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 字数: 39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颜丽,韩凤荣,崔庆荣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4-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09953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9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颜丽、韩凤荣、崔庆荣主编的《有机化学(附习题册)》系统地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与性质,以及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内容为有机化学基础,可分为烃、烃的衍生物与高分子化合物三大部分。烃包括烷烃和环烷烃、烯烃和二烯烃、炔烃、芳烃,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烃、醇醚酚、醛酮、羧酸、酯和油脂、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高分子化合物包括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糖类和蛋白质,以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下篇内容为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附习题册)》可作为高职、中职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上篇有机化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第一节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第二节烷烃的命名
第三节烷烃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烷烃的化学性质
第五节环烷烃
第六节重要的烷烃及其应用
第三章烯烃和二烯烃
第一节烯烃的通式、同分异构和命名
第二节烯烃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烯烃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二烯烃
第五节重要的烯烃及其应用
第四章炔烃
第一节炔烃的结构、同分异构和命名
第二节炔烃的性质
第三节重要的炔烃及其应用
第五章芳烃
第一节芳烃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苯的结构
第三节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第五节苯环上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律
第六章卤代烃
第一节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重要的卤代烃及其应用
目录·有机化学·第七章醇
第一节醇的分类、构造异构和命名
第二节醇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醇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重要的醇及其应用
第八章酚
第一节酚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
第二节酚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酚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重要的酚及其应用
第九章醚
第一节醚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
第二节醚的性质
第三节重要的醚及其应用
第十章醛和酮
第一节醛和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重要的醛和酮
第十一章羧酸
第一节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羧酸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羧酸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重要的羧酸
第五节羧酸衍生物
第十二章酯和油脂
第一节酯
第二节油脂
第十三章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胺
第二节酰胺
第三节硝基化合物
第十四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第一节杂环化合物
第二节生物碱
第十五章糖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单糖
第三节二糖
第四节多糖
第十六章氨基酸和蛋白质
第一节氨基酸
第二节蛋白质
第十七章高分子化合物
第一节高分子化合物
第二节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第三节合成材料
第四节高分子材料
下篇有机化学实验
第十八章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第十九章有机化学实验项目
实验一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备及性质
实验二芳烃、乙醇、苯酚的性质
实验三乙醛、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性质
实验四糖类和蛋白质的性质
参考文献 
摘要
    有机化学学的编写以体现职业教育要求为指导思想,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改革理念,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学习能力和协调互助的社会能力,编排新颖,内容通俗易懂、简明精练。
    (1) 在教材的编写宗旨上,以实用性为目的,素养性为前提,系统性为原则。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将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技能提高、人格完善作为教学目标,体现学科与职业能力二者之间的无缝衔接。有机化学是化学的基础理论课程,其教学既要发扬传统学科教学模式中基础理论知识的体系性和完整性,又要根据实践需求和生产的发展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时代性,在旧的学科体系上进行合理的扬弃,科学地编写教材,建构自成体系的创新与整合。
    (2)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展开上,力求做到低起点。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要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来的学习深造以及职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注重素养性,又要让学生学会,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力求基础、简单、够用、实用、有用。
    (3)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主要采用问题导引的目标导向方式,叙述力求通俗易懂、简洁直白、形象生动。通过“说”“做”“看”“想”“练”“用”“查”程序化的步骤引导学生完成有机物的性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并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变“学后做”为“做中学”。学生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实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高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时时感受到学习中收获的欣喜,在有限学时得到很适合个性化的发展,同时有效地转变了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
    (4) 在教材的功能开发上,把过去单纯的教科书的功能加以拓展,使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记录本,同时配备适当数量的、立意明确的习题,力求把教科书和笔记本、练习册和作业本合而为一。
    (5) 在教材的版式设计上,力求简洁,使用活泼的小图标、图文并茂的版式增加趣味性。
    本教材的编写中注意创新教材呈现形式,以“说”“做”“看”“想”“练”“用”“查”程序化的步骤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探究活动,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力的培养,强化职业发展能力,突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指导思想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整个教材的知识贴近实践,突显应用性。本教材在编写上切实贯彻并落实职业教育创新改革的理念,力争为中国职业教育梦想的腾飞做出贡献。
    本教材参加编写的人员有崔庆荣和沈佳渊(靠前章绪论、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杨春(第三章烯烃和二烯烃),崔庆荣(第四章炔烃),刘旭峰(第五章芳烃),孟繁毅(第六章卤代烃),颜丽(第七章醇),张勇(第八章酚、第九章醚),向珊平(第十章醛和酮),吴彩庆(第十一章羧酸),马江燕(第十二章酯和油脂),黄云飞(第十三章含氮化合物、第十四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张慧弟(第十五章糖、第十六章氨基酸和蛋白质),韩凤荣(第十七章高分子化合物),朱玉林和姜晶(有机化学实验)。参加编写的人员编写了各自章节的习题。靠前章至第四章由吴志玲审稿,其余章节及习题由颜丽审稿。
    鉴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有机化学课程的要求不接近相同,本教材以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主,可供相关的专业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地区特点和需求变化选用,以适应大中专教学之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