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皮肤性病学

皮肤性病学

  • 字数: 32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向光,何湘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4-02-01
  • 商品条码: 97875609905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7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皮肤性病学》共分两篇,共21章。靠前篇为总论,主要介绍皮肤的基础理论,包括皮肤的结构、生理、功能、诊断及治疗,力求帮助学生对所研究的对象有较好的认识。第二篇为各论,根据皮肤性病学以形态学教学占重要地位的特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常见皮肤病进行介绍,包括临床表现、诊疗方法等方面,以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及今后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很好的应用。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详略得当,体现了皮肤性病学专业发展的新成就,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实用的皮肤性病学教材。本教程由向光、何湘主编。
内容简介
《皮肤性病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书以培养能在农村和社区提供医疗、保健、预防、康复等综合卫生服务的实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力求对皮肤性病学的知识做较为全面的介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本书共两篇21章,主要内容包括皮肤的解剖、组织及生理,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皮炎与湿疹,药物性皮炎与荨麻疹,病毒性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动物性皮肤病,性传播疾病。职业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瘙痒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皮肤附属器疾病,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皮肤血管炎,皮肤良性增生及肿瘤,皮肤癌前期病变及恶性肿瘤,遗传性皮肤病等。
《皮肤性病学》可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康复、检验、影像、药学等专业使用。本教程由向光、何湘主编。
目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皮肤的解剖、组织及生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皮肤的生理功能
第二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第一节皮肤性病的症状
第二节皮肤性病的诊断
第三节常用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第三章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第一节皮肤性病的内用药物治疗
第二节外用药物疗法
第三节常用医学美容技术
第二篇各论
第四章皮炎与湿疹
第一节接触性皮炎
第二节湿疹
第三节特应性皮炎
第四节激素依赖性皮炎
第五章药物性皮炎与荨麻疹
第一节药物性皮炎
第二节荨麻疹
第六章病毒性皮肤病
第一节疣
第二节单纯疱疹
第三节带状疱疹
第四节水痘
第五节手足口病
第七章细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脓疱疮
第二节毛囊炎、疖与疖病
第三节丹毒
第八章真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头癣
第二节手癣、足癣、甲癣
第三节体癣、股癣
第四节花斑癣
第五节念珠茵病
第九章动物性皮肤病
第一节疥疮
第二节隐翅虫皮炎
第三节螨虫皮炎
第四节丘疹性荨麻疹
第十章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梅毒
第二节淋病
第三节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第四节尖锐湿疣
第五节生殖器疱疹
第十一章职业性皮肤病
第一节农业职业性皮肤病
第二节工业职业性皮肤病
第十二章物理性皮肤病
第一节痱子
第二节日光性皮炎
第三节夏季皮炎
第四节冻疮
第五节手足皲裂
第六节鸡眼与胼胝
第十三章红斑?屑性皮肤病
第一节银屑病
第二节玫瑰糠疹
第三节多形红斑
第四节扁平苔藓
第十四章?痒性皮肤病
第一节神经性皮炎
第二节痒疹
第三节瘙痒症
第十五章结缔组织病
第一节红斑狼疮
第二节皮肌炎
第三节硬皮病
第十六章皮肤附属器疾病
第一节脂溢性皮炎
第二节寻常性痤疮
第三节酒渣鼻
第四节斑秃
第十七章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第一节雀斑
第二节黄褐斑
第三节瑞尔黑变病
第四节白癜风
第十八章皮肤血管炎
第一节过敏性紫癜
第二节结节性红斑
第三节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第十九章皮肤良性增生及肿瘤
第一节色素痣
第二节脂溢性角化病
第三节汗管瘤
第四节皮肤血管瘤
第二十章皮肤喻前期病变及恶性肿瘤
第一节鲍温病
第二节Paget's病
第三节基底细胞上皮瘤
第四节恶性黑素瘤
第二十一章遗传性皮肤病
第一节鱼鳞病
第二节毛周角化症
参考文献
摘要
    药物性皮炎亦称药疹,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炎性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药物进入人体很常见的途径为口服,其次为注射,此外还有灌注、外用等。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为药物反应或不良反应,药疹仅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病因病机】
    1.个体因素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过敏体质)、某些酶的缺陷、机体病理或生理状态的影响等。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药物的敏感性也可不相同。
    2.药物因素绝大部分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引起药疹的可能,但不同种类药物致病的危险性不同。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如下:①抗生素:包括半合成青霉素、磺胺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②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③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其中以苯巴比妥引起者较多。④抗痛风药物:如别嘌呤醇。⑤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如破伤风抗毒素等)。⑥中药:某些中药及制剂也有引起药疹的报道。
    药物性皮炎可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大类。
    1.变态反应多数药疹属于此类反应。与药疹发生有关的变态反应包括Ⅰ型变态反应、Ⅱ型变态反应、Ⅲ型变态反应及Ⅳ型变态反应(如湿疹样及麻疹样药疹、剥脱性皮炎等)。药疹的免疫性反应相当复杂,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所致药疹既可以工型变态反应为主,又可以Ⅱ型或Ⅲ型变态反应为主,也可能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态反应同时参与,其具体机制尚未接近阐明。
    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①只发生于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多数人不发生反应。②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量无相关性;高敏状态下,甚至极小剂量的药物亦可导致极严重的药疹。③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需4~20天后才出现临床表现,已致敏者如再次用药,则数分钟至24h之内即可发生。④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可呈多种类型,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常以一种为主。⑤存在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现象,前者指机体被某种药物致敏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