肃认真。并在你赢得结果后,用一种很善意的方式,向对方表面自己的态度――这就是玩笑。
    第三,一旦你决定要击败对方,问话一定要能够一次性就击中对方要害,不留后患。这就要求你必须缜密思考,不可随便乱问。
    比方说,华盛顿若是问那个偷马贼这样一个问题:“这匹马病了,你知道它是患了肠道病还是胃病?”
    这个问题,就不是普通人能够辨别真伪的了。即便你真地知道此马在患某种病,也不可这么问,因为无论偷马贼还是警察,很可能会去找第三方――兽医来检查,不但要对马进行化验,而且你还得担心一旦有兽医过来,也很可能是这偷马贼的朋友――很起码他们会很熟。与其这么做,还不如刚开始就放弃的好。
    对问题的选择,也不可太简单。比方说你的巧力被人偷吃了,想要知道是否某个馋嘴的同事偷吃了,你问她:“我的那盒巧力盒子很好精巧,里面还有一个小卡片呢,是不是?”不管你的同事回答是与不是,都已经毫无意义了,因为对方无论怎么回答,你的巧力都不在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华盛顿若不用此法,就无法找到证据证明这匹马是自己的了,但较之其他任何办法,这个办法无疑是很见效、很省力、很经济的一种。P30-3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